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優(yōu)秀教案模板
《范進中舉》講述了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踔芯拍昙壵Z文《范進中舉》優(yōu)秀教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優(yōu)秀教案模板一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第一課時采用以讀為主了解大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自讀排障、疑難詞語補充解釋。如:進學、爛忠厚、闖將來、
權變等。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xiàn)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chǎn)生歧義。)
3結合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設疑導引
1、范進為什么會發(fā)瘋?對他的發(fā)瘋應該怎樣理解?
2、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chǎn)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三、討論釋疑。
小結:
這一節(jié)課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討論中的疑難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里繼續(xù)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重點歸納總結對比的運用產(chǎn)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1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xiāng)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梢娢恼碌拿^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偻ㄟ^人物的種.種丑態(tài)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tài)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tài)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fā),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tài)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谕ㄟ^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xiàn)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xiàn)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tài)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fā)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边@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弁ㄟ^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xiāng)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xù)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fā)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作者的態(tài)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qū)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tài),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為什么有這樣的區(qū)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tài)度所決定。
3表現(xiàn)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
三、布置作業(yè)完成“揣摩運用”
初中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優(yōu)秀教案模板二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jié)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nèi)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fā)瘋的丑態(tài)。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fā)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jù)。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tǒng)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xiāng)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fā)瘋。②虛偽。張鄉(xiāng)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蓮堗l(xiāng)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shù),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fā)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xiāng)紳為什么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xiāng)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xiāng)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tài)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fā)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凇安幌牒缿綦m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边@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兒?
(兩點:①范進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②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后的態(tài)度。)
5.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xiàn)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賤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初中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優(yōu)秀教案模板三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故事情節(jié),認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描寫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
1、梳理故事情節(jié),從范進中舉前后的生活變化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了解范進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說的語言,領略古小說的諷刺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標題,分析課文題目中所流露出來的信息。
明確:人物--范進事件--中舉。
2、課文題目反映了我們古代何種現(xiàn)象?
明確:科舉制度。
3、交流有關科舉的知識。
科舉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
生員:錄取入學的童生稱為生員。
秀才:生員肆業(yè)后稱為秀才。
舉人: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的成績優(yōu)良的秀才參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舉行的鄉(xiāng)試之后,考中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其他的稱亞元。
貢士:舉人于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取中后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進士:貢士參加殿試,取中后稱進士。進士分三甲---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二、介紹作家作品:
1、吳敬梓,清,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出生于一個科甲鼎勝的縉紳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響,吳少時曾熱中于科舉,早年入學為秀才,二十九歲時參加鄉(xiāng)試,卻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雖曾發(fā)奮制藝,但科舉并未成為他對人生的追求。讀書生活使他顯露出孤標脫俗的叛逆?zhèn)€性。特別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覬覦遺產(chǎn),使吳得以認清科甲世家的虛偽和卑劣。吳由憤世嫉俗激發(fā)為縱情背禮,放浪形骸,大肆揮霍遺產(chǎn),不上十年,就將遺產(chǎn)消耗一空。經(jīng)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平常變化后,他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體察到士大夫階層的種.種墮落與無恥。看清了青王朝統(tǒng)治下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的污濁。正因為吳的個人經(jīng)歷,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故寫下了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國文學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全書故事情節(jié)
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中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習氣,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為中心的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風俗畫。
3、有關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情節(jié)。
范進的宗師周進長期未能進學,后來他做生意的朋友為他捐了一個秀才的資格,他才能考上舉人,最后考上了進士。
他特別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襤褸的老范進,他就特別關照。周進看范進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說些什么。又看了幾遍后,說了這樣的話:“這樣的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所以在別的卷還沒有看,就給范進填了第一名,范進因此中了秀才,并囑他參加鄉(xiāng)試。課文中說“宗師說我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就是指這些內(nèi)容。
范進中舉后不久,他的母親喜極而逝。范進為自己所謂“功名”著想,為了做官,便隱秘不報。又在張靜齋的唆使下去高要縣湯知縣處打秋風,最終成了一個貪婪的人。
三、梳理情節(jié)復述故事:
1、梳理情節(jié)。
請瀏覽課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節(jié)結構,并簡要概括出其內(nèi)容。
第一部分(1-2):中舉前貧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xiāng)試的情況。
第二部分(3-12):中舉后喜得發(fā)瘋及社會地位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2、復述故事。
要求學生通過自我復述、同桌間相互復述的方式,將故事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出來。
要求學生在復述時思考:
范進中舉前后,生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四、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
進顛狂的丑態(tài)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批判的鋒芒不僅對著科舉制度而
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五、布置作業(yè):
思考課后習題二
第二課時
一、歸納變化,探究成因,認識生活:
1、歸納變化。
再讀課文,分析范進中舉前后,其生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指導學生分小組完成。
提供角度如:
(1)家境。
(2)地位。
(3)別人的態(tài)度。
典型:胡屠戶、鄰人。
(4)本人態(tài)度。
明確:丈人胡屠戶態(tài)度可用“前倨后恭”四個字概括。眾鄉(xiāng)鄰在范進中舉前對他是漠不關心(范進去省城應試,家里餓了兩三天;發(fā)榜那日范家斷糧,只好去集上賣雞。在范家如此困難的境地,沒有一位鄉(xiāng)鄰來過問);中舉后對他熱心幫忙(拿來雞蛋、酒、米等招待報錄人,尋范進,細心照顧范進)。張鄉(xiāng)紳在范進中舉前對他不屑一顧(一向有失親近);中舉后竭力巴結、拉攏他。
2、這些種.種變化,反映出怎樣的社會生活?
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有錢有勢者的極力巴結;對無錢無勢的人的冷漠無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