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在學每篇課文前,我總要根據(jù)不同的課文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預習要求,如:圈出生字、詞語,拼拼讀讀,不理解的詞語做個記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一、依詞依文解字法
語文字義教學最基本的方法――依詞依文解字法。中國的漢字數(shù)目龐大、數(shù)不盡數(shù),但各盡其意。表義、含義、引申義十分復雜,針對不同用法,字義教學的基本方法就是依詞解字。依詞解字就是依照一個詞(或一段句子)的本義解釋字的意義,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
例如:小學語文十二冊四單元閱讀課“小英雄雨來”中的一句話:“刺刀從門簾中挑了進來。”其中由刺和刀兩個字組成的“刺刀”這個詞,要依詞解字。表面的意思是鋒利的刀,而文章的另一個方面的意思則是借代日本鬼子已經端著上了刺刀的槍進屋搜索。
二、實物圖比法
實物圖比法就是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幻燈片或簡筆畫以及動作、表情及形象化的語言來解釋字義的方法。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知、問答、辨認。利用這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對字的音義建立直接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字、詞義。圖表的特點簡單明了,它能把分散零亂的知識按一定規(guī)律對號入座,使知識系統(tǒng)化,便于教與學,尤其適用于復習和鞏固。
如教“飛機”“潛水艇”,可用圖片或模型進行教學,能使學生一目了然。
如教“烏鴉”“壁虎”可用圖片或標本。一飛一爬,容易分辨??梢?,利用直觀的實物圖比法可以調動小學生多種感官具體感知某一事物,使他們建立字義、詞義的概念。
三、構字法
構字法是根據(jù)漢字的結構組成規(guī)律,引導小學生從漢字的結構方式上去理解字義的方法。如小土為“塵”,日月為“明”,三人為“眾”,三石為“磊”,二人“坐”在“土”上。這樣的字一般都是象形字。又如“忍、忿、愁、怨”等彤聲字,這些形聲字都與人的心情及心理活動有關。
四、角色表演法
角色表演法是用實例或聯(lián)系小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自扮演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會話、表情、動作等表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或生疏的字詞含義。
如教學《烏鴉和狐貍》時,教師可以制作一棵大樹和烏鴉、狐貍的面具。讓學生三人一組上臺表演,分別扮演烏鴉、狐貍,邊表演邊說。這種方法可以使說的、看的學生全部進入角色,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使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提高認識字義的能力。
組詞造句法是利用學過的字組成詞,對于小學生難以理解的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語言情景,造一個句子來表達一個新的畫面,幫助學生弄清字的含義。
例如,第四冊第二單元作文《公雞與狐貍的故事》中,教師可以繪成4幅圖。第一幅圖是一只大公雞坐在樹上,嘴上啄著一塊肉。一只狐貍在樹下望著公雞。第二幅圖是狐貍跟公雞說話,夸獎大公雞美麗。第三幅圖是狐貍瞪眼,欺騙公雞說話。第四幅圖是狐貍嘴上叼著撿到的肉走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圖遣詞造句,并把四幅圖串起來,進行文字訓練,讓學生把故事理解得充分具體,同時利用字義講述整編成故事。
六、游戲法
游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好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本課的內容,在課堂上利用詞的構成部分或字的組成部分做同義游戲、反義游戲或找位置游戲、龍傳珠游戲,提供給學生理解詞義或字義的線索及方法。這種方法種類很多,枚不勝舉。只要教師運用得法,就可為課堂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輕松愉悅的氣氛,有效地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如教學《鋤禾》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意思,讓學生扮作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人,正在玉米地鋤草,炎熱的太陽照耀著大地,老人揮汗如雨。另外幾個小學生扮作過往的食客,正在談笑打鬧著吃著可口的米飯,并隨時將米飯扔出,擊打別人。教師則利用這個游戲教育學生珍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
七、推理法
推理法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另一種方法,即通過熟悉總概念認識個別概念或通過熟悉的個別概念認識總概念,也就是根據(jù)總體與個體、個體與總體的關系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學水果“瓜、果、梨、棗”時,可根據(jù)小概念梨、棗引起概念“水果”。
在教學“琵芭、琴瑟”等小概念時,可以從“樂器”的概念出發(f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不同的事物,進而產生不同的新詞。反之亦然。
八、比較對照法
比較對照法是小學生認識字義最常見的手法,即利用同義詞、反義詞、近義詞等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全面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這種方法學生接受快,易于掌握,清晰易懂。如教“立即”可用學生熟悉的同義詞“馬上”“立刻”來比較對照。“模糊”用反義詞“清晰”來對比等等。
