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歡迎查閱。
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1
它斷斷續(xù)續(xù),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一個片段跳入另一個片段,讓人摸不到脈絡(luò)。
它以一個孩子單純天真的視角,描繪一個小鎮(zhèn)上世態(tài)人情,繼續(xù)自己童年生活的點滴。開始讀有輕松的趣事,可愈讀愈會感到心頭一點點沉重苦悶起來,直到最后情感波瀾而久久不能平復。
它是一篇敘述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作者的眼里處處是新奇。春天。拔一個白菜,摘一個黃瓜,采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一個大蜻蜒從旁飛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蜒去了。夏天。呼蘭河的火燒云是很好看的,變化極多,一轉(zhuǎn)眼,一低頭,那天空的東西就變了。秋天。偏偏這后園每年都要封閉一次的,秋雨之后這花園就開始凋零了。冬天。儲物室隨便打開那一只箱子,里邊一定有一些好看的東西,從而來消遣冬日漫長凝滯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神奇帶給作者生命最初的期冀和夢幻,童年的歌盡情流淌回蕩在后園的小天地中,享受人生最純真、未被世俗侵擾玷污的年華。
但是,不幸,童年的樂趣總共加起來就這么多了吧。盡管還有的一個玩伴,祖父。祖父慈祥而有童心,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拉著作者。一天到晚,門里門外,寸步不離,祖父授她唐詩,講實在聽厭了的故事。
可是,小小的一點樂趣,怎么耐得住孩童渴求多彩新奇生活的欲望。在第四章,每節(jié)開頭都是一句:“我家是荒涼的?!薄拔壹业脑鹤邮腔臎龅??!痹褐袛[著的破舊物,沒有緣由,任其自然,更沒什么樂趣;房子外表高大威武,但內(nèi)容空虛;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著,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鄰居們生活千年如一日的刻板單調(diào),那粉房里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墻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作者描寫童年生活是為了給在呼蘭河的人的生活反襯和預示。
呼蘭河的人是寂寞的。他們都是像作者這樣由小長到大的,但他們也已經(jīng)習慣了,覺得理所當然。所以他們抓住一切看熱鬧的機會,不放過呆板單調(diào)生活中極少有的樂趣,哪怕只是一個時常淹牲畜的大泥坑也是盛舉,是令人窒息的。家長里短,柴米油鹽,也能讓那些精神極度貧乏的人爭吵上三天三夜。他們生活規(guī)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冷了穿棉衣,天熱了穿大褂,一年之中,必定要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日娘娘廟大會。這是精神上的盛舉。
呼蘭河的人是愚昧的。節(jié)日的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并非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有的說,現(xiàn)在的學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萬上不得學堂的。一上了學堂就天地人鬼神不分了。有的說他要到學堂把他的兒子領(lǐng)回來,不讓他念書了。有的說孩子在學堂里念書,是越念越壞,比方嚇掉了魂,他娘給他叫魂的時候,你聽他說什么?他說這叫迷信。你說再念下去那還了得嗎?相比起來,作者沒有魯迅那樣強烈的一針見血的批評和嘲諷,而是以點滴的筆墨,緩緩地滲透作者對封建惡習的厭惡和悲天憫人的濟世情懷。
呼蘭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團圓媳婦是書中被封建觀點迫害最深的,在那個沒有一點人性一點溫暖的非人間?!按蟾桌镞?,叫著,跳著,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來她連動也不動,哭也不哭,笑也不笑”;“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湯一次昏一次”;而周圍人呢:“看熱鬧的人,絡(luò)繹不絕”;“沒有白看一場熱鬧,到底是開了眼界,見了世面”;“于是人心大為振奮,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覺的也精神了?!彼麄冄垡娙绱藲埲痰男袨閰s大聲叫好,一個人的死若是能帶來點樂趣的話那就是好的,所以他們樂于看上吊,投河,跳井,自刎“反正不用買票,而且趣味無窮”。作者滿含悲痛地描述了這種踐踏生命,蔑視生命的行為,鞭撻又同情他們。是啊,這能怪他們嗎?這能恨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嗎?他們其實還是善良的,實在沒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們同是被幾千年傳下來的思維、生活方式所迫害,最終成為一個個犧牲品。
呼蘭河的人是消極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著歌,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著眼淚在笑似的。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都是這樣。
不過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馮歪嘴子,他本該絕望,卻鎮(zhèn)靜下來,照常生活著。他不似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姐那樣無意的反抗,而是雖受限制,卻寄寓著希望。
《呼蘭河傳》就是這樣一本書,風格明朗,笑里含著沉痛。以一個孩子的小視角,反映出中國的一個大時代。
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2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它把我?guī)У搅硕兰o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并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xù)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夫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后,過路的人看著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后,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并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瘟豬肉”,并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后,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凄涼、凄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里的辦法,如:有的說拆墻,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
茅盾曾經(jīng)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于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這本經(jīng)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了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逗籼m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后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松的,但是,讀到后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jīng)死了,而后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凄慘、悲傷。
