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張思德的影片觀后感范文5篇
張思德》講述了共產(chǎn)黨人的動人故事。張思德同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zhàn)士,但他們都忠實地實踐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下面是學習啦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張思德的觀后感
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感覺非常好。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那么多動人的真實細節(jié),塑造了革命隊伍的各色人物。
張思德生活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生動,特別是張思德和他老戰(zhàn)友的這份感情,是以往電影中不多見的。電影《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熱鬧的場面,黑白膠片牽出平實瞬間,穿越60載歲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衛(wèi)——開荒——燒炭,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么笨拙,功名職位前他那樣淡泊。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班長一當7年,一整編,又成了戰(zhàn)士。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他認保育院不幸失語的孤兒做兒子,用心血崔開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簡下來的老兵當父親,真誠的撫慰一抹晚晴。 這些都讓人非常受感動。這部影片讓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盡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chǎn)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名演說《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60年后,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張思德不計較個人得失,樂于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犧牲精神。一個少說多干的張思德,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后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張思德詮釋著崇尚的做人標準:“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 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從打江山到掌政權(quán),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fā)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光華,黨的事業(yè)也由此一天天壯大。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記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這曾經(jīng)是成就我們事業(yè)的精神動力,未來還將輝映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張思德的觀后感
《這部電影之所以動人心弦,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就在于它們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這就是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是共產(chǎn)黨人最可寶貴的思想品質(zhì),張思德以及許許多多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代表,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部影片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共產(chǎn)黨人只有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一個共產(chǎn)黨員,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才能在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才能體會平凡中的偉大,艱辛中的幸福,奮斗中的快樂。從張思德到雷鋒,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楊利偉到奧運健兒……他們的思想和精神都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消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的心中。這部影片讓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盡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語言。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chǎn)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名演說《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60年后,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張思德不計個人得失,樂于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犧牲精神。同時,這種震撼力也來自觀眾心靈深處的一種向往,一種追求,一種共鳴。影片詮釋了眾人崇尚的做人標準:“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個少說多干的張思德,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后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 真正的崇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被沖淡。真正的美善,只會因樸素的質(zhì)地更生光輝。凝望這個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種永恒:偉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而將兩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的,正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關(guān)于張思德的影片觀后感
2月17日,我參加了由國家局黨委組織的觀看路程電影《張思德》活動,重溫黨員前輩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路程樂觀主義精神、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主義精神。
一名普通的士兵。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么笨拙,功名職位前他那樣淡泊。一顆高尚的靈魂。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
純凈而不膚淺,憨厚連著忠誠。木訥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再難忘記:“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著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路程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更多的人吃飽肚子……”別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
1944年9月5日,為了多出炭,張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又與戰(zhàn)友小白一起開挖了一孔新窯。中午時分,由于土質(zhì)松軟,加上雨水滲透,即將挖成的窯洞突然塌方。危難時刻,張思德奮力把身邊的戰(zhàn)友小白推出窯外,自己卻被壓在窯內(nèi),不幸犧牲。張思德的犧牲,使毛主席非常難過,對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正如《為人民服務》中所說:“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在隨后召開的追悼會上, 毛主席即興作出了《為人民服務》這篇著名的講話,這篇講話是深知張思德的經(jīng)歷有感而發(fā)的。歷時一個半小時的講話,對為人民服務的意義,闡述至詳,在場的同志無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一個少說多干的張思德,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多年后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被沖淡。真正的善與美,只會因樸素的質(zhì)地更生光輝。凝望這個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種永恒:偉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而將兩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的,正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
張思德不過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從水深火熱到翻身做主人,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fā)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著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光華,我們的事業(yè)也由此一天天壯大。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到今天,社會、時代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怎樣的不同,我們共產(chǎn)黨員都不會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曾經(jīng)成就我們事業(yè)的偉大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偉大的事業(yè),需要無數(shù)個“張思德”;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范,就像火炬一直在傳遞著,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張思德的一生雖然短暫、平凡,但是,張思德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永放光芒,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工作。