2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lián)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形象性。所以教師在字義教學中,要把抽象的文字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用直觀演示法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以便于學生記憶。對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數(shù)量詞等,可用實物、圖畫、模型等來說明;對動詞、形容詞、副詞等意義較抽象的詞可用手勢、動作、表情來演示。
2、運用體會法
這是幫助低年級學生了解字義常用的簡便方法。讓學生將生字擴成詞,再把詞造成句子;或用生字填空,將相應的語句補充完整,引導學生在運用中掌握、體會字義。
3、聯(lián)系實際法
有些字詞較難理解,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團結"這個詞,可以舉同學有困難互相幫助,有事分工協(xié)作的事例,讓學生理解詞義。"顛簸"一詞,可以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乘車或在大風大浪中乘船的感受。
4、形近比較法
在字形教學中,可以將形近易混字,通過以熟字帶生字辨析比較,區(qū)別異同。如區(qū)別"辛"、"幸"二字時,可以抓住兩者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辨析字形;用"辛苦"和"幸福"兩詞體現(xiàn)字義,并編成兒歌"辛苦一點,幸福十分",溝通形、義聯(lián)系。還可根據(jù)學生知覺選擇性的規(guī)律,用彩筆標出容易混淆或忽略的部分,增強知覺的明晰性,提高學生精細辨認和識記字形的能力。
學生按構字規(guī)律識字,學得快,記得牢,學得主動,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我在字義教學的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體系和新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革,使它不斷完善。
3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一、在情境表演中理解字義
(一)學生情境表演
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有人說:“看到的不易記。聽到的容易忘,動手做才能學得會。”此話不假。體驗是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識的過程,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象得到展現(xiàn),創(chuàng)造力得到開發(fā)。
(二)教師情境表演
教師表演包括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肢體語言。例如教學《老人與海鷗》時,寫海鷗撲向老人遺像時,“海鷗飛成了白色的漩渦”一句中的“漩渦”,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
(三)多媒體演示
使用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
1、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美景:“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之后,請同學們帶著美好的感情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生畫出黃色、紅色、金黃色、橙紅色、紫色、淡黃、雪白)
2、還有其他顏色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秋雨中,大地上有這樣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顏色,文中哪個詞來形容?(五彩繽紛)
4、請你回憶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繽紛”的現(xiàn)象,用上它說一句話。
5、反復誦讀、品味描寫“五彩繽紛”的句子。
“五彩繽紛”是文中的關鍵詞語。教師緊緊抓住它,環(huán)環(huán)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寫顏色的詞語,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同時,有效地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讓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生活鏈接。引領學生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錄像的使用可以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優(yōu)美境觀,既釋詞又解句,使學生更好地把課文了然于心。教學實踐證明,電教手段的使用是優(yōu)化釋詞過程的重要途徑。
二、加強字詞預習
在學每篇課文前,我總要根據(jù)不同的課文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預習要求,如:圈出生字、詞語,拼拼讀讀,不理解的詞語做個記號,查查工具書或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做備注;我鼓勵學生主動、善于運用工具書,要求學生每人必備一本《新華字典》,在預習時不但要認字,組詞,還要了解字義。
