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教育故事:站直了,別趴下
在我的書柜上,擺放著一本書,是吳非先生的《不跪著教書》。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多年前自己去北京出差,在王府井書店,偶然間發(fā)現(xiàn)的。結果,它成了我的一個寶貝,我不僅自己反復品讀,而且,還不止一次地作為吳非先生的“免費代言人”,在各種場合將這本書推介給我的教師朋友們。
單是書名就讓人動心:不跪著教書!
或許會有人產生疑問:跪著教書?難道教師一直沒站著,一直匍匐在地嗎?
當然,吳先生的“跪著”,并不是指外在的身體,而是指內在的精神。在教育界,流行著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失去思想能力和習慣,大腦麻木、遲鈍,心甘情愿做著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書本的奴隸,成了教材的傳聲筒和復印機,不敢有獨立之見解,離開書本和教材的“拐杖”,就只能成為寸步難行的“殘疾”;教師屈服于應試教育,熱衷于各種獎項、榮譽的獲得,成了考試分數或各種比賽的頂禮膜拜者,“茍延殘喘”,“逢場作戲”,熱熱鬧鬧搞課改,老老實實抓升學,不惜以傷害和扭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體和心靈的健康為代價獲取“滿意”的分數,乃至演化出無情的“淘汰”法則;教師缺少終身學習、提高專業(yè)水平的習慣,不僅思想貧血,而且專業(yè)缺鈣,成了沒水平、沒底氣,被學生和家長看不起的教師。凡此種種,與“跪著”何異?
一個老師曾跟我描述她同時看到的兩幅畫面:一幅是一個老師表情冷漠地罰學生在樓道中做蹲起動作,一幅畫面是一個老師聲嘶力竭地對一個學生吼著“給我滾”。“這兩幅畫面并不稀奇,在校園里呆久了,已經司空見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那兩個受罰的孩子卻嘻嘻哈哈,一點沒有羞恥的感覺。這是為什么?人怎么可以活得這么沒有尊嚴?”她的語氣里滿是痛心疾首。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站直了,別趴下》。一個人的最大的可悲莫過于沒有尊嚴。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下一代成為了這樣沒有骨氣、沒有脊梁的人?學生“趴下”了?責任在誰?恐怕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難辭其咎。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自身,是不是在習以為常地進行著那些違反人性的愚昧殘酷的教育?是不是用專制和粗暴的手段在扼殺著學生的生命?是不是在用統(tǒng)一的標準、統(tǒng)一的尺度戕害著學生的個性和獨立的思想?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所說的生命教育、人性教育,以及善良、愛、感恩等等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不是都成為了“南柯一夢”?
教育的本質就在于“人”的傳遞。就像吳非先生所說,只有把“人的教育”寫在我們的旗幟上,讓學生成為既具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學精神的人,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否則,教育的結果將與應有的方向背道而馳。
三尺講臺,曾帶給我生命中最簡單的真實,最濃厚的快樂,但也將我“打造”成為一個徘徊在現(xiàn)實邊緣的理想化的人,一個固守烏托邦的完美主義者。在我的周圍,曾經充斥著虛偽、謊言、淺薄、頹廢、得過且過,而這些,恰恰與我鐘愛的教育和學生息息相關。這曾讓我悲觀、失望。2008年,在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下,我創(chuàng)作了一部反映基礎教育黑暗面的長篇小說《中國式教育》。在小說中,我不遺余力、不計后果地描摹了教育身上的“膿瘡”,甚至堅決地剖開、撕裂,使其流膿、流血,以丑陋和傷痛示人。無疑,我是悲觀的,我因為看不到太多的希望而失落和無所適從。我眼里到處是道德的淪喪精神的墮落,我固執(zhí)地認為中國的教育已經走進了死胡同,我的主人公“林志強”也只能因為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而被迫逃離……
但恰恰在迷惘中,我讀到了《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仿佛為我憋悶的心打開了一扇窗。我看到了一顆更為感性、細膩卻不失勇氣的靈魂,看到了一個穿梭在理想和現(xiàn)實中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一個游走在冷漠的現(xiàn)實中振臂高呼的思想者。盡管現(xiàn)實那么蒼白,吳非先生卻憑借自己無畏的氣慨高呼:“我心中的信念不會消逝!”與之相比,自己的逃避則顯得多么懦弱。這本書就像在蒼茫的沙漠中,見到了點滴的綠色一般,重燃我心頭的希望。
是啊,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墻頭草般人云亦云,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如果教師面容枯槁,木訥乏味,毫無生命的潤澤和豐富,行尸走肉般平庸的生存,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
站直了,別趴下!讓生命有那么一點點高度,教育才有希望,教師才有希望!
【本文作者:王福強(微信公眾號:王福強的小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