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1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佳佳,歡迎大家到武侯祠觀光游覽!
武侯祠位于南陽市西郊臥龍崗,南陽武侯祠,有名諸葛草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留下的故址,當年劉皇叔三顧之處,也是歷代人們瞻仰和祭拜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武侯祠的入口,大家看這座“千古人龍”石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遍體布滿雕飾,“千古人龍”的意思是指諸葛亮是人中之龍,隱喻臥龍崗是藏龍臥虎之地。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筑。殿內(nèi)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綸巾羽扇,風度莊嚴。左邊是他的長子諸葛瞻,右邊是它的長孫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掛滿了歷代名人騷客的對聯(lián)和碑額,這些碑額無不充滿世人對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們自由參觀時間,請大家注意,不要亂刻亂畫,亂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攜帶的物品,集合的時間是十一時,集合的地點是武侯祠門前。祝大家參觀愉快。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2
大家好,相信大家對于三國著名人物諸葛亮都不會陌生吧,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一個紀念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蜀國的丞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謚號武侯,所以后人便稱他為武侯??赡軙腥藛枺浜铎艚ㄓ诤螘r?恩,已經(jīng)沒有資料可考了,但從杜甫《蜀相》中描寫的“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眮砼袛嘣缭谔拼郧熬徒ㄓ形浜铎袅?。而在唐宋時代,這里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廟。明代初年,祠廟合并為一體。明末,祠廟毀于戰(zhàn)亂,現(xiàn)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話,看到的是清代在舊址上重建的。
大門上懸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漢”,是劉備政權(quán)的稱號,史稱“蜀漢”?!罢蚜摇笔莿渌篮蟮闹u號。匾額說明,這里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yōu)槭裁从纸兴鼮槲浜铎裟?民國年間的鄒魯寫過這樣一首“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蜀相功高百代思?!币簿褪钦f,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臣尊卑的禮儀和這座廟本來的名稱了。
好了,我們就一起進去領(lǐng)會諸葛亮的魅力吧。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人們習慣將三者統(tǒng)稱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劉備的陵寢)之時,其中,武侯祠(諸葛亮的專祠)建于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漢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與陵園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現(xiàn)存祠廟主體建筑為1672年清康熙年間復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圣地”之美譽。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現(xiàn)分為三國歷史遺跡區(qū)(文物區(qū))、西區(qū)(三國文化體驗區(qū))、錦里民俗區(qū)(錦里)三大板塊,面積15萬平方米。2006年武侯祠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
惠陵、漢昭烈廟始建于蜀漢章武三年(223年),武侯祠由成漢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時武侯祠遷入。明初時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并,并將劉備、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習慣將三者統(tǒng)稱為武侯祠。武侯祠現(xiàn)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為前后兩殿,形成昭烈廟(昭烈殿、劉備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東西偏殿中有關(guān)羽、張飛雕像。東西兩廊分別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內(nèi)外還有許多匾聯(lián),其中以清趙藩的攻心聯(lián)最為著名:“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門后柏叢中有6塊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綽書寫、石匠魯建刻字,為后世稱為“三絕碑”。武侯祠內(nèi)柏樹眾多,氣氛莊嚴、肅穆。
從山門跨進武侯祠,叢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優(yōu)美宜人,眼前的香爐里煙霧繚繞,仿佛能帶人一覽三國鼎立的場面o繞過香爐拾級而上,進入了一處靜謐的院落o院子內(nèi)古木交錯,花卉滿庭o一棵棵百年大樹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衛(wèi)著庭院,將庭院的氣氛裝飾得更加神秘o大拜殿是人們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內(nèi)塑著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綸巾,風度莊嚴o地上的蒲團上跪著祈福的人們,虔誠地祈求孔明的庇護o殿堂的柱子上掛滿了歷代名人撰寫的對聯(lián)o這些對聯(lián)無不包含著人們對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閉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搖羽扇,為劉備出謀劃策的情景o ,
大殿后,翠竹叢中簇擁著蓬松如傘、古樸美觀的茅廬o茅廬正門上懸掛著“諸葛草廬”的匾額o據(jù)說,這是諸葛孔明當年隱居的地方o諸葛草廬左側(cè)是野云庵,右側(cè)為古柏亭,是諸葛孔明會友讀書之處o在這淡雅氣息的籠罩中,我腦中又浮現(xiàn)出“三顧茅廬”的畫面……
武侯祠之游,給我留下頗深印象的要數(shù)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聯(lián),這一切,使武侯祠彰顯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閃爍著中國古老文化的燦爛光輝o ,
領(lǐng)略過武侯祠的莊嚴和神韻,我更加確信,南陽兒女今天創(chuàng)造的輝煌,在若干年后,也定會成為巍峨的豐碑!