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他們在課堂上會把自己在預習中關于字詞好的識記理解方法和同學分享。這樣,在此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引領學生深入品讀課文,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注重隨文識字
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我鼓勵學生要多誦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字、詞。初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讀課文時,隨機鞏固認讀或認讀部分生字詞,認讀本段中難讀的或關鍵的生字詞;精讀課文時,在閱讀中達到字詞的鞏固――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詞,在讀文中鞏固字詞。
1、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聯(lián)想中拓展字詞教學的廣度
在低年級的字詞教學中運用上想象,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記憶生字。例如,學習 “羊”字時,我把字與圖一齊出示,讓學生先看“羊”字像什么,結合圖找二者共同之處,告訴學生古人是用形象的字把羊給描繪出來。
在中高年級的字詞教學中,我把通過查字典理性理解詞義與想象入境感性領悟詞語結合起來。
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詞語的字面意思,而且進入了詞語所描繪的意境,詞語教學與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水乳交融,讓語文教學更加有效。
2、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聯(lián)系中注重字詞教學的深度
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使課文中的文字鮮活起來,讓學生看到生活的本來樣子。如,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飽經風霜”一詞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的:
師:請大家回憶,在生活中你看到過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么樣子的,想好了請說一說。
生:皮膚黑而且粗糙,有很深的皺紋……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車夫的這張臉?
生:額頭布滿皺紋,眼眶深深地陷了進去。
生:皮膚暗淡無光,頭發(fā)干燥枯黃的……
師:從這張臉上你還能看出點別的來?
生:這位車夫家里很窮,吃不飽穿不暖。
生:車夫的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拉車的活對他來說很辛苦,但為了生活只能不停地奔波。
師:是啊!同學們,就是這樣一位車夫,光著腳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車,玻璃深深地扎進了他的腳底,地上流了一大攤血,腳底的劇痛,使得他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會怎么做?(生紛紛發(fā)言)
在此教學片斷中,我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積累,喚起了學生對車夫的憐憫和同情,與文本的情感強烈共鳴,借助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味了作品的內涵。
四、強化運用練習
1、多用、多寫,在訓練中增加字詞教學的厚度多用,指的是多擴詞練習。課堂上,我結合教學的生字讓學生進行擴詞,將學生組成的詞語整理出來抄寫,再擴展成或優(yōu)美或實用的句子,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寫,積累下來;在課后,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詞語,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或自身說句子。能力強的學生可選擇更多的詞,說更長的句段。同時,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在閱讀中進一步理解學過的字詞、感知新的字詞,達到字詞的不斷鞏固和擴展。
在寫字時,我培養(yǎng)學生“三思而后行”的好習慣,提醒學生下筆前要想著這個字的結構,方才按筆順落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字我都要范寫,先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占格位置,寫的時候要注意。另外,我要求學生不使用橡皮,目的是讓學生在寫字的時候要仔細觀察。
2、多讀、多想,在糾錯中加強字詞教學的力度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讀一讀、比一比、寫一寫,強化了字詞的記憶。我在學生多種形式讀生字之后,讓學生們互相檢查考核。這種自檢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每個學生能多練習,提高了字詞教學的實效。
4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一、 圖片激趣
