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_《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心得范文5篇
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描寫了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你看完后快到去寫讀后感吧!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_《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心得范文5篇,希望你喜歡。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篇一
一本好書需要一個懂書的人來欣賞。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所有知識的源泉,書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少年維特的煩惱》,真讓我受意非淺,終身難忘呀!
《少年維特的煩惱》記敘的是:維特只身一人來到瓦爾海姆,認識了天使般美麗純潔的少女夏綠帝,并對她一件傾心。可綠帝已經(jīng)與阿爾伯特定了婚。維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遠的地方。回來時,綠帝很開心,可維特依然放不下這段感情,最后舉槍自殺。
少年維特的經(jīng)歷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愛的人,我不禁為他而感動。同時,維特也是一個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讓綠帝難過,有不想失去一段來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居然舍棄自己,成全他人。維特太偉大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情義兩全,才能解脫痛苦。
其實,作為一個人,一個高級動物,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應(yīng)該成為冷血動物。認的心是熱的,都是有感覺的。遇到困難的人應(yīng)該伸手解救他們,不能鄙視他們,抬高自己。就像維特一樣舍己為人,可維特也不應(yīng)該想不開,因為世界是奇妙的,在這個地方失去的,也許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請那些在絕望與痛苦的人們打開心結(jié),不要想不開,應(yīng)該感受大自然的奧妙,跟別人交朋友。
這就是我的感受,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我知道這本書是在記敘一個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過,即使我遇到困難,我也決不妥協(xié),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嶺,我也要翻過去,看到艷陽滿晴天。
《少年維特之煩惱》作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為我們述說了一個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部以歌德的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內(nèi)就創(chuàng)作出來的書信體小說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在書中,歌德塑造了一個純樸、善良、憂郁富有詩人氣質(zhì)的少年形象,從維特身上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年青時的影子,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dǎo)意義。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篇二
與歌德的大多數(shù)作品一樣,《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以他自身的一次“荒謬”的感情經(jīng)歷為原型的小說,歌德曾在一個小城鎮(zhèn)里的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名法官的女兒——名叫夏綠蒂•布夫的女子,并不可遏制的愛上了她,但她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對于這份無法擁在懷里的愛,他感到異常痛苦,曾幾度想自殺以求解脫,最后他只好不辭而別,離開了那個讓他痛苦不已的小城鎮(zhèn);之后又得知自己的一個朋友因戀友人之妻無望而自殺的消息,相同的情感和遭遇讓他深有感觸,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在僅一個月的時刻里就完成了這部書信體式的情感細膩的杯具小說。
故事很平淡、簡單,年輕的維特正因要替母親和姑媽交涉遺產(chǎn)的分配問題而來到了一個小城鎮(zhèn),并被那里的自然風(fēng)光和淳樸的民風(fēng)所深深吸引,情緒愉悅而寧靜,之后在一個舞會上認識了司法官S的女兒綠蒂,并被她的美貌與優(yōu)雅的談吐舉止所深深吸引,不可遏制的愛上了她,盡管她早已跟阿爾伯特定婚,之后他和阿爾伯特成了朋友,此時維特已陷入了尷尬痛苦的境地,于是他毅然離開,以求在事業(yè)上得到解脫,但是污濁的社會環(huán)境與鄙陋的人情世態(tài)讓他倍受壓抑與苦悶,同時對綠蒂的思念也越發(fā)深切,于是他又回到了綠蒂所在的那個小城鎮(zhèn),此時綠蒂已和阿爾伯特結(jié)婚,他熱烈的情感無處寄托,痛苦并慢慢衍生了絕望,他決定以死殉情,于是他用向阿爾伯特的手搶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中。
據(jù)說當時這部小說出版后,有許多和維特跡遇相仿的人因看了這部書而自殺,因此我是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打開了這本書。小說用日記與書信體寫成的,這種體裁充分而鮮明的讓主人公的內(nèi)情緒感擺上了紙面,我們讀著讀著,會感覺到自己就是維特的傾訴對象威廉,仿佛維特就坐在我們面前,向我們一訴忠腸,我們的心境會隨著他的講述而起伏,當然此刻的我們讀完這本小說后,也許會因維特因戀友人之妻無望而產(chǎn)生的絕望感到不解,我們生活中那些愛來愛去愛個沒完沒了的歌曲和電影太過于泛濫了。
維特的絕望與痛苦,一方面來源于與社會傳統(tǒng)的矛盾沖突,另一方面卻是維特個人的性格使然。維特是狂飚突進戶外時代的一個形象,體現(xiàn)了德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張揚自我,卻又處在一個到處是傳統(tǒng)束縛與精神桎梏的社會,這促矛盾沖突讓他感到痛苦與絕望,卻又無力對產(chǎn)生這種痛苦的社會做出過于實質(zhì)性的反抗,他是一個生活中的弱者,同時又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綠蒂對他來說,她就是自然、質(zhì)樸和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居,逃避現(xiàn)實的避難所,但這份情感在應(yīng)對她與阿爾伯特時卻找不到方向。他的自殺是一種精神反抗,宣告了他同這個社會的決裂,控訴了這樣一個社會對他這樣的青年人的壓抑與窒息。
維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殺是一個杯具,即使他活在我們此刻所處的社會,他也依舊會是這樣一個杯具,這是他的精神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強烈背離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個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著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并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這注定了他的杯具性;他對綠蒂的情感,也過多的傾向于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后綠蒂跟他在一齊,也許(或者能夠說是必須)也會發(fā)現(xiàn)她其實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也許我們就應(yīng)慶幸這一點,綠蒂一向到最后在他心中依舊是完美的);他無法立足于這個社會,死后也不能以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著的時候是孤獨的,死后也依舊孤獨。
