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麥積山風景游記優(yōu)秀作文
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世界聞名的藝術(shù)寶庫,也是絲綢之路東端佛教石窟群中的一顆明珠。你想了解更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麥積山風景游記優(yōu)秀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麥積山風景游記優(yōu)秀作文篇1
五一期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爸爸媽媽帶我和妹妹去天水游覽麥積山,一路上,我非常高興,迫不及待的問媽媽到了沒有,我正想馬上就 到麥積山,看看他的真面目。
來到山腳下,我被那雄偉的山峰和滿山的綠色所吸引,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來到了麥積山的主峰腳下,抬頭一看,山頂都快超過云了,像一座高大的麥垛,矗立在那里,在懸崖峭壁上,站立著三尊大佛,面目慈祥,凝視著遠方。
沿著山路往上走,我們又來植物園,這里是植物和樹木的天地,有稀有的花草樹木。長廊形狀別致,里面坐滿了游人。讓植物園變得更加美麗。
麥積山真是名不虛傳,三尊大佛栩栩如生,植物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如果我是畫家,我會把這美麗的景象畫下來。如果我是攝影師,我會把這美麗的景象拍下來。如果我是詩人,我會作詩贊美它。
麥積山風景游記優(yōu)秀作文篇2
很早以前,就想去趟石窟,看看大山大佛,領(lǐng)略一下世外中大佛青山的景像。出行前,先補習功課,明白其中精髓,才知道什么是石窟。
石窟,就是依山巖鑿成的石室,洞內(nèi)有內(nèi)有壁畫、石刻等藝術(shù)作品,因其建筑大山之上,極其宏偉,內(nèi)部雕塑傳神、色彩斑斕,經(jīng)悠久歲月,成為名窟。其實它是佛教的一種建筑形式,是僧侶遁世隱修的地方,內(nèi)有佛家石雕或塑像。中國有四大名窟,分別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天水市麥積區(qū)麥積山,距離寶雞約210公里。麥積山距離寶雞最近,行車最為方便,計算來回時間,最佳選擇麥積山,一天往返,時間足矣!
站在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外,整個大山籠罩在郁郁蔥蔥的植被當中,此起彼伏,像飄落的綠紗,輕輕罩蓋連綿大山,曲線優(yōu)柔順暢。走進羊腸小道,兩邊是蔥郁的樹木,路旁是一排是賣紀念品的攤位,還有特色小吃店,呱呱、涼粉、豬油盒、撈撈、漿水面等等;再往上走是賣特產(chǎn)的,比較特別的堅果有松子和鮑魚果。鮑魚果,難得一見,新疆有產(chǎn),一般內(nèi)陸地區(qū)很難見到這種果實。好奇,上前詢問,麥積山有鮑魚果嗎?賣家說有。不過,值得懷疑,因為麥積山是溫帶半濕潤氣候氣候,鮑魚果喜高溫高濕氣候。不知覺中,看到路人都抬頭翹望,麥積山恰似碩大的一個麥垛,高高聳立。
麥積山下有一個走廊,走廊右側(cè)是玻璃框,里面詳細介紹了麥積山建設(shè)歷史以及佛像介紹。原來,麥積山始修于十六國后秦時代,西、北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距今約1500多年歷史。麥積山下舉目翹首,感覺麥積山像是拔地而起,山體中腰是空中棧道梯廊,猶如三條小蛇,貼腹在麥積山石壁之上,靜聽佛法。麥積山的棧道,是用水泥柱打進山體,上面托起水泥地板,外圍焊接著鋼管護欄。走在棧道,猶如空中棧道梯廊,向下望,下面是空的。再折上另一排臺階,臨近眼前的就是石窟佛像,這三宗雕塑,神態(tài)自然,表情包滿,體態(tài)圓融,一副慈悲相,體態(tài)中最顯眼的是一對比一般人碩大的耳朵。在以前,這種面相代表福相,手指更是渾圓有度,非常美麗。再往上走,是鑿在山體中的石洞,并排著一排石洞,石洞里面正中央盤坐一個菩薩,兩邊站著尊者,每一個石洞里菩薩,菩薩的相貌各不相同,但都是一副慈悲相。大多數(shù)佛像上面的色彩已不鮮亮,整個洞體上是不完整的佛家八寶祥云彩繪,佛家八吉祥圖案為: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jié),當然,這些也是看完石窟之后才知道的。
