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響尾蛇的尾巴會發(fā)響
響尾蛇的尾巴會發(fā)響是因為它的尾巴結構特殊。響尾蛇的尾巴末端有一個硬殼,其實是角質化的鱗片,在響尾蛇激烈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氣就會在硬殼中急速流動,鱗片就會碰撞在一起,從而發(fā)出嘶嘶的響聲。
為什么響尾蛇的尾巴會發(fā)響
響尾蛇的尾巴之所以能發(fā)聲,是因為響尾蛇的尾巴梢上,長著一排硬殼,就像哨子一樣。這一排中空的硬殼是角質環(huán),也叫響環(huán)。響環(huán)是隨著蛻皮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的,每次蛻皮后就會增加一個尾節(jié),于是,響環(huán)的數(shù)目越來越多,發(fā)出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響環(huán)的發(fā)聲原理和哨子差不多,只不過它尾巴的外殼不是金屬,而是角質化皮膚形成的空腔??涨粌炔坑直唤琴|膜隔成兩個環(huán)狀空泡,仿佛是兩個空氣振蕩器。當響尾蛇一搖動尾巴,空泡被空氣振動,在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隨著氣流一進一出地往返振動,空泡就能發(fā)出“嘎啦嘎啦”的響聲。
響尾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響尾蛇發(fā)出“嘎啦嘎啦”的聲音,特別像流水的聲音??诳实男游铮蜁`以為周圍有小溪,會循著聲音前來飲水,這樣就中了響尾蛇的埋伏,它就會用粗大的身體把獵物緊緊纏住,然后用尖銳的毒牙,把獵物狠狠地咬住,這樣,小動物就變成了響尾蛇的美餐了。
響尾蛇的尾巴也是一種防御工具,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會不斷地搖動自己的尾巴,來發(fā)出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
同時,它還是同類之間互相打招呼的信號。
生活習性
響尾蛇吃嚙齒目及其他細小的動物(如兔),它們會以毒素快速壓制獵物,而非緊壓。這些毒素可以令獵物立即痳痹或死亡。響尾蛇會跟蹤未被毒素壓制及嘗試逃走的獵物。它們的攻擊距離可以達身體長度的三分之二。王蛇、走鵑、豬及鷹都是響尾蛇的天敵。
不同種類的響尾蛇在體型、領地、斑紋及性情上有很大的差異。若響尾蛇不是被逼入窘境或是即時受到威脅,它們一般(不過亦未必一定)會嘗試逃走。往往響尾蛇都是在被驚嚇或憤怒下咬人,它們的攻擊距離約為其身長的三分之二及肉眼很難捕捉。它們攻擊時亦不需要把身體拉后。
響尾蛇有時會在路中央曬太陽,當遇見時須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它逃走,寵物亦應綁好避免不必要的驚嚇。
大部分響尾蛇都在春天交配,卵胎生。出生后的幼蛇已經(jīng)能自立,故此母蛇不會留在幼蛇身邊。
外形特征
響尾蛇有2屬:侏儒響尾蛇屬( Sistrurus,Garman, 1883[2])體型較小,頭頂上有9塊大鱗片;響尾蛇屬( Crotalus,Linnaeus, 1758)的體型大小不一,因種而異,但頭頂上的鱗片都很小。北美洲最常見的是美國東部和中部地區(qū)的木紋響尾蛇(C. horridus, 即帶狀斑紋響尾蛇)、美國西部幾個州的草原響尾蛇(C. viridis)以及東部菱斑響尾蛇(C. adamanteus)和西部菱斑響尾蛇(C. atrox),後二種為響尾蛇中體型最大者。響尾蛇分布在加拿大至南美洲一帶的干旱地區(qū),體長差距較大,如墨西哥幾種較小的種約只有30公分(1呎),而東部菱斑響尾蛇約可達2.5公尺(8呎)。有少數(shù)種帶有橫條斑紋,多數(shù)為灰色或淡褐色,帶有深色鉆石形、六角形斑紋或斑點,有些種類為深淺不同的橘黃色、粉紅色、紅色或綠色,鑒定有時困難。
響尾蛇典型特征是尾部的響環(huán),響尾蛇的響環(huán)像一串干燥的中空串珠,搖動時響環(huán)會互相摩擦震動空器發(fā)聲警告入侵者,剛孵出的幼響尾蛇尾部只有一個響環(huán),響環(huán)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脫皮慢慢增加(圣卡塔里納島響尾蛇例外,它們的響環(huán)每脫一次皮就會少一節(jié)),響環(huán)越長串發(fā)出的聲音也就越大,這也表示這只響尾蛇的年紀越大,而還沒有響環(huán)的幼響尾蛇因為無法發(fā)出警告聲音因此碰到入侵者都會毫無預警的發(fā)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