武侯祠坐落于南陽市西南方向的臥龍崗上,坐西向東偏南,現(xiàn)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筑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后兩重,建筑布局嚴謹,疏密相宜,殿堂雄嚴,亭臺壯觀。祠前是宏偉雅致的“千古人龍”石牌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樓式,通體布滿雕飾,對稱的錦紋、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聳門外,望柱沖天,在蒼松翠柏映襯下,使武侯祠顯得更加巍峨壯觀。從山門至大拜殿,左右兩廊為前部,是人們祭祀諸葛亮的場所。后面的茅廬、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臺、小虹橋、梁父巖、抱膝石、老龍洞、躬耕田,是根據(jù)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筑(即臥龍十景)。最后是寧遠樓,亦名清風樓。山門之外有“諸葛井”和“澹寧讀書臺”。祠左側(cè)院有關(guān)張殿、三顧堂、謝圃亭;右側(cè)院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臺下有諸葛書院。祠西南隅有龍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體建筑,殿宇高大宏偉,為歇山式建筑,殿前懸掛匾聯(lián)十余幅,兩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諸葛亮坐像,兩側(cè)為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寧遠樓是武侯祠后部的主體建筑,也是祠內(nèi)最高建筑物,為重檐廡殿式建筑,流角飛檐,氣勢軒昂;樓正中塑有武侯諸葛亮抱膝長吟像;登樓遠眺,宛城美景盡收眼底,歷歷在目。
武侯祠占地12萬平方米,叢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傮w格局婉轉(zhuǎn)盤桓,結(jié)構(gòu)幽雅精致,氛圍古色古香,意境如詩如畫,既不失名士祠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融合了園林建筑、祠廟建筑和當?shù)孛窬拥娘L格,展現(xiàn)了高水平的建筑藝術(shù),其平面形成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群體布局和諧。祠內(nèi)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陽武侯祠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國諸多武侯祠中當居首位,被譽為“臥龍碑林”。其內(nèi)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其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漢《張景造土牛碑》、漢《李孟初碑》、漢《趙到碑》為世所罕見的珍品,在書法藝術(shù)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較高水平。“大文出師表,勝地臥龍崗”(武侯祠大門于右任題聯(lián))。武侯祠的“出師表”草書碑刻,筆法龍飛蛇騰,蒼勁峭拔,堪稱龍崗一景。據(jù)碑跋稱,宋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萬千,揮淚手書“出師表”,以抒胸臆。其字鐵劃銀勾,體勢瀟灑。丞相撰詞,名將手書。游人駐足觀摩,既能見武侯之胸懷志略,又可賞岳飛之翰墨神工。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4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從酒店出發(fā),經(jīng)過短短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的車現(xiàn)在已經(jīng)行駛在通祠路上了,距離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武侯祠還有大約5分鐘。
剛剛我們經(jīng)過的那條河就是成都的母親河——府南河了。府南河是府河和南河的合稱,府河進入成都市區(qū)后繞城北、東而流,南河繞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處匯合。匯合后稱府南河。它的前身是成都地區(qū)古老的自然河道。先秦蜀郡太守李冰治水時,將其疏浚治理,成為岷江水系在成都城下的主要河流,是都江堰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叫郫江和檢江,這就是《史記》中所說的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郫江和檢江,就是今天府河和南河的前身。
而李冰時代的二江都從城南流過的格局,到唐代有了很大的變化。唐末時期,為防備吐蕃和南詔的侵犯,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決定將城墻的范圍擴大。為便于守城,他又決定將原來的郫江改道,讓郫江從西北角直接向西流再轉(zhuǎn)向南流,到合江亭地區(qū)與檢江匯合。這樣,成都的北面和東面有郫江,南面有檢江,三面都有了大江。西面則利用原來郫江的故道,使成都城外四面都有流水,形成天然的護城河。
KK從此之后,成都的二江也就從“雙過郡下”變成了“二江抱城”,繞城三面。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
府南河是成都文化的搖籃,成都城市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離不開它的滋潤和哺育,故成都人又深情的稱她為母親河?!度A陽國志.蜀志》這樣記述成都:“山林澤漁,園囿瓜果,百谷蕃廡,四節(jié)代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唐代詩人陳子昂在其《諫雅洲討生羌書》中稱“蜀為西南—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具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順江而下,可以兼濟中國”。李白的: “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lián)P州”。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按昂鲙X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句,即是當時成都府南河的真實寫照。意大利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則在他的《馬可波羅游記.成都府》中如是寫道:“有一大川,經(jīng)此大城,川中多魚,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眾,未聞未見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商人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世界之人無有能想象其甚者”。