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3
放寒假了,抱著一疊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里,喜歡泡上一杯茶走進書中與人物對話。記憶中腦海里仍然浮現(xiàn)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diào)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后的閱讀中。帶著這樣一種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個午后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在故事發(fā)生的小村莊里,到處都顯得那么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云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里,到處可見由于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fā)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xiàn),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里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yǎng)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里,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錢,使了那么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里,在這座城市里,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著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里,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嘗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后,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逗籼m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4
讀完了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心情是復雜的——有愉悅,有傷感,還有釋然。正如茅盾在序言中所說,它不像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在于它更像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讀著這部小說,仿佛看到蕭紅就站在我的面前不曾離去,如同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娓娓道來她童年的趣事:呼蘭河的人民是那樣的善良,知足,過著一塵不變、與世無爭的生活……隨著筆調(diào)一轉(zhuǎn),蕭紅變得憂郁起來,我們看到的是她單調(diào)寂寞的童年,盡管祖父給了她很多慈祥的愛和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對于一個得不到家庭溫暖和父母愛的孩子來說,她的內(nèi)心是孤獨的,也許這也是導致她日后在三次婚姻中屢遭失敗的原因吧。
呼蘭河發(fā)生著一個個普通而殘忍的故事,日復一日,蕭紅痛斥這人吃人的舊社會,痛斥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對家鄉(xiāng)人民愚昧、麻木、任其宰割的命運報以深深的同情,同時也對家鄉(xiāng)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覺醒感到欣慰。
蕭紅的命運是不幸的,雖然她的一生都在反抗舊的封建禮教,但她最終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
我認為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是消極的,如同翠姨,她生活在新舊社會交織變遷的時代,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只作內(nèi)心默默的反抗,呼蘭河轉(zhuǎn)又是積極地,在大革命時期總有一些像蕭紅這樣具有先知先覺的進步人士,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喚醒民眾愚昧的良知,揭開他們被蒙蔽了雙眼的面紗,也許蕭紅沒有像趙一曼、秋瑾、石評梅那樣對未來充滿熱情,投身革命,也許她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個人情感悲痛中,但是在那樣惡劣的生活條件下,那樣寂寥悲痛的心境下,依然執(zhí)筆完成這不朽的巨作,這就足以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讀完這本小說,也深深感受到活在當下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對一些落后的農(nóng)村依然被貧困愚昧困擾的現(xiàn)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wù)去幫助他們。
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5
茅盾說,蕭紅是以含淚的微笑回憶呼蘭河這座寂寞的小城。他并不像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對于茅盾的這一評價,“并不像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這一點,讀過以后深有體會。但我并不認為蕭紅的《呼蘭河傳》是敘事詩風土畫或者歌謠,或者說,這些并不夠。
隨季節(jié)消長的大泥坑及因此而有的便宜豬肉,夜一來就有的蛤蟆叫和蟲叫,八月的女人漿衣服、拆被子、錘幫錘,早晚街巷叮叮當當?shù)膩y響……日子不溫不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在這樣的小城里,生活理應如此,卑瑣而平凡。
呼蘭河城里的人信大神二神,拜娘娘廟,有為纏綿病榻的親人請來的大神,就有呼朋引伴頭看跳大神的鄰里。鼓聲敲得有腔有調(diào),趕上雨夜就格外凄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闭埳駷榱酥尾。瑓s使街坊感慨興嘆,終夜不能已的也常有。不知是天上的神太忙,來不及庇佑這卑微的生命,還是這大神功力尚淺,不能通靈?“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樣凄涼的夜。”第一次看到此處,覺得這樣的感慨實在突兀莫名。蕭紅一生與貧困苦難為伴,悲劇緊貼她的肉身,對一個女人,她經(jīng)歷的實在太多,用她自己的話說,一生走的都是敗路。蕭紅最后淪落于香港,病魔纏身,寫回憶錄,寫呼蘭河傳?!袄?,老了也沒有關(guān)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么辦法,誰老誰活該。”經(jīng)歷了這一世的風雨,生于她,也未免沉重。遲子建的北極村是純澈的明麗油畫,大朵的葵花和夢里的家;蕭紅的呼蘭河城是輕描淡寫的水墨,生命走到如此,她已調(diào)不出許多色彩,只得用簡單的灰白墨色涂出一片黯淡與寂寞。
《呼蘭河傳》是一部很單純的作品,沒有太多復雜的人物性格與情節(jié),像是在講故事,而不是演劇本。生者如蕭紅,想必很難再用控訴與疾呼來一發(fā)胸中苦悶,所以呼蘭河傳盡管“好看”的很,卻同樣“難言”的很。就像一個虛弱的病人,回憶著有過生活,盡管想要努力微笑,卻難掩哀傷。因為過去越是單純,就襯得現(xiàn)實越發(fā)傷痕累累。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么那么悲涼?”
