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影評:大時代與小人物
編者按:《明月幾時有》是一部香港歷史電影,然后才是一部抗日類型電影。許鞍華用她慣有的冷靜克制,去勾勒出1942年日據(jù)時期香港人士的家國情懷。每個鏡頭都很慢,很淡,很值得回味。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明月幾時有》影評。
一輪明月照故鄉(xiāng)
香港對于內地人而言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她既是驕傲的東方之珠,又是經(jīng)濟繁榮的沿海門戶。她有著屈辱的過去,也有著輝煌的今天。對內陸的我們而言,她所經(jīng)歷的,感受的,我們無法感同身受。99年的殖民歲月,讓她離我們很近又很遠。
許鞍華鏡頭下的香港,文藝又市井。許鞍華鏡頭下的角色,世故又親切?!睹髟聨讜r有》聚焦上世紀日軍鐵蹄下的危城,沒有殺聲震天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只有兒女情長之下的家國情懷。每個角色都仿佛帶著海水的咸味,慢條斯理之下,有著南粵人士“慢火煨燉”的理想與抱負。與內地的血脈聯(lián)系,讓他們與我們同飲一江水,共賞一輪月。
洗盡鉛華,自然雕飾
香港眾多導演中,許鞍華一定是非常獨特那位。除了女性身份之外,她對題材和演員的運用總顯得那么漫不經(jīng)心,游刃有余。在經(jīng)歷過新浪潮、商業(yè)化、港片沉淪與崛起之后,大多數(shù)導演或是嘗試轉型,或是急流勇退。唯有許鞍華懂得堅持。這份堅持讓她成為她,讓她鏡頭下的香港成為香港。
《明月幾時有》粗看會覺得溫吞無味,寡淡如水??扇绻慵毤毺骄棵總€角色,每個鏡頭,每處剪輯,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像極了廣東人煲的靚湯,家長里短,人際關系,嬉笑怒罵,等等一切都在里面。初入口不覺如何,越品越有味道。
本片的歷史背景是1942年日本占領香港之后,屈指可數(shù)的幾處動作戲,也像極了新手的作品。許鞍華志不在此,所以劉黑仔哪怕有多帥,多威風,也只是之光片羽。看著鬼腳七熊欣欣那么快領便當,著實會讓熱衷香港動作片的我覺得,太可惜了董瑋的動作設計??赡芤舱沁@份洗盡鉛華的質樸和戛然而止的殺戮,才會讓人更真切體會戰(zhàn)爭時候生與死的一線之隔。
說人話,辦人事
影片大部分戲都在家長里短中熬過。這種熬對于喜歡娛樂片的人來說就是一種煎熬??谷諞]有爆炸、沒有動作、沒有匪諜沖突多可惜?可對于喜歡并懂許鞍華的觀眾而言則是一份期待已久的舒適。
我們看到了方母與方姑的母女情深,看到了香港人士對國內文藝工作者的尊重,看到了形形色色不得不屈服于日軍淫威之下,試圖反抗的愛國志士。
許鞍華不是徐克,所以劉黑仔再厲害也不過是一介凡人。方母與方姑的感情,再濃烈不過是做一餐飯,送一把傘,拍著對方安然入睡。沒有精彩絕倫的臺詞,不見懸疑片特有的驚悚,只是正常人一樣的講話,聊天,開心或者郁悶。也正是這樣慢吞吞的敘事風格,讓全片在黑暗之下透露著人與人的溫情。寒冬下微弱的溫度。
同比周迅演的《風聲》等抗日題材電影,本片完全走了另一個套路。除語言風格更質樸以外,每個人的行為方式都有著時代的烙印,與大環(huán)境下特有的痕跡。
小學老師之間的愛情,待字閨中的春心萌動,期待女兒有好姻緣的迫切與不忍,都在一個個局促的空間內展開。哪怕是方姑投身革命,方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誡,也都是中國人的習性,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下每個人的習性。沒有口號,只有愛。
不忍錯過每一秒表演
今天的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媒體說某某演員演技力壓XXX。其實大都言過其實。因為他們之間的力量懸殊太過巨大。真正飆演技,是要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明月幾時有》就是這樣,讓葉德嫻和周迅碰撞出2017目前為止最佳飆戲鏡頭。
周迅的演技,懂點門道的人都知道水平。可《明月幾時有》中竟然遭到葉德嫻無情的碾壓。這份碾壓,是年齡,經(jīng)歷,角色分配等多方面的整合。說句中肯的大話:她頭發(fā)都會演戲!我相信周迅也會認同我的想法。
葉德嫻女士飾演的方母,是一位精明市儈的香港居民。和丈夫分居之后,全部的愛都放在女兒身上。他會為了留住房客伺機討好,在得知挽留無果情況下風輕云淡留一句話,再把珍藏的糕點帶下樓去。做飯時在放米多少的問題上斤斤計較,是時局不定,更是她特有的生活細節(jié)。上樓前整理頭發(fā),問女兒感情時俏皮的笑,舉手投足之間都有透露出小人物的喜與悲,愛與傷。
為女兒送抗日資料,被抓時的局促不安,這都是活生生的,正常人的反映。這種褪去了表演的表演,在方寸間體現(xiàn)出的細微表情變化,都如此精準。當看著頭發(fā)蓬亂的她,被日軍逼迫著給自己挖坑時,那份對生命的不舍,對難友的愧疚,對死亡的懼怕,都足以讓我們潸然淚下。
得知母親結局的方姑,淚水在眼圈打轉。緊緊抱著戰(zhàn)友安撫對方,可又有誰能安撫自己?方姑與劉黑仔試圖劫獄途中突然蹲在地上抽泣的戲,充分顯示出周迅對角色的感同身受。那種不用臉蛋,只有背影的表演,也讓我們看到了周迅的未來,華語女星演技派的未來。
留給蔣雯麗的戲不多,留給黃志忠的戲不多,彭于晏勝在青春和熱情,王宛之贏在悟性和聰明。最后要提的就是鮑起靜和梁家輝。一個擔任講述,一個客串姑媽。語言動作都貼合人物性格。我們實在找不出任何破綻。
《明月幾時有》是一部讓人初看乏味,越看越過癮的作品。彈丸之地的抗日歲月,不見得都是熱血豪情,更多的家國情懷都在一餐飯,一杯茶,一個眼神當中。尤其是葉德嫻等名角出神入化的演技,真是讓我們體會到許鞍華的細膩,溫婉與對這片熱土鄉(xiāng)民的長情。
公眾號:燕子李三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