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人本理念培養(yǎng)良好習慣
時間:
陳蓉1由 分享
摘 要:要充分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和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獲得熟練的學習技能。要多一些人文關懷,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健詞:尊重 習慣 自學 終身學習
所謂理念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是人們在對某一事物現(xiàn)實的深刻分析和展望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qū)別主要是理念的不同,比如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中心地位的轉移,教師、學生與教材間“教、學”與“用”的重新定位,教材、教師、學生、環(huán)境四因素的重新整合等等。而所有這些新理念中,最閃光的應數(shù)教育要以人為本的所謂“人本理念”了。
一張又一張永無休止的試卷和練習,已成為學生沉重的身心負擔,使學生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這不但損傷了學生健全的人格,而且完全背離了教育的主線。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樂學語文的習慣?筆者作了一些嘗試。
一、充分尊重學生、培養(yǎng)樂學的習慣
首先,教師要樹立人本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教育要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綱,以學生的需求為本。
其次,遵循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在充分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的前提下,挖掘其內在興趣。在語文課上,我經常采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不斷地刺激學生學習,如“你肯定有更好的說法”、“你覺得能讀得更好嗎”等等,給學生灌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觀念,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不斷學習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第三,因勢利導,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學習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即主動進行學習。一句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興趣,學習習慣就無從談起。在語文教學中,我常采用“揭示課題引趣法”、“朗讀課文引趣法”、“剖析課文引趣法”、“結課引題法”等,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我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機會,將語文學習拓展到學生具體的生活實踐之中,讓兒童體驗到成功學習的甜頭,像接受禮物那樣接受了新知識。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自學的習慣
現(xiàn)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是學生的專利,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需要學習。隨著知識更新速率的不斷加快,終生學習觀使每個人的自學能力成為生活的必需。而自學習慣是在實踐中養(yǎng)成的,小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勤于實踐。這里的“實踐”,必須通過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的正確引導、強化來完成,也就是說,自學的習慣是在自學的實踐中養(yǎng)成的。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本領。也就是說,傳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手指,遠比給予學生以金山更重要。
1.預習的習慣。我每接一個新班,一開始就著手對學生進行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出預習要求,完成預習作業(yè)。教學第一篇課文前,我要求學生首先要讀通課文,并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新詞語,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或使自己感動的在課文旁邊打上記號或加上批注。接著,匯報預習中學會的生字和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然后,將這種學習方法和以往的學法做對比,使學生自己體驗得失,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一般來說,通過預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已經獲取了不同的信息,這樣,一定程度上也就避免了“工廠化”的教學模式。
2.讀寫結合的習慣。這是一種科學的閱讀習慣,一邊動筆一邊看書,可以延長集中精力的時間,同時可以促進思維、增強記憶力。拿到一本新書,可讓學生先看目錄和單元,大致了解書中有多少篇文章,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入手;讀過的書留下讀書符號,做到圈圈、點點、寫寫,遇到書中的難點,學會用工具書,學會請教同學或老師、父母,并把結果記下來,養(yǎng)成勤記勤讀的好習慣。另外,每個學生要有專門的讀書筆記,將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乃至篇摘錄下來,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多讀多看。這樣,學生的認知、作文水平自然會逐步提高。
3.善于改錯的習慣。學習如同耕作,不能只講耕耘不講收獲。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訂正錯誤。我要求學生要養(yǎng)成回頭看、認真檢查、及時訂正的好習慣。但是,自己常常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而別人的錯誤卻較容易看出來,同時,發(fā)現(xiàn)別人錯誤的也提醒了自己,所以,互批互改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時常鼓勵學生不要怕丟丑,要勇于和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同桌之間、伙伴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三、多方協(xié)調,營造形成習慣的氛圍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單靠課堂上的說教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學生和家長接觸的時間比老師更長,所以,必須通過方方面面的多方協(xié)調才能逐漸實現(xiàn)。我常常利用教師會、學生代表會、家長會等機會和他們進行溝通,盡力為學生營造能大膽表達自己感受的氛圍。
實踐證明,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得主動活潑,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要多一些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教書也就成為一件輕松愉快的事。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身于教研工作之中,可謂事半功倍。