這又何嘗不是她的人生一嘆?
#435271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6
蕭紅的《呼蘭河傳》,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引線,為我們描繪了 20 世紀 20 女作家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種.種人和事。
呼蘭鎮(zhèn)是平凡、卑瑣、落后的;也是封建、愚昧、冷漠的。作者筆下的小鎮(zhèn)好似暗灰色的一張紗布,凄涼的暗灰色不知不覺籠罩著這個小鎮(zhèn),籠罩著那群愚昧的人們。它遮住了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 , 只是偶爾有“陽光 ” 稀稀拉拉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zhuǎn)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云”色彩,平淡的敘述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但那就是當時扭曲的社會。
作者更通過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把扭曲的小鎮(zhèn)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通過追憶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刻畫出長久以來被封建思想、封建習俗所控制的愚昧、悲慘的國人。這種迷信封建的舊社會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同時表達出作者對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xiàn)實的否定。
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感覺特別壓抑,特別的郁悶,為什么那時的人那么愚昧無知 ? 為什么因為無知而導致的一場場悲劇會一再上演 ?
反觀如今的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更應該學會生活,懂得感恩。
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7
#435270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500】字
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講了小城呼蘭河—蕭紅童年的事。
從書中可以看出,呼蘭河是多么的冷:過了一夜,就凍得門都打不開了。而且生活多么的單調(diào):種菜﹑背詩,有時去看跳大神﹑去參加娘娘廟大會……
但蕭紅卻寫得惟妙惟肖,如“在這大泥坑上翻車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凍住的季節(jié)之外,其余的時間,這大泥坑子像它被賦給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漲了,水落了,過些日子大了,過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對它起著無限的關(guān)切?!边@段話中,蕭紅并沒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卻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時候是多么的天真:因為祖父烤過“掉井豬”和“掉井鴨”,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里趕。
那“野臺子戲”也很有趣:臺上的戲子扯著嗓門喊,臺下街坊鄰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說出來,立刻就還嘴說“這又不是你家的戲臺!”如果還還嘴就打起來了。因為有習俗的約束(娶親不能告訴女方),姑娘們都帶上最漂亮的首飾。
一到了晚上,親戚才可以送禮物。更有趣的是,問“看戲”的人演的什么戲,卻一問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習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請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對錯了),就燒香點酒,再鬧要上紅布,再鬧就殺雞(再鬧就不行了)。之后跳完后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雞。
從中我體會到了小城呼蘭河那濃郁的習俗。
#395878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8
那深深文字,讓我細細投入;那淡淡的文述,讓我終有感觸,那就是蕭紅用一特別手法寫出的名著—《呼蘭河傳》。
這本《呼蘭河傳》是一本充滿童趣、詩趣、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它里面的事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它講說了蕭紅小時候一件件真實的故事。我最愛看第三章,它里面講的是蕭紅五歲時,和祖父度過的快樂時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去后院時,蕭紅把韭菜當野草挖了,把狗尾巴草當谷穗留在田里,那時她是多么傻呀,可是祖父還是笑嘻嘻的,還耐性地給蕭紅細細講說: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說明,蕭紅兒時過的還是非常開心的快樂的,因為她覺得有了祖父就行了。
蕭紅寫的這些故事表達了許多感情,如:她覺得呼蘭河這邊的人都很可憐;她很懷念小時候的快樂;對有二伯的看法;對小團圓媳婦的同情和可憐……我覺得蕭紅最主要講他們呼蘭河那邊各種各樣的事物,和自己對他們的想法、意見,她主要想抒發(fā)她對她的家鄉(xiāng)——呼蘭河的思念。她的文字讓我也投入進她的文字里去了,感受那兒的事、景、物,我只覺得除了蕭紅童年時,那兒的人都很可憐,使人一看,心感到酸酸的,為那兒的一些人感到難過。
最奇特算蕭紅的寫作手法了,蕭紅的寫法不像一些高手,用一些美文妙句寫一長篇大論,而是用深深淡淡細細的文筆寫得另有一番風味,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讀起來別有味道。
我讀了呼蘭河傳后深有感觸,既感受到了以前年代的人是多么可憐,還學到了蕭紅寫作手法,讓我知道了什么叫受益匪淺,什么叫一舉兩得!
初中呼蘭河傳第三章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