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高考歷史知識點考點歸納
2023高中高考歷史知識點考點歸納整理
準高三生進入8月份就要開始高三的第一輪復習,高三復習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的一個鞏固,那你已經準好迎接高三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2023高中高考歷史知識點考點歸納,歡迎閱讀參考。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只是開始解體,并不是完全解體。主要表現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各種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使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農產品日益商品化,破壞了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小農經濟結構,使自然經濟逐漸走向衰落解體。就整體而言,其瓦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2.近代化,不單指經濟的工業(yè)化。近代化是工業(yè)化以及與工業(yè)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變化,是指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變遷過程,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yè)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國近代工業(yè)”中的“近代”不是指其產生和發(fā)展于近代歷史時期,而是指其使用機器生產。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企業(yè)不是洋務企業(yè),而是鴉片戰(zhàn)爭后在通商口岸出現的外商企業(yè)。
4.中國近代資本主義不是由封建社會末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而來的,而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
5.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并不是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而是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
6.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盡管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經濟依然占據絕對優(yōu)勢。
7.外國資本,是相對于本國民族資本而言的,是其他國家資產階級或壟斷資產階級所擁有的資本。其實質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其特點是自由開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資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資產階級所擁有的資本,是相對于官僚資本而言的。
8.西式服飾傳入中國,引發(fā)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
9.允許臣民自由剪發(fā)的最早時間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10.清朝纏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纏足,還多次下令廢除纏足。
11.最早在中國興建鐵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國。
12.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fā)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但側重點不同:報刊最主要的是影響人們的政治生活,影視主要滿足大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互聯網全方位、徹底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點
輝煌燦爛的文學
一、從《詩經》到唐詩
1、《詩經》
(1)中國第—部詩歌總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詩經》經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
(3)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2、唐詩
(1)唐詩繁榮的原因:
a.唐朝文明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
b.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促進了詩歌的繁榮。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詩人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b.盛唐詩人:
高適的“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都洋溢著豪邁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富于詩情畫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fā)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
二、宋詞和元曲
1、宋詞出現的原因:
(1)宋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2)城市的繁榮。
(3)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
2、流派:
(1)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都是流傳極為廣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
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創(chuàng)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說
1、小說的發(fā)展歷程:
(1)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搜神記》等志怪小說。
(2)唐朝短篇小說傳奇。
(3)宋朝供說話人用的話本,把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2、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1)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2)手工業(yè)、商業(yè)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擴大。
(3)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蓬勃發(fā)展的階段。
3、代表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最為著名。
4、評價:它們是中國文學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一、讀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臨考時,再扎扎實實地將歷史課本閱讀思考一遍,既可回億,鞏固重要的史實史論;深化知識理解,完善結構,又可查漏補缺,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應考信心,使學生胸有成竹地走進考場。
二、練講結合。
練是實踐,實踐出真知。考前進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強化訓練,十分必要??稍谡J真學習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透徹把握歷史教材的基礎上,參照前幾年試題的題型、題量、難度、特點,精心篩選加工出幾套綜合性、科學性、典型性以及知識、能力和思想都貼近考試的模擬試題,進行"實戰(zhàn)演習"。練后一定要認真組織講評,只練不講,等于半途而廢,凡練必講,講必糾錯,糾錯而總結,在練、講、糾錯、總結上提高和升華。實踐證明,這是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huán)。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不容忽視,不可或缺。
三、縱橫結合。
縱的方面,要讓孩子把握歷史發(fā)展階段特征、基本線索、發(fā)展過程和發(fā)展規(guī)律。橫的方面,一是要把握同一時期歷史學科自身發(fā)展的橫斷面上諸方面的內在聯系。如:同一時期同一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同一時期不同國家歷史現象問的相互聯系,等等。
二是要將歷史學科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的復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滲透,相互遷移。比如有了過硬的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古文知識等方面的語文基本功,就可以迅速準確地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歷史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歷史問題進行說明和論證;就可以語言準確、邏輯嚴謹、扼要全面地答好歷史材料題和問答題。
再如借助地理知識既可增強歷史知識的直觀性,又可強化記憶,深化理解,培養(yǎng)孩子對地圖的意識和空間觀念。同樣,豐富的歷史知識對于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的學習也是他山之石。事實上,各科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諸種聯系,人類知識的本身就是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我們應當樹立"大知識觀"和"知識全息觀",這不僅能提高復習效率,而且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都是大有益處的。
四、中外結合。
由于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是分別編寫的,講授時也基本是彼此獨立的。這就容易造成中外歷史的割裂,顧此失彼,破壞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因此,總復習時要將中外歷史有機地融為一體,盡可能地把中外歷史教材里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按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比較聯系,對照復習,整體把握。寓中國史于世界史的復習之中,視世界歷史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歷史都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為人類文明、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弄清這些聯系,形成知識體系,是學好歷史的關鍵。
五、史論結合。
這既是歷史學科考試中文字表達的一項能力要求,又是歷史學科本身的一個特點,也是學習歷史應當遵循的原則和方法。在備考復習中,要堅持史論結合,在綜合、分析、歸納、簡化歷史知識結構的同時,做到有史必有論,有論必有史,論從史出,史由論統(tǒng),史論一致,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潛移默化、水到渠成地獲得活的認識與結論,形成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史學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