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演講與口才 > 演講稿大全 > 演講稿 >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精選篇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精選篇

時間: 王燕648 分享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精選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在當今的社會上,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地去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美德。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供你閱讀參考。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篇1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經(jīng)典古籍構成了它的核心。經(jīng)典古籍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奮斗的歷史,而且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它的精華被世界譽為中華美德。它對于增強民族內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整合群體價值、協(xié)調社會秩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有著豐富的、系統(tǒng)的內容。它包含著: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例如:“與人為善”,“誠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問題,例如:“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個人、集體、國家聯(lián)成一體,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種倫理價值體系,在別的國家是很少見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社會的現(xiàn)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傳統(tǒng)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思想體系是生產(chǎn)關系的反映,新的生產(chǎn)關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隨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但是,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在對舊的價值思想體系的批判和改造中發(fā)展起來的。今天我們提倡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是要把中國傳統(tǒng)價值思想體系中的優(yōu)秀精華發(fā)揚光大,把它和現(xiàn)代化結合起來,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鄧小平理論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會主義的,二是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才能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得有特色。 第二,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帶來了許多外來的,特別是西方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浸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價值觀念,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選擇先進的優(yōu)秀的精華,例如他們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開放意識、進取精神等。同時要摒棄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適合于西方而與我國國情不符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浸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新美德。

  第三,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迫切需要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xiàn)實生活中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極需要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fā)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明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這20年中,我們現(xiàn)在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將成為祖國建設的骨干,他們的成長將關系到中國傳統(tǒng)美德能否傳承下去,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問題。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從小讓他們身體力行,形成習慣。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這個道理,為了讓少年兒童牢記各種行為規(guī)則,編寫了許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讀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一方面讓兒童識字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習傳統(tǒng)美德,身體力行,銘記在心,從而形成習慣。這些讀本今天當然不能再用了,里面有許多封建的東西,但是其中有許多代表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格言還是應該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應該有新的讀本,選擇代表先進文化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格言編纂成冊,讓青少年廣為傳誦,并指導他們努力實踐,從而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匯編出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基礎教育叢書》,很有意義。選擇經(jīng)典古籍中適合青少年閱讀并具有時代生命力的內容,讓青少年閱讀背誦。有些內容可能青少年一時還不能理解,但隨著年齡學識的增長,他就會懂得其中深奧的道理。我小時候也讀過一點四書五經(jīng),如小時候背《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當時并不明白,現(xiàn)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小時候讀《論語》時背誦的,現(xiàn)在成為我的座右銘。可見,小時候趁記性好的時候讀點、背點古籍是很有好處的。當然,我不提倡如過去意義上的讀經(jīng)。中國的四書五經(jīng)主要內容是宣揚封建道德,與今天倡導的民主和科學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經(jīng)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養(yǎng)心的道理,即前面說到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這是我們今天仍然要繼承和發(fā)揚的。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為美德代代相傳,因為美德在我們心中,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文明美德,你猶如一泓清泉,滋潤我幼小的心田,你猶如陽光雨露,沐浴著我健康向上、茁壯成長。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做一個大寫的人。是啊,“人”字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撐起來的,是頂天立地的。它寫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我也常常在思考,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呢?答案毋庸置疑: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人。文明是什么?美德是什么?是路上相遇時的微微一笑,是他人有難時伸出的熱情之手,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真誠付出,是見到師長時的深情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彎腰將一片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美德是尊重,是禮讓,是誠信,是寬容……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必須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家庭里,我孝順長輩,關愛兄弟姐妹,主動幫助父母親分擔家務,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在學校里,我文明禮儀,團結友愛,勤奮學習,當好老師最滿意的小助手,做同學最好的朋友;在社會上,我尊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守公共秩序,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正是這些良好的美德,所以我經(jīng)常得到人們的信任、夸獎和喜愛。

  我用我真誠的心,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記得去年冬天,快放寒假時,六二班的楊椿楓同學家里不幸著了火災,看著他傷心的樣子我真的好難過。我和同學們一樣,把自己積攢了一年多的零花錢,全部捐給了他們家,還把自己的衣物、學習用品送給了他。當我看楊椿楓同學的媽媽,拿著大紅紙書寫的感謝信來到學校時,我覺得心里暖烘烘的!張超同學是從鄉(xiāng)下轉學到我們班來的,由于他家境貧窮,學習成績也不太好,他總是顯得有些恐懼與不安。我要主動地向他伸出溫暖之手,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向班主任要求和他同桌,和他一起學習,下課和他聊天,幫他熟悉學校環(huán)境,邀請他參加同學們的活動,我還發(fā)動同學們捐給他許多課外書籍和學習用品,幫助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漸漸的,他的臉上的笑容增多了,成績也有了飛速的進步!重陽節(jié),我和班里的幾位同學,買上幾個大的西瓜,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們,為老人們唱歌、跳舞,陪老人們開心地玩了一整天。像這樣的小事,我總是在默默地做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文明美德之花,裝扮了我心靈的春天,讓我感到無比快樂。

  大家一定聽過《讓地三尺》這個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清代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在官,他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fā)生了爭執(zhí),兩家誰也不讓誰。張英知道此事后,給家人寫了一封書信,內容是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勸解家人,對人要寬容,主動謙讓。張英的家人接到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心胸寬廣,非常感動,也朝里讓了三尺,過道多了六尺,為此陡然開闊,行人不再感到狹窄,一時間,兩家處理問題的做法傳為佳話。

  尊重、寬容和謙讓,是一種美德,令人間平添許多溫情!古人尚且如此,那么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星期一的那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穿著姑媽從上海給我寄來的漂亮的群子去上學??墒且庀氩坏降厥掳l(fā)生了,當我蹦蹦跳跳地去學校食堂吃早餐時,突然與端著一碗粉只顧埋頭走路的張明宇同學撞了個滿懷。明宇一個趔趄,將一碗粉全潑在了我的身上。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所有的人都楞住了,似乎等待著一場“唇槍舌戰(zhàn)”暴風雨的來臨。明宇也嚇呆了,結結巴巴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微微一笑,關切地問“你沒燙發(fā)著吧?”瞬間,矛盾在微笑中變得云淡風清。是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其實,文明美德,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tǒng)美德嗎?讓我們從小播下文明美德的美好種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爭做一位名副其實的文明美德好少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篇3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一. 愛國、氣節(jié)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氣節(jié)。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后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shù)為國捐軀的***人都體現(xiàn) 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jiān)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 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jié)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fā)、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fā)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lián)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jù)地,途經(jīng)長沙寫下 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xiàn)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并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xiàn)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 大志向??芍^少年壯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fā)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fā)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fā)圖強。

  三. 改革、創(chuàng)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 正統(tǒng)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于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于時代,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于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于創(chuàng)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fā),組織翻 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著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tài),為 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chuàng)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 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改革、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yǎng)、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創(chuàng)新。

  四.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jīng)濟的繁 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tài)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jié)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 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于操守,廉正不茍的“清白”之風。由于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 堅決推辭,后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勤儉、廉正美德 得到升華。

  五. 敬長、知禮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yǎng)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tǒng)美德更應提倡和發(fā)揚,這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tǒng)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xiàn)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 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xiàn)。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tài)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 直撞的人,能體現(xiàn)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yǎng),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yǎng)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 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 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yōu)閾碛羞@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fā)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猜你還感興趣的:

1.傳承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

2.傳承國學經(jīng)典演講稿

3.中國文化演講稿

4.傳承美德演講稿精選

5.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勵志演講稿

54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