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歷史故事
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可以了解這個國家本身,歷史故事是讓我們最容易了解中國歷史以及外國歷史,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歷史故事,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故事(一)
呂后誅殺韓信
楚漢戰(zhàn)爭一結(jié)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采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郁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于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陳豨聯(lián)絡(luò),謀求里應(yīng)外合,并準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fā)兵襲擊呂后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后告發(fā)韓信謀反情況。呂后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并斬殺于長樂宮鐘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xiàn)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
蕭何月下追韓信,敗也蕭何”。
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后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采納,于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guī)定應(yīng)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么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并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后韓信多次與蕭何談?wù)?,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fā)現(xiàn)后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贝藭r,劉邦正準備收復(fù)關(guān)中。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yīng)重用韓信。劉邦采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shè)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歷史故事(二)
管仲輔佐齊桓公
魯莊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zhàn),魯軍失敗后,齊大夫鮑叔率領(lǐng)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愿。公子糾被殺以后,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貒院螅U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么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后,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yè),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jīng)濟上,實行租稅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并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guī)矩。在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形勢得到穩(wěn)定和改善的基礎(chǔ)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quán)。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準備了物質(zhì)條件。
趙高指鹿為馬
趙高自知權(quán)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只鹿,并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jù)實而言。事后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藺相如完壁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jīng)過我勸說方才答應(yīng)。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xiàn)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yīng)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yīng)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yīng)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歷史故事(三)
楊貴妃與“貴妃雞”
“貴妃雞”是蘇州名菜。它的做法是選用肥嫩的童子雞翅膀與香菇、淡菜、嫩筍、青椒一起燜燒而與。貴妃雞的特點是菜色鮮艷,綠、乳黃、黑、白相配,令人賞心悅目,吃起來既嫩又鮮,香味撲鼻,是少有的佳肴。
貴妃雞,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它一定與哪一位貴妃有淵緣。事實也的確如此,原來,這位貴妃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huán)。
1200多年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李隆基做皇帝之初,任用姚崇、宋景治理國家,使唐朝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到最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到了晚年,唐明皇昏庸無比,唐朝又從發(fā)展的巔峰跌落下來。寵愛楊貴妃就是他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現(xiàn)。
楊玉環(huán)本是李隆基看中她之后,想方?jīng)]法娶了過來,封為貴妃。有了楊貴妃之后,唐明皇整日整夜與她尋歡作樂,把國家大事交給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一幫奸人。
有一天,唐蝗皇又與楊貴妃飲酒對歌,弄得神魂顛倒。他喝醉之后,連呼“好酒呀,好酒!吃得痛快!”楊貴妃也癡迷神糊地叫道:“我要飛上天!”唐明皇因酒醉聽錯了,以為貴妃要吃“飛上天”,馬上讓太監(jiān)命令御膳房做出來。聽了皇帝的圣諭,廚師們面面相覷:他們從來沒說過有“飛上天”這道菜。但皇帝金口玉言,他能說出來,你就得做出來。眾御廚們開動腦筋苦思冥想。有個廚師說,老鷹飛得高,大概就是“飛上天”吧!大家一聽,趕緊做了兩只紅燒老鷹??梢粐L才發(fā)現(xiàn),鷹肉是酸的!于是廚子們重新開動腦筋。在廚師中有位蘇州的名廚,叫“蘇空頭”,他想到雞的肌胛肉最鮮嫩,把它拿來做“飛上天”肯定好吃。他把自己的想法對大家一說,眾人一聽,只好如此了。他們手忙腳亂地找來幾只童子雞,斬下它們的翅膀,與香菇、淡菜、筍片、青椒一起燜燒,“飛上天”就算做成了。大家一看此菜,色鮮味香,才定下心來。
太監(jiān)將“飛上天”端到貴妃面前,酒已醒的貴妃頓時眼亮起來。唐明皇也嘗了嘗,連聲贊嘆,忙問太監(jiān)是什么菜。太監(jiān)趕忙說,這就是陛下剛才點的“飛上天”呀。唐明皇此時才想起酒醉時下過的圣旨,不免尷尬。這時,正津津有味地在品嘗“飛上天”的楊貴妃說:“此菜色艷、肉嫩、味香,都與我貴妃相似,干脆就叫它‘貴妃雞’吧!”唐明皇一聽,連聲稱好。
后來,蘇空頭告老還鄉(xiāng),就把“貴妃雞”的燒制方法帶回蘇州,這道菜也就在蘇州地區(qū)世代流傳了。
歷史故事(四)
吳三桂·陳圓圓和逼死坡
昆明五華山西麓有一陡坡,稱為“逼死坡”,這坡死曾逼死了誰?
