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行書
行書作為使用和流傳最為廣泛的書體,為歷代書家所研習和掌握,歷代的行書經(jīng)典作品成為我們學習、臨摹和借鑒的范本。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中國書法行書,希望你們喜歡。
中國書法行書欣賞
中國書法行書1
中國書法行書2
中國書法行書3
中國書法行書4
中國書法行書5
行書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
劉京聞
行書作為使用和流傳最為廣泛的書體,為歷代書家所研習和掌握,歷代的行書經(jīng)典作品成為我們學習、臨摹和借鑒的范本,而且行書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能夠促進其他書體的學習,因此,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書家,行書這一關是一定要過的。
一、為什么一定要學習行書?
自魏晉以來,縱觀歷史上任何一位優(yōu)秀的書家,沒有人離開了行書這一書體,無論是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懷素,還是楷書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趙孟頫等,還有離我們較近的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也都在行書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而在當代,一些初涉書法的愛好者便拿起一本大草開始臨習,有的則在楷書領域止步不前,如果沒有行書的根基,往往會影響到其他書體達到的高度,因此,我們一定要學習行書!
1、行書的筆法最為豐富;
相對于篆書、隸書、楷書較為單調(diào)的筆法,行書的筆法已經(jīng)達到的千變?nèi)f化的高度,王羲之留給我們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筆法極其豐富,不論是起筆、行筆、收筆,筆勢、姿態(tài)各不相同,因筆生勢,因勢生形,故歷代學書者筆法能得其一、二,已屬難得。
2、行書的結(jié)字靈動多姿;
因為行書筆法的豐富性,筆與筆之間產(chǎn)生的奇妙的關連,這種筆勢的變化造就了結(jié)字的千姿百態(tài),而且自然得體。
3、行書的學習促進其他書體的提高;
我們知道,楷書易寫的滯而呆板,草書易寫得流而不穩(wěn),如果加強行書的學習,熟悉和掌握了行書筆法和字法的基本規(guī)律,楷書就可以寫到靈動一些,草書也可以寫得留而不滯,暢而不薄。
4、行書易識而靈動也讓行書成為最易普及和大眾最易接受的書體。
二、學習行書一定要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
現(xiàn)在很多人在批評當代書壇遍地二王,除了二王就沒有什么可學的嗎?以我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我是二王的忠實擁護者,我談一下學習二王的理由:
1、從書法的技術層面來講,二王的筆法和字法最為豐富,也蘊含了書法學習最基本的規(guī)律;我曾比喻二王書法就像數(shù)學當中的定理,因為定理更具有普遍性,能指導你去做其他任何類型的數(shù)學題。其他歷代大家的書法也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但都或多或少地側(cè)重了一個側(cè)面,普遍性相對弱了一點,從學習書法的基本規(guī)律來講,當然是普遍性的東西更對我們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但堅決不能否定其他書家“特殊性”的存在,因為那些“特殊性”對我們掌握了“普遍性”以后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義。
2、有很多的學生愿意去學習和臨摹米芾、黃庭堅和王鐸這些具有鮮明個性的書法作品,而很少有人愿意學習和臨摹王羲之《圣教序》這樣的范本,因為學習米芾、黃庭堅和王鐸可以經(jīng)過一段短時間的臨摹和學習,就能找到一些筆法和結(jié)字的規(guī)律,甚至能很快應用到創(chuàng)作中;而學習王羲之《圣教序》可能學習了幾年也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個性能夠掌握,更別說到創(chuàng)作了,這讓很多人在學習《圣教序》時失去了信心,這些現(xiàn)象只是短時期內(nèi)表現(xiàn)出來的,從長期來講,學習有強烈個性的書法如米芾、黃庭堅和王鐸等書家作品,會讓學習者在他們的圈圈里很難跳出來,而學習沒有明顯個性的《圣教序》,一旦掌握了其內(nèi)在的一些規(guī)律,很容易讓學習者有一個嶄新的自我,因為二王的書法更具有包容性。
