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月經周期
女性的月經周期
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生理特點之一,是它的周期性變化,而月經是這個周期變化的重要標志。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女性的月經周期,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女性的月經周期介紹
出血的第1天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因此月經周期的計算應包括月經來潮的時間。有些女性只計算月經干凈的時間,這樣就可能認為月經周期縮短了,臨床上有的婦女常自訴月經不正常,一個月月經來潮兩次。其實仔細算來,月初及月末各來潮1次也是正常的。正常月經周期為28~35天,周期長短可因人而異,提前或錯后7~10天可視為正常范圍,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規(guī)律性就不能認為是月經不調。
末次月經是指距就診日最近的一次月經,應從出血第1天計算。但需注意,末次月經系指此次月經與通常一樣的行經持續(xù)時間及量,不要將陰道不正常出血誤認為是月經。此種出血一般量較月經少,時間或短或延長,或失去平時月經來潮的規(guī)律。
月經來潮的持續(xù)時間一般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內,以第2~3天為最多。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不凝固,除血液外,還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一般女性月經期無癥狀,少數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墜感、乳房脹痛、便秘或腹瀉、頭痛等不適,一般不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及生活。
女性的月經周期變化原因
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生理特點之一,是它的周期性變化,而月經是這個周期變化的重要標志。月經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腦-垂體-卵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jié)的,下丘腦調節(jié)垂體的功能,而垂體又調節(jié)卵巢的功能。
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化。卵巢產生的性激素,反過來又作用于下丘腦和垂體,影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釋放,即所謂反饋作用;抑制其釋放時稱為負反饋,促使其釋放時稱為正反饋。
正常月經周期血液內激素的變化與卵巢、子宮內膜的關系如下:在前一月經周期黃體萎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隨之下降,解除了對下丘腦及垂體的抑制。下丘腦產生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垂體門靜脈系統(tǒng)進入垂體前葉,促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釋放。在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協(xié)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漸發(fā)育成熟,并產生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發(fā)生增生期變化。卵泡發(fā)育成熟后,體內雌激素出現(xiàn)第一個高峰。
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對下丘腦、垂體產生反饋作用,抑制促卵泡激素的產生,促進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增多,出現(xiàn)促黃體生成激素峰,觸發(fā)了排卵。排卵后黃體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子宮內膜發(fā)生典型的分泌期變化。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暫時降低,隨后又出現(xiàn)第二個較低的高峰。
黃體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垂體,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減少,黃體開始萎縮。黃體萎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隨之下降,子宮內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發(fā)生壞死、脫落而月經來潮。黃體萎縮后,也解除了對下丘腦、垂體的抑制,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再分泌,而開始了另一個月經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