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論文
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一部分,它是學校工作大系統下的一個子系統,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地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論文篇一
《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摘 要】大學生的普遍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正處于青年中期,是人格重塑完善關鍵期。青年人心理感受性強,踏入大學之后,生活環(huán)境、學習方式、人際關系等與以往截然不同,學業(yè)、自我認識、情緒、就業(yè)等易誘發(fā)諸多心理問題。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形勢不容樂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些年,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誘發(fā)的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2002年初發(fā)生的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2004年,馬加爵在云南大學宿舍連殺四個人,引發(fā)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駕車撞人后又將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3年復旦大學生林森浩飲水機投毒致舍友死亡。這些極端的案例已經將社會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關注推向了頂點。調查表明,1/3以上的大學生存在孤立、抑郁、敵對、人際交往障礙等方面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他們今后職場道路的順利發(fā)展。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時期,迫切需要高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
1.1 抗挫折能力差,面對壓力常常無所適從
大學生活完全脫離父母,是第一次真正意義的獨立生活?,F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越,很少經受挫折鍛煉,獨立生活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面對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感。這種不適應,往往容易引發(fā)學生郁悶、焦慮、煩躁、自卑等心理。
1.2 情感脆弱,在戀愛上易走向極向極端
大學的開放性和社會觀念的改變使大學生的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戀愛成了很多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戀愛引發(fā)的問題日趨明顯,極端的案例不勝枚舉。
1.3 性格存在缺陷,人際關系緊張
當代大學生由于獨生子女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性格上普遍存在自我,自私,偏執(zhí),沖動的缺點。而每個學生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各不相同,形成的個性和價值觀各不相同,當大家生活學習在一起時,如果彼此缺乏寬容、忍讓時,自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
1.4 家庭條件的差異易導致心理落差,貧困生群體心理問題明顯
由于中國的體制、社會因素,目前我國社會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貧富差距較大。家庭困難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同學相比,對學費和生活過度憂慮,心理上易自卑、價值觀動搖,甚至會產生仇富、對立心理。家庭困難學生在自信心、未來感、自由感等方面更易遭受打擊。
2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師資配給不足,專業(yè)程度不高
2005年初,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yè)互補、相對穩(wěn)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高校平均每10000名學生才配有1名心理教育專職工作人員。專職教師的數量較少,已經嚴重影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目前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有:心理輔導教師、輔導員、醫(yī)務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且多數是兼職人員。他們大多沒有經過心理輔導的專業(yè)訓練,對心理學知識了解不多,對心理測試技術和心理輔導方法不熟,已經不能勝任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應具有專業(yè)性,既懂理論,又會操作。教師的專業(yè)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缺乏連貫系統的心理教育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常常起著“消防員”的作用,哪有火災,就去哪里滅火。無論是一線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員,還是高校的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往往處于治療心理疾病的層面上,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少數心理確實存在問題的學生的輔導、咨詢、治療上,而忽視了整個學生群體的需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定位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防治心理疾病,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預防教育為主、防治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3 方法、模式單一
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長期游離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之外。主要表現在學校和相關教師主動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并努力發(fā)現障礙和心理疾病學生,只有發(fā)現問題,學生才能成為心理教育的真正對象。導致這種模式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曲解,心中存在逆反情緒,持排斥心理。二是高校目前的教育體制將心理健康教育邊緣化,從業(yè)人員待遇低,職稱評聘無保障。
3 大學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幾點建議
3.1 建設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筆者認為,要切實加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充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養(yǎng)骨干教師,成就部分專家式人物,以輔導員為主力,實行專兼職教師相配合。加強人員培訓,促進師資隊伍向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實行資格認定制度,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須持證上崗。加強學校間的交流與合作,舉辦心理專題研討會,促進教師間相互借鑒和學習。
3.2 心理教育活動的形式多樣化
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從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fā),以幫助他們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危機和困難,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優(yōu)化個性心理品質為著手,以促進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fā)展為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首先應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設立必修或選修課程,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了解心理問題或者心理障礙產生的機制;開展心理咨詢,包括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活動,在高校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工作,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工作者,應是接受心理學專門學習和培訓的人員,擴大咨詢途徑,除了面談咨詢,還應接受網絡、電話、信件等咨詢方式;對在校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評估并建立學生檔案制度,及時了解學生群體的交往心理、戀愛心理、網絡心理等重點心理狀態(tài),同時,通過評估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介入;積極開展心理課程、講座之類的教育活動;成立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等學生社團并組織活動;建立心理學知識和輔導網站;組織心理輔導人員的培訓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
3.3 發(fā)揮學生本人在心理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應當有大學生自身的參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有:一是,引導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導。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關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環(huán)境及自身角色,做到能在他人的幫助下應對其生存環(huán)境。二是,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心理社團作用。通過學生社團主辦各種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三是,積極開展同學間心理互助交流。同齡人更容易相互理解,向同齡人傾訴,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詢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梁利.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調試[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葛操.當代大學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