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處理僵局案例3篇
僵局在協(xié)議磋商或執(zhí)行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任何主題都有可能形成分歧與對峙。談判人員要在思想上、策略方法上有所準備,方能在談判中處于主動地位,為談判成功奠定基礎。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商務談判處理僵局案例,供你閱讀參考。
商務談判處理僵局案例篇01
2011年美國男籃職業(yè)聯(lián)賽停擺談判僵局的始末
僵局是指談判中,雙方因戰(zhàn)事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形成的對峙的局面。僵局并不等于是談判破裂,但是會影響談判的進程,甚至解決不好的情況下,會導致談判破裂。
美國男籃職業(yè)聯(lián)賽的簡稱是NBA。“NBA停擺”是NBA的特有名詞,就是指因為各種原因造成體育聯(lián)賽暫停的局面。北京時間7月1日,NBA舊勞資協(xié)議已正式到期。在經歷長達近三個小時的終極談判之后,球員工會代表和資方代表仍然沒有就新的勞資協(xié)議談判達成一致。于是NBA總裁宣布停擺開始。
僵局形成的原因--停擺開始
NBA勞資雙方在“硬工資帽”制度、“利益分配”等重大問題上有巨大分歧。球員方面愿意同意一份5年內減少薪金總額5億美元的提案,但他們拒絕接受資方提出的6200萬美元硬工資帽。資方則希望同時達成一份10年協(xié)議,確保每年的薪金支出不超過20億美元,10年的勞資協(xié)議長約是球員方面無法接受的。在舊勞資協(xié)議仍然有效的最后一天,勞資雙方進行了最后一次談判,這次雙方仍然存在巨大分歧,沒能達成任何協(xié)議。
1、立場觀點的爭執(zhí)。談判過程中,如果對某一問題各持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并且誰也不愿意做出讓步時,往往容易產生分歧,爭執(zhí)不下。當雙方越是堅持自己的立場,雙方之間的分歧就會越大。在這次談判當中,NBA聯(lián)盟跟球員工會代表針對新的勞務協(xié)議有很多的分歧點,聯(lián)盟的態(tài)度很強硬,堅持使用收益五五分成的方案和實行硬工資帽,這樣一來球員的收入將會大幅度減少,因此球員工會代表拒絕了這份協(xié)議。
2、雙方利益的差異:從談判雙方各自的角度出發(fā),雙方各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在這次談判當中,老板和球員之間的收入分配比例是勞資雙方最大的分歧所在。NBA的收入主要是和籃球相關的收入,在舊的勞資協(xié)議下,球員們獲得57%的收入,而老板們得到另外43%。在過去的一年中,老板們提出了很多他們的收入分配比例應該增加的理由,比如球館建設維護的費用、額外開銷的增加、差旅費的上漲等。據(jù)NBA官方表示,上賽季聯(lián)盟30支球隊中有22支球隊虧損。對于老板們的這些問題,最容易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幅削減和球員有關的費用,言下之意就是大幅削減球員薪水。
商務談判處理僵局案例篇02
一新加坡華裔客商與我國山東某進出口公司談判大蒜生意。第一輪談判時,中方報價最低為每噸720美元,外商出價最高為705美元。雙方堅持自己立場,沒有談判協(xié)議區(qū),談判陷入僵局。休會,三天后,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細節(jié)展現(xiàn):中方基于當時正值大蒜收獲期,如不及時成交,錯過收購時機,不但保不住質量而且收購價格不一定上漲,加上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上升趨勢,及時結算等于提價,為此,中方愿意讓步至705美元一噸成交。雖然比上海嘉定賣得便宜些,但基本符合國際市場行情。而買方逆向行動,將買價提高至710美元讓我方大為吃驚。附加條件,簽訂長期合作協(xié)議。合同簽訂后,新方為我方揭開了其中奧秘:第一是新加坡華人多,而他的老客戶主要是北方人,對蒜味要求越濃越好,山東大蒜雖比上海嘉定大蒜貴點,但蒜味濃,可以賣好價。第二,外商祖籍山東,人感情,希望長期合作,第三,做生意不能太計較,會令對方反感。
商務談判處理僵局案例篇03
中海油某公司欲從澳大利亞某研發(fā)公司(以下簡稱C公司)引進“地層測試儀”,雙方就該技術交易在2000至2002年期間舉行了多次談判。地層測試儀是石油勘探開發(fā)領域的一項核心技術,掌控在國外少數(shù)幾個石油巨頭公司手中,如斯倫貝謝、哈利伯頓等。他們對中國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不出售技術和設備,只提供服務,以此來占領中國廣闊的市場,賺取高額壟斷利潤。澳大利亞C公司因缺乏后續(xù)研究和開發(fā)資金,曾在2000年之前主動帶著他們獨立開發(fā)的、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該設備來中國尋求合作者,并先后在中國的渤海和南海進行現(xiàn)場作業(yè),效果很好。
中方于2000年初到澳方C公司進行全面考察,對該公司的技術設備很滿意,并就技術引進事宜進行正式談判。考慮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公司未來發(fā)展的需要,中方談判的目標是出高價買斷該技術。但C公司堅持只給中方技術使用權,允許中方制造該設備,技術專利仍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們不同意將公司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賣掉,委身變成中方的海外子公司或研發(fā)機構。雙方巨大的原則立場分歧使談判在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中方向C公司表明了立場之后,對談判進行“冷處理”,回國等待。迫于資金短缺的巨大壓力,C公司無法拖延談判時間,在2000-2002期間,就交易條件多次找中方磋商,試圖打破僵局。由于種種原因,中澳雙方最終沒能達成協(xié)議,談判以失敗告終。但中海油科技工作者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技術創(chuàng)新之路。
看過“商務談判處理僵局案例”的人還看了:
3.談判僵局案例3篇
6.談判僵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