可是這條母親河也曾受到過嚴重的污染和破壞,有一首打油詩是這樣寫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zhì)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洗馬桶蓋。"府南河地區(qū)也一度成為成都最貧瘠的地區(qū)。不過經(jīng)過政府整合工程之后呢,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府南河又是一座美麗的水上公園了。所以如今的府南河也有了另外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錦江。
好了,朋友們,我們這一路說說看看,馬上就要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武侯祠了。請大家稍作休息,我們一會兒再一起游覽君臣合祀的武侯祠。
景點: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諸葛亮殿。殿的門楣楹柱上掛滿了前人留下的匾聯(lián)。其中最有名的是懸掛在諸葛亮殿正中的一聯(lián),即“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聯(lián)文是清末云南劍川人趙藩撰書。
上聯(lián)說,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戰(zhàn)術(shù),如南征時對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以此稱贊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戰(zhàn)的軍事家。
下聯(lián)稱頌諸葛亮能審時度勢,制定出寬嚴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來治理四川的人從中汲取教益。這幅對聯(lián)對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觀的評價,提出“攻心”和“審勢”兩個很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是武侯祠匾聯(lián)中的上品,也是我國名聯(lián)之一。
諸葛亮殿內(nèi),供奉著諸葛亮和他的兒子、孫子的貼金泥塑像。諸葛亮像在正中的龕臺上,他羽扇綸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神采,顯示出一代儒相的風儀。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東沂南人,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年輕時隱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學,胸懷大志,得“臥龍”的美稱。經(jīng)劉備三顧之請,出山鋪佐劉備,創(chuàng)建蜀漢;劉備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輔佐其子劉禪,執(zhí)掌朝政,治蜀達20多年;他施行教化,嚴明賞罰,選賢任能,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貞、勤勉、廉潔和才智,換來了蜀地的安定和繁榮。史學
家陳壽評論說,當時的蜀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正,田野開辟,倉廩充實,到處是升平景象。由于過度辛勞,他54歲時,病逝于北伐前線五丈原軍中,埋葬在陜西勉縣定軍山下,墳墓至今尚存。
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愛民和有益于社會進步的好事,他死后,人們十分懷念他,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們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來紀念他,還把他作為忠臣賢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在蜀漢面臨存亡之時,率部與魏軍在綿竹決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為國捐軀。
諸葛亮殿內(nèi)陳列有一面銅鼓,是公元五、六世紀時的文物。銅鼓,原是西南少數(shù)民族古代的炊具,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后來銅鼓逐漸演變成一種樂器、禮器,在集會、慶典時使用,也是財富和權(quán)力的象征。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曾使用過這種銅鼓,白天用來煮飯,晚上當鼓,用來報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稱為諸葛鼓。
在殿外的兩側(cè)廂房內(nèi),陳列著木刻詩文。西廂有毛澤東、董必武、張愛萍、方毅、周谷成、楚圖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寶共12幅,東廂為木刻的《隆中對》和《出師表》。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nèi)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zhí)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您好!成都武侯祠內(nèi)古建中的屋頂建筑符號以靜遠堂(諸葛亮殿)最具有代表性,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看,其時代為清道光年間初塑,民國早期重塑,在內(nèi)容上是典型的儒、釋、道三家合一。
中坐者為笑口彌勒,彌勒左手邊還有一小橋,從其造型看,可能是傳說中的“奈何橋”; 彌勒東邊為道教人物赤松子,赤松子是道教中的雨神,能化為一條赤龍,故造像頭上仍有兩角;他左手執(zhí)盂,內(nèi)盛一龍,右手執(zhí)瓶若散水狀。
彌勒的西邊是陳天君。陳天君也是雨神,與雷公江天君、電母秀天君、風伯方天君同為明清時期流傳很廣的“天君”。陳天君左手執(zhí)瓶,右手執(zhí)圓形閃電盤。
這一組塑像的主要功能為防火辟邪。
在靜遠堂屋頂南脊兩邊,還分別有鐵拐李和漢鐘離的造型。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5
中國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國時代是其中很短卻又很精彩的一段。歷史學家認為,三國時代僅45年,是從曹魏取代漢朝到司馬氏取代魏建立晉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則認為應(yīng)從漢末黃巾農(nóng)民起義至三家歸晉(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國時代的得名,是因當時神州大地上并存著三個地方政權(quán)。這三個政權(quán)是: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占據(jù)黃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陽;孫權(quán)建立的吳國,占據(jù)長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劉備建立的蜀國,占據(jù)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xiāng)侯,死后溢號忠武侯,后人便尊稱他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時,已經(jīng)沒有資料可考了。但從杜甫《蜀相》詩的描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來推斷,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jīng)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時代,這里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廟;明代初年,祠廟合并為一;明末,祠廟毀于戰(zhàn)亂。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舊址上重建的。