在煙草行業(yè)改革和發(fā)展關(guān)鍵時期,怎樣更好地服從大局,立足長遠,與時俱進的落實煙草行業(yè)長遠發(fā)展目標,更好地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我的工作中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需要努力。我決心從自己的崗位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工作,不斷探索改進工作方法,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標,繼續(xù)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艱苦奮斗、謙虛謹慎工作作風,爭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張思德觀后感
今天,我們?nèi)w七、八年級同學都聚集到階梯教室觀看《張思德》這部教育影片。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張思德這位普通而又平凡的戰(zhàn)士一生為了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最后也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了。
張思德與其他戰(zhàn)士一樣,都想上前線與敵人作殊死搏斗,但他卻被分配去燒煤炭。他并不因此而沮喪,也并不因此而馬虎對待工作,仍然勤勤懇懇地工作著,還說道:“只要想著前線就在我腳底下,還想著前線干嗎?”他樂觀地看待一切,不僅給自己帶來了快樂,也給他人帶去了快樂。
張思德是個普通而又平凡的戰(zhàn)士,他其貌不揚,嘴巴又不太會說話,致使她當了這么多年兵以來一直都是一個小小的班長,這使得人么都會認為他是最倒霉的人。然而他卻擁有著一顆一直為人民服務、善良且炙熱的心,這也不能不讓人們認為他是最幸福的人。(next88)他認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孩子做他的兒子,費盡心思地教導他,他又認了一位老革命做他的父親,使得心情沮喪到極點的老革命又喜笑顏開。他就是這樣一個熱心腸的人。3月5號“雷鋒紀念日”即將到來了,張思德就如同雷鋒一樣,實施抱著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自身生命之前,醫(yī)生都圍著他人著想。我們要在這“雷鋒紀念日”期間,學習雷鋒、學習張思德,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給身邊的人帶去幾分歡樂!讓我們學習雷鋒、張思德,發(fā)揚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人生的價值在于貢獻,人生的意義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張思德》觀后感
最近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又重新感悟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
每一個中國人對“為人民服務”這5個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說這5個字幾乎貫穿了每一個人成長、受教育的全過程。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暢地背誦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
在二十世紀中前期,由于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比較單純,人們的思想很樸實,價值觀念單一,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教育的口號,一種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們很習慣地認為那是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愿自覺地貫穿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實際行動就是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和認識,但對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思考和討論的比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紀國門打開的今天,社會前進,經(jīng)濟發(fā)展,信息繁雜,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極為多彩。思想活躍,價值觀念多元。因此當我們今天再來看電影《張思德》,重溫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的時候,似乎有了不同于上個世紀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價值觀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討論、思考的價值。
思考一如何認識個人價值的體現(xiàn)
在張揚個性、提倡實現(xiàn)自我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希望做出一番偉業(yè),希望成為時代的英雄。在觀看電影《張思德》的過程中,可以強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圍一些同志眼里表達的信息:“張思德明明可以爭做排長、連長,甚至更高的職位,可以對革命事業(yè)有更大的貢獻,但是偏偏要讓他去燒炭。這樣就埋沒了個人的價值,妨礙了個人能量的發(fā)揮。你看人家美國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精神,鼓勵的是極大發(fā)揮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這種想法反映的是當今一部分人的一種價值取向。它和傳統(tǒng)教育所告訴我們的價值觀似乎產(chǎn)生了強烈的碰撞。
是啊,張思德不過是給不愿離隊的老人送去了關(guān)愛和溫暖;只不過干些跑腿兒、給汽車換換輪胎的活兒;只不過是給犯錯誤的老鄉(xiāng)劉秉鐘多一些關(guān)心和鼓勵。這能算是英雄嗎?這能充分體現(xiàn)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在電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劉秉鐘從看不上張思德,到他真誠地對張思德說,“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后我就跟著你!”這不就是對張思德個人價值的認同嗎!這不就是張思德存在的個人價值嗎!那位被張思德稱為老革命的啞巴老人之所以不愿意離開部隊,是因為他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他不愿意離開這個革命的家。后來在張思德的關(guān)愛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覺。當劉秉鐘說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戰(zhàn)士有的當了團長、政委,就連他自己最起碼也是個主任時,張思德卻如數(shù)家珍地報出了一連串的名字,在他的腦海里銘記的都是為革命拋投入灑熱血犧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觸到的看過這部電影的幾個學生真誠地說:“這部影片好幾個地方都讓人熱淚盈眶。”他們說,以前也看過不少關(guān)于父子情和親情的電影,但沒有像這樣被感動得落淚。這說明他們認同了張思德。
時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業(yè)。同時,時代也需要像張思德這樣的人在默默無聞、點點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體現(xiàn)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不亞于英雄的價值,他們正是用自己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感染、團結(jié),帶動了一批人,共同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想做英雄和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地為人民做小事情其實是不矛盾的,它們從不同的側(cè)面體現(xiàn)了個人存在的價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愿意做為人民服務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認識偉大與平凡
張思德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zhàn)士,但是在他犧牲之后,毛主席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紀念他。張思德是偉大的!張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著偉大的閃光點。他把公眾的事情、別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別人需要,他就會積極主動去關(guān)心,去做。上前線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槍地打仗,是英雄;張思德在后方做著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說,不管在哪里,前線就在腳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線放在自己腳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偉大。張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誰又能說他不偉大呢!
為人民服務是具體的。有人說把公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這是為人民服務;有人說,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為人民服務;還有人說,在本職之外做有利于社會的事情是為人民服務。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并且堅持做下去,幾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