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隨筆 > 2016年清明隨筆

2016年清明隨筆

時間: 木蘭832 分享

2016年清明隨筆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你斷魂了嗎?小編就特意整理了以下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6年清明隨筆篇一

  我從十幾歲離家在外讀書,再沒有在清明節(jié)時候回過家。今年因公出差,順便回家看看。這年月,人們越來越重視清明回家祭祖了,國家還專門放小長假方便人們回家。

  在家休整了一天,昨天一大早陪父母一起下鄉(xiāng)。父親行動不便,二表姐一家專程開車來接。冒著細雨,我們在中午前抵達大表姐家。今年我們要去拜祭我的外公外婆,于我,是第一次。在上山的路上,我纏著媽媽講述他們的故事。

  我的外公生于1904年,逝于1978年。那時的我還不到三歲,對他毫無印象。我的外婆在我母親二歲多時就因病去世了,所以母親對她也沒有任何印象。

  據(jù)說外公九歲時就父母雙亡成了孤兒,獨自帶著三個妹妹靠打長工度日。他異常勤勞,一生耕作,把三個妹妹拉扯大并讓她們結(jié)婚生子。外婆在生了一男三女后,四十一歲時因病去世。那時候剛剛解放,農(nóng)村缺醫(yī)少藥,一個急病就可能喪命。

  對于外公外婆,母親能講述的故事不多。估計那時候的苦難是普遍現(xiàn)象,人們早已習以為常。作為普通的農(nóng)民,外公不可能有輝煌的過往或顯赫的成就,也就沒有什么讓她記憶深刻的地方。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故事,母親覺得沒有什么好講。最后只總結(jié)了一句是:“都是一條苦藤上結(jié)的苦瓜”。

  山路在大雨過后異常泥濘,我們雙腳沾滿了泥巴,越來越重,只有不停把腳朝遠處的天空狠狠踢幾下,才能把厚重的泥巴踢掉。山里空氣清新,安靜又蕭瑟,少有人煙。很多人搬到離公路更近的地方居住,只有間或一兩間房屋散落在半坡上。鄉(xiāng)下拋荒嚴重,四處的荒野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耕種。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很不屑于從土地刨食,更多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或是做生意。留守的大都是五六十歲的老農(nóng)民,無力耕種,壯勞力日漸凋敝,就是不遠離家鄉(xiāng),也可以就近打打零工,一天掙個百八十元。

  對于去世已久的祖輩,我們早已沒有了憂傷。簡單在墳頭插個塑料鮮花,燒點紙錢就緬懷先人了。這個程序后來又在我的爺爺奶奶墓前演練一遍。幸好有無盡的雨,淅淅瀝瀝,感覺非常應(yīng)景,讓清明祭祖完美收官!

  懷念我的祖輩先人!

  2016年清明隨筆篇二

  今天清明,按說是懷念古人的日子,我卻想寫一寫活著的人,寫一下像我們這個年齡活著的人。這個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很多東西已經(jīng)不再那么重要,而有些東西卻更重要了。

  職場上,有的人上去了,有的人下來了。路走久了,現(xiàn)實里丟了靈魂的人,開始走上了尋找靈魂的路。一直活在感性世界的人,大多數(shù)仍在和生活糾纏著。每個人心中依然裝著對愛情的渴望,卻在抽口煙,咽口酒的悶悶不樂里守著眼下的生活,即便遇見也學會了擦肩而過,這個年齡已經(jīng)害怕了轉(zhuǎn)身的代價。 愛情變成了奢侈品,性越發(fā)廉價。

  有的人選擇一個人孤獨著,害怕寂寞的人和要自己感到孤獨的人扭扯在一起,心存同樣生活目標的人,為了活著的目標還有著連接。

  這個年齡的人,開始慢慢面對別人的死亡,接受不同關(guān)系的人,慢慢的離開自己的生活。身體開始下行,健康變得重要,當事業(yè),家庭,愛情與性,統(tǒng)統(tǒng)壓住不惑經(jīng)年的身體時,靈魂又能撐多久。

  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差距,存放著無數(shù)次的死亡,死亡過后可能是重生可能是永別。在剩下的半生里,你,準備選擇向死而生,還是生在死亡里?🍵

  2016年清明隨筆篇三

  清明時節(jié),追思往者。

  每年的這個時候,傍晚至夜幕初深之時,路口、屋旁總會有三三兩兩的中、老年夫妻,有的帶著孩子,有的則獨自一人,認真的畫著白圈、虔誠的燒著紙錢、喃喃自語的祭拜。

  這時,我就總會想起故去的外公和爺爺,曾經(jīng)定格在我記憶里的瞬間——都曾那么專注、期盼凝視著我。

  大約二十年前,外公身體不好,我恰逢讀初三。

  爸爸、媽媽把外公從鄉(xiāng)下接來看病,當時家里住在一樓的一間大套間里,我原本住在里間,靠墻邊放著一張床,中間則放著全家吃飯的折疊方桌,飯桌另一面墻是我的書柜,靠著窗戶的是我的寫字臺。里間飯桌對面的左手邊是衛(wèi)生間,右手邊是廚房。

