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解詞的方法有哪些
要準確、鮮明、生動的使用詞語,除了靠平時的學、說、用外,掌握一點解釋詞語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解詞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解詞的方法
1、擴充解釋法
擴充解釋法就是將需要解釋的詞進行適當擴充而對詞語進行解釋的方法。其中組詞法是常用方法,如:
歡樂--歡喜、快樂 寬闊--寬敞、遼闊
幽香--清幽的香味 電燈--用電發(fā)光的燈
誠實守信--為人誠實、遵守信用
2、近義解釋法
近義解釋法是用需解釋詞語的近義或同義的詞或詞組短語等進行詞語解釋的方法。如:
增添--增加 關懷--關心 美麗--漂亮
3、反義解釋法
反義解釋法是用需解釋詞的反義詞或相反意思的詞組短語等前面加否定副詞進行詞語解釋的方法。如:
緊張--不鎮(zhèn)定 懦弱--不勇敢 緩慢--不快速
4、歸類解釋法
根據(jù)詞義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質(zhì),對一些比較簡單但又不好解釋的詞語可以采用把需解釋的詞語進行歸類的方法進行解釋。如:
蘋果-- 一種水果 機槍-- 一種現(xiàn)代兵器
玫瑰-- 一種花朵 火車-- 一種交通工具
5、比喻解釋法
比喻解釋法是將需要解釋的詞與一些常見的、具體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用比喻句式進行詞語解釋的方法。如:
紅色--像鮮血一樣的顏色 綠色--像樹葉一樣的顏色
6、功能解釋法
功能解釋法就是用需解釋詞的使用功能進行詞語解釋的方法。其中“形容__是一種常見形式,如:
馬虎--形容做事不認真。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非常的大
7、下定義法
用簡練的語言對詞語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作確切的敘說、解釋。它適用于解釋某些有關科學概念的詞語和一般性名詞。如:
學者--在學說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沁園春--詞牌名。
8、描寫說明法
描寫事物、概念的性狀;說明詞語的引伸義、比喻義。如: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9、比喻揭示法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通過打比方來揭示很難用確切語言釋義的抽象概念。如:
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樣,形容殘酷的屠殺人民。
10、同義詞解釋法
用同義詞解釋,必要時作適當限制、補充。如:
休憩--休息。
竣工--(建筑物)完工。
11、 反義詞解釋法
用反義詞加“不”解釋。如:
野蠻--不文明。
12、翻譯法
像翻譯文言文一樣解釋詞語。如:
聊敘--姑且談談。聊,姑且。
13、 分析綜合法
有些詞語,語素意義和詞義之間關系比較明顯,可以先分析語素意義,然后綜合起來解釋詞語整體意義;也可以先綜合解釋,后分析語素意義。如:
漠然置之--漠然,冷淡,不關心;置之,把它放在一邊。指對人對事物態(tài)度冷淡,毫不關心。
14、聯(lián)系語境法
將詞語本義同其所處語言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揭示詞語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臨時意義。如:
落第--科舉時代應試不中叫“落第”。這里指考試不及格。(魯迅《藤野先生》)
下車伊始--舊指新官到任。這里指剛到一個地方。伊,助詞,沒有實在意義。(毛澤東《 〈農(nóng)村調(diào)查〉序言》)
2小學語文詞語的教學方法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jīng)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并經(jīng)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 確切。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jīng)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并由模糊趨向清晰 。教師教學時采用意會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fā)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 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jīng)過查字典 知道是“沒有經(jīng)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guī)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經(jīng)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 :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周總理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周總理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xiàn)。通過這種對詞的 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于促使學生在認 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并不深奧,卻用得準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 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 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zhàn)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jié)束才20分鐘”一句中的“才 ”則是表示時間短。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 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 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lián)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 語言的獨到功夫。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的“飛舞”,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 進行換詞訓練。學生把“飛舞”換成“飄落”,然后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上下文深究詞義,知道“飛舞”的落葉 除了有“飄落”的意思外,還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飄飄悠悠的姿態(tài),從中體會作者用“飛舞”的特別含義 ;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準確用詞的高 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實驗法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 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詞義。指名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 稍帶紅色或藍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 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動作釋義法