逼死坡原名“篦子坡”,現(xiàn)名是怎么來的,要從與昆明有密切關(guān)系的幾個悲劇人物說起。
吳三桂是明末寧運總兵,手握一支10萬人的精銳部隊,在山海關(guān)防御清軍的入侵。但當李自成占北京,劉宗敏奪了他的愛姬陳圓圓之后,就反過來勾結(jié)清軍打敗李自成,占領(lǐng)大片的明朝土地。據(jù)說當時他一聽到陳圓圓被占,立即“痛哭三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表面為崇禎舉喪,實則為報奪妻之恨,立誓與李自成為敵人。
陳圓原名陳沅,蘇州人,天生麗質(zhì),經(jīng)過精心教育,“色藝擅一時”,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聲律,書棋琴畫都很嫻熟,是個蜚聲江南的絕代佳人。當時明朝內(nèi)憂外患,崇禎帝心情郁郁不歡,田妃為討他歡心,讓自己的父親田弘遇到江南尋選美女為崇禎稍解苦悶。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萬兩銀子接走陳圓圓,沒想到崇禎帝成天憂慮不好女色,陳圓圓進宮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在田府,生活憂裕,陳圓圓在錦衣下食的環(huán)境中,日日歌舞宴飲,技藝更加精進,聲名響徹就城富豪權(quán)貴之家。
吳三桂回京時,田國丈想深結(jié)這個實力派作為以后的依靠,讓陳圓圓招待這個武夫。吳三桂一見陳圓圓,疑為天仙,又驚嘆她的才藝,于是向田弘遇索取陳圓圓。田一則無奈,二則想靠吳三桂保護自己身家性命于亂世,便將陳圓圓送給吳三桂。
吳三桂喜得陳圓圓,無奈前方軍情緊急,他只好將陳圓圓安置京城,自己返回山海關(guān)。就在期間,李自成軍攻入了北京,崇禎帝吊死煤山。
李自成軍進京后忙于追回贓款,占地盤,準備建立新王朝。而劉宗敏則將吳三桂的父親抓來拷打,抄了吳家,掠走陳圓圓。
吳三桂投清敗李自成后,在追擊途中找到陳圓圓,從此再不敢疏忽了。后來吳三桂的勢力越來越大,坐鎮(zhèn)云南后,即在昆明大興土木于翠湖、蓮花池等處,與陳圓圓共賞風(fēng)花雪月。 陳圓圓受到民間廣泛同情,認為她的遭遇都不是自己的意愿所致,特別是后來吳三桂又尋了“四方觀音”“八面觀音”等美女納入府中后,陳圓圓退而念佛養(yǎng)心,更不與吳三桂一心了,所以在吳三桂起兵反清后,她清醒地看到其定不能成事,更心灰意懶,住進了佛庵。等清軍敗吳三桂軍攻入昆明時,陳圓圓自沉蓮花池,一代佳麗“香消玉殞”了。
說起來,吳三桂為陳圓圓而叛明,為權(quán)欲又叛清,他在昆明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是殺死永歷帝。
永歷帝是明朝的桂王,為南明推為永歷皇帝領(lǐng)南明殘余力量抗清,但終于不敵清軍而節(jié)節(jié)敗退至昆明。永歷帝無力解決殘明勢力與李定國等大西軍的矛盾,更無力消除大西軍內(nèi)部的爭斗,難敵吳三桂尾隨而來的數(shù)十萬大軍,向西逃至緬甸境內(nèi)。吳三桂陳兵緬甸邊境,威逼緬王交出永歷帝,帶回昆明。
永歷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后,關(guān)在篦子坡頭金禪寺內(nèi),到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4月,吳三桂為斷絕后患,斷絕尚有兵力的李定國以永歷帝為號召來反清,與他對抗,在金禪寺里擅自用弓弦勒死永歷父子。
云南三迤人民同情永歷帝的遭遇,鄙夷憤恨吳三桂的為人,改篦子坡為逼死坡,一則不忍說永歷帝被勒死,一則說吳三桂對“故主”的行徑。逼死坡后又被清政府改為升平坡,以回避歷史。
逼死坡陡,走到碑前,應(yīng)緩緩而行。
歷史故事(五)
劉羅鍋智告貪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洼洼,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yù)算,限兩月之內(nèi)竣工。 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fā)財?shù)牧紮C。
三天后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于所需石料要從數(shù)百里外的房山采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鼻』实鄱挍]說,立即照準。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shù)百匠人叮叮當當?shù)厝找垢闪似饋?。結(jié)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皇帝就當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升官一等?!?/p>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劉墉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采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眾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太和殿后,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后悄悄跟了進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后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一看,卻是協(xié)辦大學(xué)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慎。今天怎么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么一回事?
這一細節(jié)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fā)現(xiàn)了。因當時明文規(guī)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zāi)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么啦?? 和坤這么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皇帝早就發(fā)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zé)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么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fā)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
“什么?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鼻』实垡宦?,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細細奏來?!?/p>
劉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萬歲,此事為臣偶然聽說,并已去現(xiàn)場查勘。不過,還是請皇上先問和大人為妙?!?/p>
乾隆皇帝暗吃一驚,便問和坤:“你還不實說?”
和坤見東窗事發(fā),再也無法隱瞞,忙跪倒在地,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zhuǎn)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
乾隆皇帝頓時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膽,那么你總共花了多少銀子?”
“一萬兩?!?/p>
“那其余的九萬兩呢?”
“這——”和坤光是拚命叩頭,再也答不出話來。
劉墉奏道:“皇上,這還用問,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這么一項小工程,和大人竟能變出大戲法。望皇上明斷?!?/p>
直到這時,群臣才知道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 乾隆皇帝早已怒氣滿胸,可和坤與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離不開他,只得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大膽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將貪污和賞賜給你的銀兩退回國庫,并免去你的官職一級。而這段御道須按你原來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銀兩則罰你出。下不為例,否則嚴懲不貸?!?/p>
和坤只得自認倒霉,表示認罰,并連連謝罪。 紀曉嵐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有賞?!?/p>
乾隆皇帝朝劉墉笑道:“好,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你切勿將它再穿反了?!?/p>
劉墉忙道:“謝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為臣豈會再將朝服反穿!”
官
中國著名歷史故事相關(guān)文章:
★ 唐朝著名歷史故事
★ 15個歷史小故事
★ 中國歷史寓言故事
中國著名歷史故事
上一篇:歷史故事典故【5則】
下一篇:中國常見歷史故事【5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