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政治第七課知識點
八年級下政治第七課知識點
青少年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八年級政治知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第一框 財產屬于誰
1、財產按歸屬劃分為哪幾類
分類:個人所有、集體所有、國家所有。
2、公民的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讀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3、什么是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它包括: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事實上的處分權和法律上的處分權)。
4、我國法律為什么要保護公民的財產所有權?
公民的合法財產直接關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衣食住行。切實保護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對于維護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專心致志地從事生產、工作和學習,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法律明確做出國家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規(guī)定。
5、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方式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p72--73)
6、當財產所有權收到侵害時,公民應該怎么辦? (P74第一段)
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收到侵害時,應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所有權歸屬發(fā)生爭議時,我們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所有權。當我們的財產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還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令非法占有人返還原物。當我們的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已經損壞或者滅失時,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第二框 財產留給誰
1、什么是遺產?遺產必須具備哪三個條件?(P76)
遺產含義: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的合法財產稱為遺產。
作為遺產的三個必備條件: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 必須是合法的財產
2、什么叫被繼承人和繼承人?(p76--77)
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稱為被繼承人。 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稱為繼承人。
3、法定繼承人包括哪些人?
法定繼承人包括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駐父母。繼承人的范圍是根據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撫養(yǎng)關系確立的。
4、遺產繼承的順序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則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5、繼承方式
繼承方式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遺囑繼承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
法定繼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又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
遺囑繼承: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遺囑,繼承遺產的方式。遺囑繼承的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遺愿處分財產。
6、有效遺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p79相關鏈接)
立遺囑人必須具有遺囑能力,其意思表示必須真實,遺囑內容必須合法,遺囑形式必須合法,遺囑繼承人必須是法定繼承人范圍內的一人或數人。
7、什么叫遺贈?(p79)
公民將自己的財產待死后不留給親屬,而贈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這是法律所允許的,稱為遺贈。遺贈并不屬于遺囑繼承。
8、當繼承權發(fā)生爭議時,我們應當怎么辦?
①不要忍氣吞聲,要增強維權意識,學會依靠社會力量,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②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③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框 無形的財產
1、什么是智力成果?(p81)
智力成果是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fā)明創(chuàng)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
2、什么是智力成果權?(p82)
智力成果權也叫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yè)秘密等。
3、維護智力成果權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稱。
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4、在保護智力成果權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佼斪约旱闹橇Τ晒艿角趾r,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一)
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
1、為什么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系中,經營者處于有利地位。(1)消費者難以從直觀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質量(2)相對于有高度組織和強大實力的經營者來說,消費者往往勢單力孤,容易發(fā)生店大欺客的現象(3)個別經營者見利忘義,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2、保護消費者權益有什么意義?
有利于促進生產的發(fā)展,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3、我國專門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4、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的消費者的9項權利(p91)
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jiān)督權。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權。
5、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履行哪些義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的要求)(p92)
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yǎng)、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費者(態(tài)度謙和、說話有禮貌、選擇商品應事先考慮好、對營業(yè)員的優(yōu)質服務表示謝意、維護生產經營者的正當利益)。
八年級下政治知識點(二)
維護社會公平
1、我們應當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p104--105)
面對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③我們要敢于同破壞公平的行為做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你見到下列不公平現象,你應當怎么做?
當有人恃強凌弱時: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當有人弄權瀆職侵吞公款時: 檢舉揭發(fā)
當有人排斥異已、處事不公時: 仗義執(zhí)言、主持公道 ,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什么樣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為什么?
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因為: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應有的發(fā)揮,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推動社會高效和諧地運轉。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個人發(fā)展。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于我們順利地融人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
4、什么是“公平”?
一般來說,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八年級下政治第七課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