關健詞:尊重 習慣 自學 終身學習
所謂理念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是人們在對某一事物現(xiàn)實的深刻分析和展望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qū)別主要是理念的不同,比如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中心地位的轉移,教師、學生與教材間“教、學”與“用”的重新定位,教材、教師、學生、環(huán)境四因素的重新整合等等。而所有這些新理念中,最閃光的應數(shù)教育要以人為本的所謂“人本理念”了。
一張又一張永無休止的試卷和練習,已成為學生沉重的身心負擔,使學生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這不但損傷了學生健全的人格,而且完全背離了教育的主線。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樂學語文的習慣?筆者作了一些嘗試。
一、充分尊重學生、培養(yǎng)樂學的習慣
首先,教師要樹立人本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教育要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綱,以學生的需求為本。
其次,遵循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在充分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的前提下,挖掘其內在興趣。在語文課上,我經常采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不斷地刺激學生學習,如“你肯定有更好的說法”、“你覺得能讀得更好嗎”等等,給學生灌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觀念,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不斷學習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第三,因勢利導,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學習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即主動進行學習。一句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興趣,學習習慣就無從談起。在語文教學中,我常采用“揭示課題引趣法”、“朗讀課文引趣法”、“剖析課文引趣法”、“結課引題法”等,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我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機會,將語文學習拓展到學生具體的生活實踐之中,讓兒童體驗到成功學習的甜頭,像接受禮物那樣接受了新知識。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自學的習慣
現(xiàn)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是學生的專利,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需要學習。隨著知識更新速率的不斷加快,終生學習觀使每個人的自學能力成為生活的必需。而自學習慣是在實踐中養(yǎng)成的,小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勤于實踐。這里的“實踐”,必須通過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的正確引導、強化來完成,也就是說,自學的習慣是在自學的實踐中養(yǎng)成的。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本領。也就是說,傳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手指,遠比給予學生以金山更重要。
1.預習的習慣。我每接一個新班,一開始就著手對學生進行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出預習要求,完成預習作業(yè)。教學第一篇課文前,我要求學生首先要讀通課文,并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新詞語,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或使自己感動的在課文旁邊打上記號或加上批注。接著,匯報預習中學會的生字和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然后,將這種學習方法和以往的學法做對比,使學生自己體驗得失,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一般來說,通過預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已經獲取了不同的信息,這樣,一定程度上也就避免了“工廠化”的教學模式。
2.讀寫結合的習慣。這是一種科學的閱讀習慣,一邊動筆一邊看書,可以延長集中精力的時間,同時可以促進思維、增強記憶力。拿到一本新書,可讓學生先看目錄和單元,大致了解書中有多少篇文章,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入手;讀過的書留下讀書符號,做到圈圈、點點、寫寫,遇到書中的難點,學會用工具書,學會請教同學或老師、父母,并把結果記下來,養(yǎng)成勤記勤讀的好習慣。另外,每個學生要有專門的讀書筆記,將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乃至篇摘錄下來,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多讀多看。這樣,學生的認知、作文水平自然會逐步提高。
3.善于改錯的習慣。學習如同耕作,不能只講耕耘不講收獲。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訂正錯誤。我要求學生要養(yǎng)成回頭看、認真檢查、及時訂正的好習慣。但是,自己常常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而別人的錯誤卻較容易看出來,同時,發(fā)現(xiàn)別人錯誤的也提醒了自己,所以,互批互改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時常鼓勵學生不要怕丟丑,要勇于和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同桌之間、伙伴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三、多方協(xié)調,營造形成習慣的氛圍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單靠課堂上的說教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學生和家長接觸的時間比老師更長,所以,必須通過方方面面的多方協(xié)調才能逐漸實現(xiàn)。我常常利用教師會、學生代表會、家長會等機會和他們進行溝通,盡力為學生營造能大膽表達自己感受的氛圍。
實踐證明,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得主動活潑,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要多一些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教書也就成為一件輕松愉快的事。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身于教研工作之中,可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