最后還是那句話,維特他是一個社會生活中的弱者,精神上的強者。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篇三
《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情節(jié)也并不復(fù)雜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維特和綠蒂兩個人,全書以主人翁維特不幸的戀愛經(jīng)歷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連起來,構(gòu)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它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維特是一個能詩善畫,熱愛自然的青年,他在一個繁花盛開的春天來到一個僻靜的山村。青山幽谷,晨曦暮靄,村童幼女,無不引起他的興趣,他面對自然美景,吟詩繪畫,怡然自得,流連忘返。這時,他的心境是平靜的,但是這種平靜的心靜并沒有保多久。在一次舞會上,他認識了一位年輕活潑的姑娘綠蒂,對他一見傾心,以后他常到她的家里去,和她在一起,他覺得好似到了天堂一樣??剖揖G蒂已經(jīng)訂婚,她忠實于訂婚時的盟誓,不能把愛情獻給維特,維特失望極了。他嘗到了戀愛的苦藥,歡樂變成了煩惱,他只得告別了綠蒂,告別了這難忘的山村。
過后,他進了一個公館當秘書,但是官場上的腐朽,虛偽、傾軋、嫉妒,使他忍受不了,在多次碰壁后,他離開這腐朽的社會,回到原先的山村。那兒景物依舊,但人事全非,綠蒂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善良的村民一個個慘遭不幸。他既憎惡腐朽的社會,渴望的愛情又成為泡影,使他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在隆冬的季節(jié)里,他唱著奧西恩的悲歌,留下令人不忍卒讀的遺書,用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部小說表現(xiàn)了知識分子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反抗和個性解放的要求。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篇四
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為世界文學(xué)史上的名著,上學(xué)的時候曾經(jīng)讀過,但似懂非懂。最近讀了一遍又有一些體會。生活在18世紀的歌德之所以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是因為他洞悉了人性本身。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dǎo)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zé)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復(fù)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說:人們要是不這么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為什么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挨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p>
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zhì)。人很容易自怨自責(zé),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jīng)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jīng)歷生活的態(tài)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松許多。成功是經(jīng)歷,失敗也經(jīng)歷,賺錢是經(jīng)歷,賠錢也是經(jīng)歷,興高采烈是經(jīng)歷,垂死掙扎也是經(jīng)歷,家庭和睦是經(jīng)歷,眾叛親離也是經(jīng)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jīng)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fā),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fā)。
為什么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為什么會快樂,人為什么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愿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愿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后就會習(xí)慣于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于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xí)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xùn)|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xùn)|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于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xiàn)在,也就是歌德所說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xiàn)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shù),歌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挨過眼前。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篇五
花了幾天時刻讀完了歌德所著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刻畫了一個多愁善感的年輕人維特尋找自我直至崩潰的心路歷程。在此書中,一個熱情洋溢的少年維特,正因邂逅了一位已訂婚的少女綠蒂,并對她一見鐘情無力自拔,而陷入了感情煎熬的無底深淵。經(jīng)過長期的掙扎,最后正因感到感情的無望,而走上自殺這條路,這個悲慘的結(jié)局,是多么令人惋惜與感傷!
在歌德筆下的維特,雖然擁有許多過人的天賦,在事業(yè)上有突出表現(xiàn),但卻不會安排自己的感情生活。他的過度多愁善感讓自己的感性淹沒了理性的決定力,而陷入意志消沉的境界,而無法開展亮麗的人生。最后,這脫韁的熱情,由于沒有受到了解與適當宣泄,而淪為為愛結(jié)束生命的杯具。
這種感情深處的美麗與哀愁,為何總是沒有標準答案?
例如英國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灑脫;或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引清兵人關(guān)的蠻干,又何嘗不是為了一個“愛”字。
我想,很多杯具的產(chǎn)生,都是由于當事人以為人生只有“是”或“不是”兩種抉擇而已,如同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一樣。事實上,人生應(yīng)有很多第三條路能夠選取。只是我們往往太執(zhí)著,太死心眼了,而無法自在生活下去。
如某某所言:“花開自在?!被ň褪腔?,不管我們從哪一個角度看它,不管我們用什么情緒看它,它依然是它,花開自在?;蛟S,我們就應(yīng)學(xué)習(xí)這種“自在”的人生哲學(xué),那么許多生命中的困惑,將可迎刃而解。
可憐的維特,他用一曲死亡的葬歌成全了所有人的解脫。這樣慘烈的感情,這樣偉大的犧牲,讓人不禁潸然淚下。我堅信,維特那朝圣者靈魂,將伴著著他飛向那無所不能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