過了這排佛像后,登臺側(cè)目仰望,是開鑿在山體中的四排盤膝小佛石雕,整齊劃一,非常壯觀。再折上一個石臺階又是一排石洞,洞門上的牌匾上的字,現(xiàn)在只能看清兩個,一個叫慈光普照,另一個叫菩提場。站在這里遙望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籠罩似海,一望無際,和云霧相挽,與天相連。此時,頓感清爽神怡,心靜如鏡,沒有了一絲絲的雜念,吹著細細的風,特別清爽。原來這里是最高處,已經(jīng)是最后一站。
看完石窟,在下山的棧道上,每一個梯廊拐角處,都有一個一米高的石洞,洞里是有佛,看不到名字。
麥積山風景游記優(yōu)秀作文篇3
麥積山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肅天水,是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農(nóng)家積麥之狀”,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麥積山石窟始創(chuàng)于十六國后秦,著名禪僧玄高、曇弘聚集僧人300禪修。北魏、西魏、北周大興崖閣,造像萬千,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斷開鑿或重修,現(xiàn)存造像中以北朝原作居多。洞窟開鑿在懸崖絕壁上,“密如蜂房”,棧道“凌空穿云”。現(xiàn)存窟龕221個,泥塑石刻造像7000余件,壁畫一千三百余平方米,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麥積山西南向石窟及雕像
麥積山東南向石窟及雕像,山下瑞應(yīng)寺。
洞窟之間架設(shè)凌空棧道和階梯。上下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階梯,不禁心驚膽顫,有的階梯木板之間用橡膠連接,視覺和心理上象平常上下樓梯一樣,還好;有的連接處橡膠風吹日曬沒有了,眼睛直接看到山下。上下階梯時,我雙手扶著欄桿不敢松開,雙腿不敢交替使用,先下右腿,后下左腿,整體重心放在右胳膊、右腿,精神高度集中,肌肉緊張,以至于后來右腿的肌肉痙攣。
離地面七十多米高的的七佛閣,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其中車馬行人圖,巧妙地運用了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的構(gòu)圖方法,又適當考慮到人在仰視中的錯覺關(guān)系,從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圖中的紅馬都有不同的走向和動勢。
雙頭、人身、鷹爪,雙頭的表情各異。
“牛兒堂”外側(cè)天王像,身穿鎧甲,兩眼圓睜,神情威嚴,腳采一臥的小牛犢背上,臥牛昂首屈膝,掙扎欲起,姿態(tài)極其生動。民間傳說這尊天王本該站在他腳下的蓮臺上,但在窟廊上靜臥的小牛犢是一頭神牛,力大無比,吼叫一聲,就會天崩地裂,山體倒塌,為眾生常來無窮的災(zāi)難。一天,天王發(fā)現(xiàn)牛犢伸長脖子,抖動四啼要聳起身,天王怕牛犢會給眾生降下大禍,縱身一躍,雙腳穩(wěn)穩(wěn)踏在牛背之上,牛犢幾番掙扎未能躍起,直到今天,天王還踏著這頭神牛,似乎還不忘保護人們的安全。
殘存的雕像,也可看出當時建造時的工藝、手法、程序。
景區(qū)內(nèi)有很多賣天水小吃的攤位,像呱呱、撈撈、嘫嘫等粉制品,名字可愛、怪異。
參觀麥積山正好趕上周末,有點兒人多,有甘肅的,有陜西的。進入景區(qū)大門,做電瓶車到山腳下,一男導(dǎo)游跟隨講解,石窟的歷史、規(guī)模、工藝等等,并對著瑞應(yīng)寺外墻重點石窟圖片、文字逐一介紹,在石窟檢票處結(jié)束。我們到第一個窟,看到還有導(dǎo)游講解,就納悶?zāi)悄袑?dǎo)游怎不跟著了。原來門口到石窟山下是旅游局導(dǎo)游,山上石窟由文物局導(dǎo)游……就一個景區(qū),還分兩個導(dǎo)游,真不知說什么了。為了有更好的參觀效果,我們只好又請了一名文物局導(dǎo)游。好在麥積山石窟、壁畫、雕像的精美、規(guī)模、工藝吸引著我們,就不記天水麥積山石窟得其他了。
猜你喜歡:
3.最美的風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