三、一定要重視行書的技術
當今有很多人在爭論技與道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技術是初學者的事情,應重視道的存在;有的人則認為技術最重要,我個人認為這些觀點都有些偏頗,因為技和道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選擇和重視什么樣的技術,有什么樣的技術就會梳理出什么樣的思想,技和道永不可分,同樣重要。因此我們就以《圣教序》和王羲之手札為例來研究一下王羲之的技術。
1、《圣教序》中的筆法研究:
什么是筆法?歷代的書論中經(jīng)常談到這兩個字,但看了內(nèi)容之后,其實多為字法的問題,讓我來講,我也很難用文字表述清楚,武術里經(jīng)常講劍有劍法,刀有刀法,后來打乒乓球打多了,就想到了打乒乓球的技術動作跟寫字的筆法極其相似,打乒乓球如果動作不對,偶爾也能打出一、二個高水平的球,但想每個球都打出精彩就不太可能了,因此少兒乒乓球運動員最關注的就是動作是否正規(guī),而筆法是解決線條質(zhì)量問題甚至字形問題的合理方法,如果筆法不對,線條的質(zhì)量及豐富性都受到極大的制約,那么筆法到底是什么呢?我簡約的表述一下,可能是:在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中,能準確找到和調(diào)整筆鋒的位置和角度,這個表述不一定正確,只是我個人的一個觀點。
如果我們把圣教序中大部分字都能按照這一規(guī)律去研究和解析,我們對二王筆法的掌握就非常豐富了?,F(xiàn)在我只是提示學書者一定要非常重視筆法,如果沒有正確的筆法作為學書的支撐,書法很難達到相當?shù)母叨?,寫多了只不過是熟練而已,很難達到書法之妙境!
2、二王書法中的字法研究:
二王書法中的字法是最為豐富和生動的,我們經(jīng)常說到《蘭亭序》中23個“之”都不一樣,這說明了王羲之結(jié)字的豐富性,我們拿來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全集比較,似乎他們的所有作品都沒有雷同的痕跡,這正是源于他們書法當中字法的豐富性,其實,字法的喜好會隨著年齡、閱歷、修養(yǎng)的改變而不同,因為字法需要一輩子去修煉,那么怎樣才能掌握如此豐富的字法呢?只有一個不二法門:臨摹,而且是精確臨摹!
我見過很多人的所謂臨摹,不是精確臨摹,而是抄書,字帖整整齊齊的抄了一遍,自己很有成就感,其實字帖上一個字也沒有掌握,如此“臨摹”,徒勞無功!什么是精確臨摹呢?就是把字帖中每一個字、每一個點畫的粗細、長短、起筆、行筆、收筆、轉(zhuǎn)折,空間的疏密變化都要表現(xiàn)出來,不但要照著帖能寫,背著帖也能寫,不但今天能寫,明天還能寫,一個月以后能寫,半年以后還能寫。這才算基本掌握了,這個字才有可能運用到你的創(chuàng)作當中。
四、行書的創(chuàng)作
我們學習臨摹古帖達到相當熟練以后,就可以進入創(chuàng)作了,創(chuàng)作是臨摹的發(fā)揮和延續(xù)。
1、盡可能把臨摹過的筆法和字形用到創(chuàng)作當中來,沒有學過的字形可參考相類似的字形;
2、在創(chuàng)作中除筆法和字形外,也應考慮濃淡的變化、長線和短線的變化、粗線和細線的變化、疏和密的變化等;
3、把自己掌握的比較好的字形在創(chuàng)作中應適當放大,把自己掌握不太好的筆法和字形應適當縮小淡化;
4、在創(chuàng)作中可適當隨機生發(fā)一些筆勢和字形,這當然是在熟練之后才能做到的;
5、學會小字到大字的筆法轉(zhuǎn)換:小字基本用到筆鋒的三分之一以下,而大字可能要用到筆鋒的三分之二以上,平常應多練習,否則大字線條容易寫得尖刻而不飽滿;
6、初期創(chuàng)作可借用古人優(yōu)秀作品中現(xiàn)成的章法;
7、在大字創(chuàng)作中,可適當借鑒一些草法而增加整幅作品的靈動性;
8、不斷地學習和借鑒你認為優(yōu)秀的線條和結(jié)字,用到你的創(chuàng)作中,長此以往,你的喜好會讓你不斷地取舍,你的個人面貌和風格也在不斷取舍中得到強化和形成。
看過“中國書法行書”的人還看了:
1.中國書法行書字帖
2.中國書法十大行書
3.中國書法介紹行書
4.中國書法行書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