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觀后感——撤離中的慌張與美麗
《敦刻爾克》觀后感——撤離中的慌張與美麗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諾蘭式的作品,多時空交錯進行,多聲部組成交響樂,將觀眾強勢帶入那段時空,浸泡式體驗后,催你思索。
在這場大撤退中,人性深處的慌張、恐懼、自私、怯懦……全部從暗處奔躥出來。為了混上英國撤離船只,一位法國士兵扒掉死去英國士兵的軍服,抬著擔架假冒醫(yī)務兵;一位英國海軍被救上船后,極度恐懼,極力拒絕再回敦刻爾克,竟失手打死了無辜的喬治;躲在船里的十幾個士兵為了減輕船的載重,硬逼著一位法國士兵離開,雖然明知離開即是死亡……屏幕上晃動著的一雙雙恐懼的眼,只因為嗅到了死亡的味道。在敵機的轟炸下,一群群士兵只能就地臥倒,靜靜等待命運的宣判。真正的恐懼,源自失重和無力,猛然發(fā)現(xiàn),個體原來只是一只小貝殼,無奈地任憑潮水的漲落。
當活著能并不由個體意志所決定,當生命隨時可以被奪走而不講任何邏輯,你不能不對戰(zhàn)爭作一番痛徹心肺的反思。那位一直努力掙命的法國士兵,最終還是死了,盡管他曾救過這些想把他趕走的英國士兵。人生本就無常,而戰(zhàn)爭將這一點推到極致,于是,人性的丑陋與美麗在戰(zhàn)爭中被凸顯無遺。
諾蘭對人性懷著極大的信心,他承認人性的陰暗與弱點,但更呈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與偉大。英國老人道森盡管大兒子已經為國捐軀,仍帶著小兒子駕著自家游艇前往敦刻爾克救援;三架英國戰(zhàn)機與德軍戰(zhàn)機殊死搏斗,尤其是最后一架戰(zhàn)機,明明可以安全返航,卻為了保護英國艦艇毅然留下,舍命作戰(zhàn),直至燃油耗盡;一位英國上校在英軍撤離后,選擇了留守,返身加入法國軍隊繼續(xù)戰(zhàn)斗……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為著心中的道義,舍棄小我,乃至放棄生命。
港口灰暗的天空,被西天的太陽映得通紅,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看到了混亂中的秩序、怯懦后的勇敢。人性的美好沒有被戰(zhàn)爭毀滅,相反,變得更加灼目。當失手打死喬治的英國海軍冷靜下來并問起:“那個孩子還好嗎?”彼得的回答是:“還好。”雖然彼得很痛惜好友的死去,但他深知,英國海軍的心理創(chuàng)傷比他還深。這時,寬容取代了復仇,理性戰(zhàn)勝了沖動。當撤回的士兵垂頭喪氣回到祖國準備接受民眾的蔑視與謾罵時,卻沒有想到受到大家的慶賀。是的,原本只想撤回三萬人,卻撤回了三十萬。當英國民眾開著自家船只浩浩蕩蕩駛向戰(zhàn)火燃燒的敦刻爾克的時候,我看到了偉大的國家和美好的人性。是的,三十萬人的大撤離,不是失敗,而是人性的偉大勝利。
【本文作者:徐飛(微信公眾號:姑蘇徐飛)】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