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健康養(yǎng)生知識>

土茯苓與茯苓有什么區(qū)別

時間: 曉瓊996 分享

  土茯苓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雖有解毒、祛濕氣的妙用,但是藥三分毒。土茯苓與茯苓是不一樣的食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土茯苓與茯苓的區(qū)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qū)別

  茯苓是利水滲濕藥,還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茯苓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濕利關節(jié),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jīng)。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癢,對于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梅毒、濕疹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濕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jīng),有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等功效。西醫(y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牛皮癬關節(jié)炎、白塞病關節(jié)炎、痛風性關節(jié)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濕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藥用價值

  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1、治楊梅瘡毒:土茯苓一兩或五錢,水酒濃煎服。(《滇南本草》)

  2、治楊梅風十年二十年,筋骨風泡腫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錢,甘草三錢,黑鉛一斤,青藤三錢。將藥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

  4、治風濕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豬肉燉爛,分數(shù)次連滓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風氣痛及風毒瘡癬:土茯苓(不犯鐵)八兩。石臼內(nèi)搗為細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藥造成醇酒用,酒與糟俱可食。(《萬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瘡紅腫,未成即濫:土茯苓,為細末,好醋調(diào)敷。(《滇南本草》)

  土茯苓的簡介

  土茯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干燥后的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

  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本草綱目》認為土茯苓能祛風濕,利關節(jié),治拘攣骨痛。

  中醫(y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jīng),有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等功效。

  西醫(y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

  土茯苓也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牛皮癬關節(jié)炎、白塞病關節(jié)炎、痛風性關節(jié)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濕疹等也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從新》指出,“肝腎陰虧者勿服。”

  土茯苓不是茯苓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除濕,解毒,通利關節(jié)。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1、梅毒

  用土茯苓四兩、皂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2、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

  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

  3、瘰疬潰爛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nèi)吃下。多吃為好。


猜你感興趣:

1.關節(jié)炎最佳治療偏方

2.陳年老黑茶與新黑茶的區(qū)別

3.佰草集化妝水和精華水的區(qū)別

4.吃什么排濕熱

5.土茯苓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374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