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文章:唯有你,才能讓我如此充實
關于讀書的文章:唯有你,才能讓我如此充實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
我的閱讀史可以追溯到還不識字的時候。那時哥哥姐姐們都上學了,每天晚上他們在燈下讀書寫作業(yè),我也跟著他們一起,拿著他們的書像模像樣的看著,字雖看不懂,看看插圖也是很高興的??粗粗?,單純看圖滿足不了我對“知識”的“渴求”。有時就拿著課本指著插圖要哥姐們給我講故事,哥姐們被我纏著,只好耐著性子給我講內容。所以等到我上學時,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內容我基本上都知道了,只須學習拼音認字即可,學習比其他同學輕松許多也好許多。
認字以后,凡是帶字的紙張圖片我都不會放過,特別是買魚時包魚的報紙、書頁,字較多,我更加珍惜,藏著讀了一遍又一遍。報紙、書頁帶著魚腥味,有時小貓也會過來聞聞,圍在我身邊喵喵叫著不舍離去。與小貓閱爭搶閱讀一張報紙的體驗,至今還覺得好玩。
上的年級高了,認的字多了,閱讀的需求也大了。可是家里頭沒有“閑書”可供閱讀,看到別人手中有“閑書”時特別羨慕,就借,大部分時候是借不到的,只能在他們看書時跟在旁邊一起看,人家隨時可以收書走人,我也只能訕訕離去。后來,我偶然間找到一個隱蔽的閱讀源頭,可把我高興壞了。
那時我堂叔正在上高中,周末回家時往往會帶幾本“閑書”回來,什么《故事會》啦,《小說連載》之類的。有一次我從他們家窗戶望進去,恰好看到一本《故事書》放在床上,柜子上也有很多本,就跑去跟他借,可是他也不借我。怎么辦呢?趁他們全家都出門干活時,我拿著兩根根長長的竹竿從窗戶把書夾出來,拿回家看完再還回去。為避免被發(fā)現,我一次只拿一本,堂叔竟然真的都不知道,這樣的閱讀持續(xù)到小學畢業(yè)。后來讀到孔乙己的“竊書不能算偷”時,想起這段經歷,不禁莞爾。
上中學了,最高興的是校門口有一家出租書店。書店不大,但于我已是天堂。每次租一本書,押金一塊,租金每周兩毛,我于是每周都去租書看。書店里的書種類也不多,只有武俠類和言情類。武俠類的主要是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言情類的主要是瓊瑤和岑凱倫的作品。后來跟老板混熟了,押金也免了,每次想租幾本就能租幾本。
初一上學期結束,書店里的書已被我掃蕩精光,下學期再重復看了一遍,又沒書可看了。我央求老板去進新書,老板開玩笑說,他就指望那些書養(yǎng)家糊口,要是學校里每個人都像我這樣看書,他早就關門大吉了。閱讀填補了我的課余時間,當同學們嚷嚷著無聊時,我卻從未有此感覺,反而還覺得特別充實快樂。看了那么多武俠言情小說,與同學們聊天時也特別有談資。
我經常把我看過的故事講給他們聽,什么《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都能如數家珍,什么《幾度夕陽紅》、《梅花烙.》《月滿西樓》、《還珠格格》、《青青河邊草》……也能信口“拈”來,不知覺間竟然收獲了同學們的佩服,他們送我個外號“故事家”,我笑而納之,還特別有成就感,仿佛真的是“故事家”一樣。初二了,我還是天天到書店去,期待著新書出現,結果大失所望。那時恰好有一同學的表哥考上了一所大學,經常會寄一些雜志書本給她,她也經常會把書借給我。
通過這位同學,我知道了《讀者》,被里面的美文深深吸引;我還知道了三毛,席慕蓉,張曉風等作家,她們的散文詩歌我百讀不厭,借此也拓寬了視野,提高了心志。讀小學時完全不知道理想為何物,讀了這些作家的書后,我竟然萌生了“想成為她們那樣的人”的想法!只是那個想法到現在還只是想法而已,后來楊絳先生告訴我,“你的問題是,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但書卻越讀越喜歡,越讀越快樂。書,給我?guī)順O大的心靈愉悅。
高中,在縣重點中學讀。在縣城獲得書的途徑就多了,我一有空就往新華書店跑,省吃儉用全部拿來買書。四大古典名著成為我寄宿生活中睡前必讀之書,世界名著也漸進我眼中?!稄突睢?、《簡愛》、《霧都孤兒》、《雙城記》、《老人與?!?hellip;…被我收在囊中。在高中繁重的學習生活里,這些書,緩解了我的疲勞,讓我的心獲得休憩的場所。當別人抱怨著學習的勞累時,我的內心竟然是平靜快樂的。高三報志愿,因為聽說中文系的主要任務就是閱讀,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報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在大學讀書的日子里,我每天與書為伴,是圖書館的??椭?。剛開始讀的基本上都是本專業(yè)的書,學到哪個作家就讀哪個作家的系列作品。魯迅、巴金、茅盾、老舍、葉圣陶、冰心、丁玲、蕭軍、蕭紅、張愛玲、沈從文、林語堂、錢鐘書……他們的文章,都讀,雖然只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因為“坐擁”圖書館,閱讀極方便,我閱讀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不再限于文學類。文史哲、自然科學等都讀,越讀越覺得人類的偉大與個人的渺小,心也沉靜了很多。大學時光,因為有書的陪伴,每天過得充實而快樂。
工作后,仍是天天閱讀,除了喜歡的文史類,也讀教學專業(yè)類書籍。《語文教學通訊》是我最喜愛的教學專業(yè)類雜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余映潮的《致語文教師》、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李鎮(zhèn)西的《愛心與教育》、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系列,不斷給我的教學教育成長提供營養(yǎng)。后來有了孩子,還讀家教類書籍,“知心姐姐”盧勤、好媽媽尹建莉,好爸爸周弘是我較喜歡的家庭教育家,美國作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龍應臺的“人生三書”、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家長》等,給我教育孩子帶來極大的幫助。
現在,我更喜歡讀的是生活哲思類散文,楊絳、周國平、季羨林、汪曾祺、畢淑敏、林清玄等的散文成為我的案頭書;蔣勛的美學系列書,也讓我愛不釋手。張德芬的靈性成長系列,好像能打通人的任督二脈,讀完內化,心靈透亮。周國平老師說:“無論什么書,只有你讀時感到了愉快,使你發(fā)生了共鳴和獲得了享受,你才應該承認它對于你是一本好書。”如此看來,我讀的都是好書。
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就像吃飯穿衣刷牙洗臉那樣自然。但如果哪天沒讀書,就會覺得缺少了什么。古人說:“三日不讀書,則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也。”我讀了這么久的書,言語依然無味,面目還是“可憎”,但是從書中,我不斷獲得前進的勇氣和力量,也更加理解生活,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易,能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讀書讓我收獲了很多。
伊薩克·巴羅說:“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yōu)婉的安慰者。”我深以為然。“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一座寶藏,讓你探索不完。書,能不斷充實你的靈魂。
【本文作者:鐘錦惠(微信公眾號:簡單的蝸牛)】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