大門懸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
漢,是劉備政權(quán)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后的溢號。匾額說明,這里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yōu)槭裁从址Q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一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說,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尊臣卑的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名稱了。
從大門左側(cè)簡介和平面示意圖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cè)為劉備陵園。祠內(nèi)有蜀漢歷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塊,匾聯(lián)60多幅,鼎、爐、鐘、鼓10余件。因此,確切地講,武侯祠應(yīng)該稱作蜀國君臣紀念堂。它是研究蜀漢歷史的一座博物館。
"三絕碑"
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cè),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一通為明代刻建,一通為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情況;明碑著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這通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tǒng)一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之兄。名工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二門內(nèi)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cè)偏殿,分別供奉著關(guān)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天平冕冠,身著黃袍,手捧朝天圭玉,寬面大耳,神態(tài)靜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璽,一捧寶劍。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guān)羽、張飛等人參加鎮(zhèn)壓黃巾農(nóng)民起義,后來在軍閥混戰(zhàn)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于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zhàn)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后依附于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為軍師,赤壁大戰(zhàn)后,勢力才得到發(fā)展。劉備胸懷大志,注重信義,待人寬厚。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zhàn),最后占據(jù)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為奪回荊州,替關(guān)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jié)果,劉備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羞憤病死于白帝城(奉節(jié))。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斗)和國事托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托孤”。
在劉備像東側(cè),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zhàn),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后,先殺妻子,而后自殺。他的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后人頌揚。劉備像西側(cè)原有劉禪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業(yè),投降了魏國,當上安樂公后“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正殿的兩壁,懸掛著木刻的《先主傳》、《后主傳》,傳文錄自陳壽史書《三國志》。蜀國的興亡,可從劉備、劉禪傳中了解始末。東偏殿內(nèi)是關(guān)羽及其子關(guān)平、關(guān)興、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guān)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紅臉,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瞇半閉,美髯垂胸,身著金袍,手執(zhí)象簡,一付帝王打扮神靈面孔。 關(guān)羽(?一219),字云長。他與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的猛將,號稱“熊虎之將”。他倆與劉備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園三結(jié)義”的故事。關(guān)羽曾被曹操俘獲,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攏下,仍然效忠劉備。劉備得荊州后委任關(guān)羽鎮(zhèn)守。在荊州,他曾發(fā)動攻勢,水淹襄樊,活捉曹軍大將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最后,因驕傲輕敵,被東吳將領(lǐng)呂蒙偷襲,與關(guān)平、趙累等人同時遇害,丟失了荊州。陳壽《三國志》評論他“傲大夫而親士卒”,傲慢輕敵是導致他失敗和被殺的重要原因。歷代統(tǒng)治者對關(guān)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義”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為王,到了明清時代,加封為關(guān)圣大帝,詔令全國各地修廟祭祀。因此,這里的關(guān)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相關(guān)文章:
8.四川武侯祠導游詞
10.武侯祠導游詞五篇
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
上一篇:四川華鎣山的導游詞
下一篇:四川錦里古街的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