  外公看病期間,爸媽讓我把床讓出來;于是我和媽媽睡外間的大床,爸爸睡在門口靠墻的一張推拉式木制沙發(fā)床上,大床對面是進戶的門口,擺著一臺17寸的鶯歌牌彩色電視,大床的左手邊,是爸媽結(jié)婚時打的一套穿衣柜、帶梳妝鏡。

  我的老家門外種著一顆老葡萄樹,枝枝蔓蔓的爬滿著整個葡萄藤架,每到入夏,架子上就開始一串串的長出一串一串的葡萄,從綠的結(jié)實,到晶瑩的泛著黃綠,到最后帶點紅紫色,最終我們是怎么也等不到完全成熟的,因為總會被貪吃愛玩的孩子們,用石頭些些點點的打下來吃掉,盡管它們并不甜美,甚至有點酸澀。

  葡萄樹旁邊還種著一顆大的薔薇樹和幾棵月季花,每到春天,就會開出一朵一朵的大紅的野薔薇和淡粉色的月季;在葡萄架近旁對稱的兩側(cè),還有兩顆梔子花,一到夏天,就結(jié)出綠色的花苞苞,沒過幾天就像泡了水的饅頭,慢慢的綻出白色的細花瓣肉。

  我總迫不及待的剪下幾只,插在書房的罐頭瓶里,讓清香灑滿房間,再看著它們吐蕊、綻放、怒放、凋謝、發(fā)黃、枯萎。

  梔子花樹的中間,還種著一個樟樹、一顆香椿,每到清明時節(jié),樟樹頁由綠變紅,慢慢褪落,再吐出一顆一顆的綠芽;而香椿樹則光禿禿的開始冒出一朵一朵紅色的嫩葉,這時爸媽就在地上鋪滿掛歷紙,拿著一個綁著彎刀的長竹竿,嫩芽采下來,做成香噴噴的炒雞蛋給我解饞。

  這是我從6歲到17歲生活的地方,大約不到35平米的一個小小樓房的1樓,那時住的雖局促,可是景色和韻味總?cè)f紫千紅、豐富多彩。

  我的外公,以前是村大隊的一名會計,并不干農(nóng)活,按我媽的說法是原來在老漢口有親戚,總是長衫長袍,是有老舊身份的人。

  我從小并不和外公一起長大,彼此并不十分熟悉和親近,但我仍尊敬和客氣的招呼他吃飯、看電視。

  到現(xiàn)在我記憶最深的一個鏡頭是,每每我做作業(yè)的時候,他總是坐在屋外的葡萄樹下,跟忙著做飯洗衣的我的爸媽閑聊;當我做完作業(yè),到外間看電視的時候,他就回到屋里,坐在里間的床沿上,攤出半個身子,好奇的張望著我的世界;每每這時,我總會有些不好意思的喊他:“爹爹(外公在湖北的稱呼),你過來看電視吧,別坐那么遠”。

  不多久,我快要中考了,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就默默的看著我復習、溫習;又因為每次我都睡得很晚,不方便他休息養(yǎng)病;爸爸就到自己單位借了一間廠房,讓外公搬過去住了。后來,我學習總是很忙,沒有時間再過去看他。

  誰知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為了怕影響我學習,爸媽只是淡淡的提了一句。依稀記得,那時已經(jīng)臨近中考,到最后我好像都沒有去看他最后一眼。

  很久以后,我上了大學,媽媽才跟我說,本來想讓他動手術(shù),可是醫(yī)生說他年紀太大,動手術(shù)意義也不會很大,還會增加痛苦,于是最后外公在我們家住的這段時間,竟然是生生忍著疼痛度過的,回想起他殷切的看著我的眼神、想跟我交流卻總隔著點什么距離的無力,心里還是覺得十分凄涼。

  而現(xiàn)在,我最近發(fā)現(xiàn),這個坐在隔間床沿上,看著外孫吃飯、學習、看電視的姿態(tài),延續(xù)到了我的爸爸身上,他經(jīng)常獨自坐在那里,笑瞇瞇的帶著期待和關(guān)心的看著我和我的兒子。

  這一種愛的目光,似曾相識。我的爺爺,是為老紅軍,在50、60年代就公干外出訪問,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和一篇篇練達的文章。

  爺爺對我的關(guān)心和愛,則是通過另一種形式來表達的。

  爺爺家住在司門口,以前我們會經(jīng)?;厝タ赐麄?,每次我回去了,爺爺就會掏出100元大鈔,對奶奶說:去買幾個鹵菜回來,給肥肥(慧慧,湖南人,f、h不分)加餐。

  后來我讀大學,慢慢的回去少了,某天突然爺爺去世了,最后的記憶定格在——我趕回去跪在地上磕頭,摸到他的身上還是溫熱的,就那么安詳?shù)奶稍谀抢?,而我的爸爸在一旁哭的不能自?在殯儀館,我內(nèi)心酸澀的時候,猛然回頭,看見爸爸默默流淚,叔叔則哭的像個孩子。

  人的一生很短暫,有時我在想,當時能多聽聽他們講講過去的經(jīng)歷,是不是會給他們更多的寬慰和陪伴,同時也是自己今后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財富呢?

  遺憾,當時自己年少,總是太忙,忙著學習、忙著考試、忙著自己跟自己玩兒,也不懂太多人生的道理,盡管現(xiàn)在也不太懂。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失去的,不能再回來。

  清明,清明,愿耳清目明,珍惜眼前人,感念先輩恩賜。

101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