直觀形象的圖片最能喚起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對事物的感知、理解。如,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文中“清凌凌”一詞學生不大理解,我便出示了一幅清澈見底的、游著幾條小魚的小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這條小河給你的印象。學生馬上便說出“河水很清”,從而對“清凌凌”一詞有了直觀形象的理解。再如,“倒影”與“倒映”這兩個詞的理解,大多數(shù)學生總是分辨不清。教學時,我便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幅桂林山水的畫面,讓學生觀察這漓江的水怎么樣?學生說:“水很清。”我說:“你們再仔細看看,在水面上可看到什么?”學生說:“我看到了水面有青山的影子,這影子與實際比,它是倒著的。我馬上引導:“對呀,觀察得真仔細,這水里的山就是岸邊山的倒影呀。理解“倒影”了嗎?學生點點頭。接著,我又說:“我們還可以說,岸邊的山倒映在水中?!边@樣直觀形象的畫面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也由模糊變?yōu)榍逦?/p>
二、 動作表演
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采用了動作表演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理解字義。如,二下《晚上的“太陽”》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愛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边@句話中的“攥”字,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沒有作任何暗示,而是讓一學生上來讀文章,一學生上臺表演愛迪生看到媽媽痛苦呻吟時的焦急情形,其余學生觀察他的表現(xiàn)。讀完后,我問下面的學生,愛迪生看到媽媽那么痛苦,他有什么表現(xiàn)?有的學生說:“愛迪生臉上很焦急。”有的學生說:“愛迪生的拳頭握得緊緊的,好像汗水都出來了?!蔽荫R上順勢引導:對呀,這就叫攥出了汗水。你們也來握緊拳頭試試看有什么感覺?這樣,學生通過動作體驗,深刻地理解了字義的意思。
三、 聯(lián)系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學習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語文課堂應體現(xiàn)生活化。為此,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字義時,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如,教學《誰的本領大》一課,文中“強烈”一詞時,學生似懂非懂,我就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啟發(fā)提問:“夏天的時候,早晨的太陽與中午的太陽曬在人身上感覺有什么不同?同學們馬上不假思索地說:”早晨的太陽曬在人身上不怎么熱,中午的太陽曬在人身上火辣辣的,覺得很燙。”我說:“對,中午的太陽特別強,曬在人身上特別熱,這就叫強烈的太陽光?!边@樣,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很快就理解了字義的意思。再如,“團圓”“失望”“拼命”“喘著氣”等字義,教學時,我們都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進行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在生活中也就會運用這些字義了。理解與運用相結合,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字義的消化、吸收。
四、 結合語境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而不能孤立地進行理解。因為有些字義有多種意思,在不同的語境中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理解字義必須把它放入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如,“驕傲”一詞,它既含有“很得意,瞧不起人”的意思,還含有“自豪”的意思,但很多學生看到“驕傲”這個詞,不假思索就說是“很得意,覺得了不起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如,“申奧成功,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一句中“驕傲”一詞,學生粗略一讀,就脫口而出:“驕傲”是很得意的意思。這時我們可引導學生讀句子,想象申奧成功時,你在電視上看到中國人民有什么表現(xiàn)?然后再出示圖,讓學生觀察當時北京人們激動的場面。此時,再讓學生讀句子,學生馬上就會感悟到,這里的“驕傲”是自豪、激動的意思。
五、 實踐體驗
有些字義的理解,學生僅靠觀察圖片、結合上下文等方法,還是不能透徹理解的,必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才能深刻地理解。如,在教二上《識字8》中“飽滿”一詞時,我在課前先布置學生從家里帶一些毛豆來。上課時,我讓學生拿出毛豆,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同學們有的說:“有的毛豆摸起來鼓鼓的,有的比較平。”我說:“那你們選出幾粒鼓鼓的拿在手上給老師看?!币粫海瑢W生的手都舉起來了。
我趁勢引導:“同學們,你們拿在手上的就叫‘飽滿’的豆莢,明白了‘飽滿’的意思了嗎?”學生個個欣然點頭。緊接著,我又進一步提問:‘飽滿’除了可以說是顆粒飽滿,還可以說什么飽滿?”學生說:“精神飽滿?!薄澳悄銈兩险n做到精神飽滿了嗎?”頓時,學生個個抬起來,挺直了腰桿,振作了精神。此時,“飽滿”一詞已內化在學生的心里了。通過這樣的實踐體驗,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再如:“粗糙”“堅硬”“光滑”“柔軟”等字義,光借助視覺,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必須讓學生通過觸覺才能深刻地領悟。
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上一篇:小學語文作文人物描寫方法
下一篇:小學語文記字方法的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