比動作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辦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動作的句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比動 作讓學生領會動詞的意思。例如《鸕鶿》一文,在描寫鸕鶿捕魚和漁夫取魚的情景時,作者運用了一連串動詞 :鉆、拍、跳、抓、擠、甩。這些動詞把鸕鶿捕到魚的歡樂、漁人取魚的利索勁兒寫得十分生動、形象。教學 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想象,比一比“鉆、拍、跳”的動作,做一做“抓、擠、甩”的動作。學生就不難領會漁 人熟練的動作與歡樂的心情,而課文描繪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在學生腦海中。
六、電教演示法
使用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可以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便于他們準確地理解。如《趙州 橋》這樣描寫橋上的雕刻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 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句中生詞較多。教學時,教師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態(tài)的龍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 等詞語的意思。
錄像的使用可以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優(yōu)美境觀,既釋詞又解句,使學生更好地把課文了然于 心。教學實踐證明,電教手段的使用是優(yōu)化釋詞過程的重要途徑。
3小學語文詞語理解的方法指導
⑴、詞素法:先對詞語中的每個詞素進行理解,然后整體理解。
例如:
“置之不理”一詞先分別理解每個字意“置”--放置,“之”--指它,物品,“不”--表否定就當“不”理解,“理”--理睬、過問。
因此“置之不理”的意思就是“把那個東西放置在一邊不去過問理睬,讓它自生自滅?!?/p>
⑵、重點字詞法:重點分析理解重點的字。
例如:
“贊嘆不已”一詞先理解重點字詞意“不已”中的“已”--指停止,“不已”--不停止。
因此“贊嘆不已”的意思就是“不停止地稱贊或贊嘆不停?!?/p>
⑶、語境法:把詞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加以體會理解,這就是“詞不離句”“在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
例如:
“這塊不毛之地,不可能種糧食。”中“不毛之地”一詞的理解就應放入句中去體會,不能種糧食就是說很荒涼,不肥沃。
因此“不毛之地”的意思就是“土地荒涼,不肥沃,連草都不生長?!?/p>
⑷、引申法: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對詞語進行理解。
例如:
“千鈞一發(fā)”一詞先理解本意“鈞”--是重量單位30斤,千鈞重的東西吊在一根頭發(fā)上。這樣理解不夠,還得想想這“千鈞重的東西吊在一根頭發(fā)上”說明了什么?--情況十危急。
因此“千鈞一發(fā)”的意思就是“形容情況十分危急。”
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是靈活運用的,有時是幾種方法同時使用,而最多的是“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去體會”。
4小學語文詞語積累方法
一、想象法
選取幾個各自獨立的詞語,展開想象的翅膀,形成一段有意義的話。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是難以估計的,而且他們也樂于去聯(lián)想和想象,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比如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出現(xiàn)了很多四字詞語“五彩斑斕”“欣喜若狂”“形態(tài)各異”“茹毛飲血”“毋庸置疑”“毫不相干”等等,任選四個,或?qū)懭嘶驍⑹禄蚶L景。通過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原來幾個各自獨立的詞語在新的語境中聯(lián)系起來了。
這個聯(lián)系起來的過程,就是詞語被運用的過程。而通過運用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是最有效的積累。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對他們的要求應不斷升級。開始,只要學生能文從字順地表達一段有意義的話就行,對于表達特別好的一定要給予大力表揚,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樹立自信。訓練一段時間后,難度要加大了,得讓這段話的內(nèi)涵豐富起來語言生動起來,比如要求圍繞一段話寫一個意思,要揉進某種修辭手法,等等。還可以適當增加幾個詞語,擴大積累,加大語段的內(nèi)容含量。這樣,學生不僅積累了詞語,表達能力也增強了。
二、串聯(lián)法。
以一個詞語為基準,橫向擴散,聯(lián)成一串。最典型的就是詞語接龍,詞與詞之間首尾相接,如:“光明正大—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裝待發(fā)——發(fā)號施令——令行禁止……”這在平時課堂上一般不采用,在游戲競賽中用得較多。
三、發(fā)散法。
以基準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由點及面。漢語詞匯中大量同義詞和反義詞的存在不僅給我們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細致地表達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給詞語積累帶來了契機。有時同一事物、同一現(xiàn)象,可以用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同義詞來表示,比如表示看的動作。反義詞同樣也很豐富。這樣,通過同義和反義的方式以一帶二、帶三,甚至更多,由點擴大到面,積累量劇增。比如課文《巨人的花園》里面有許多需積累的成語,就可利用此法。像“鍥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它的同義詞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持不渝”“始終不渝”等,它的反義詞有“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淺嘗輒止”等。以它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形成了它的同義詞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持不渝”“始終不渝”……和反義詞圈:“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淺嘗輒止”……一至少聚八,積累的量擴大了。
所謂同義詞者,近義詞也,大同中存在小異。學生積累這些詞時,既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更要仔細辨析弄清它們之間的不同點,這樣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細致地表達思想感情。如此,積累的質(zhì)也提高了。
詞語積累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講故事法,即用講述故事的方法來積累詞語。有些成語本身就是由一個小故事來的,或一則寓言的概括,或一則典故的濃縮,文學的,歷史的。能講述這個故事,這個成語就記牢了。如:亡羊補牢、買櫝還珠、指桑罵槐、毛遂自薦、風聲鶴唳等。這種方式的積累可以安排在課前三分鐘的演講當中。還有如游戲法,寓積累于游戲之中。
小學語文解詞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