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演講與口才>演講稿大全>演講稿>

關于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

時間: 芷婷783 分享

  如今是一個網絡的時代,人人幾乎是網民,人人都是自媒體。那么,該如何做一名中國好網名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3篇,希望能夠幫到你。

  關于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篇1

  網絡公益,發(fā)源于網絡,成長于網絡。這種具有現(xiàn)代特質的方式,正倡導著最廣泛的志愿精神和公益行動。網絡已不可阻擋地滲透到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之中,而網絡公益的發(fā)展無疑將為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繪入一抹亮麗溫暖的色彩。

  如何充分發(fā)揮網絡公益的積極作用,推動我國網絡空間更加清朗,進一步擴大網上正能量?2015年8月,“中國好網民”公益廣告設計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活動由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主辦,中國網絡電視臺承辦,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青年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騰訊網、新浪微博等多家網絡媒體協(xié)辦。為充分發(fā)揮網絡文化活動在網絡社會治理中滋養(yǎng)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活動將“四有好網民”主題融入到公益廣告之中,在廣大網友中征集優(yōu)秀公益廣告作品,用百姓之聲發(fā)出公益倡導:在互聯(lián)網時代,人人都應成為“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yǎng)、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好網民。

  網絡不是享有特權的“世外桃源”,網絡空間的凈化既需要發(fā)揮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范作用,更需要數以億計的網民以身作則,修身守法,帶頭遵守網絡的規(guī)則。而公益廣告作為非商業(yè)性的傳播媒介,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號召性,促使人們產生共鳴,實現(xiàn)思想的轉變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活動公示的300多個公益廣告作品中,網友將“四有”主題表達得豐富多彩,獨具創(chuàng)意。以貼近人心的方式,把對高度安全意識的思考,文明網絡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守法行為習慣的培育,必備防護技能的掌握匯聚成了潺潺流水,無聲潤物,澆灌人心。它的傳播不僅給人帶來了視覺的碰撞,更觸動了人的靈魂,滲透到人們的內心,喚起人們對污染互聯(lián)網“精神霧霾”的思考和改變。

  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說“四有好網民”是帆,那公益廣告就是這股細流之力,一句暖人的話,一個充滿警示或溫情的畫面,無不是在積蓄著網絡正能量,傳遞著“點燃文明網絡世界之光”的美好心愿。筆者相信,有這日積月累的匯聚,終能奔流成文明的江海,使互聯(lián)網真正成為一片“山清水秀”的精神家園。

  關于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篇2

  身處網絡時代,幾乎人人都離不開網絡,人人都是網民。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賦予我們更多責任:爭做中國好網民,凈化網絡空間,抵制危害網絡健康和安全的“病毒”,還網絡世界一片“湛藍天空”。這也是“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與故事征集活動的意義所在。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情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8.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1.4%,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因此,爭做中國好網民,青年人要發(fā)揮好“主力軍”的作用。

  比如,當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時明辨慎思,青年人不人云亦云亂跟風,杜絕形形色色的網絡誘惑,保持客觀理性地接收信息、傳播信息,要慎重地轉發(fā),客觀地進行評論,既不當傳謠者,也不做“網絡暴民”。理性上網、文明上網,是中國好網民的“標配”。

  再比如,筆者身邊有許多“低頭族”和“網蟲”,他們在課堂上不認真記筆記,而是低頭刷微博和朋友圈;課余時間不復習功課,而是在網游的世界里“練級”……這種被網絡“綁架”的生活也不該是青年人的價值追求。

  要熱衷于網絡,但不沉溺于網絡;要利用好網絡,但不被網絡“利用”。既需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既能敢想敢干,又能嚴于律己。網絡和現(xiàn)實可以相互支持,關鍵在于權衡好二者的關系;好網民與好青年也是相通的,關鍵在于用青春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主動扛起凈化網絡空間的大旗,將大好的青春投入到學習和工作當中,為國家和社會的安全與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這是廣大青年的光榮使命。

  關于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篇3

  怎么成為一名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yǎng)、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等“四有”的“中國好網民”?或者說,什么樣的網民才是“中國好網民”?

  這樣的問題,讓我想到了發(fā)生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故事。南京的一名15歲男孩,去埃及旅游手欠,在文物上刻畫“到此一游”,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剛被媒體曝光第二天,孩子父母便主動通過媒體公開道歉,希望大家給孩子一個改正機會,然而仍然成為網民口誅筆伐對象,孩子及家庭成員遭遇“人肉搜索”,許多個人信息被公之于眾。

  之所以要在“中國好網民”語境當中,再次回顧這個“到此一游”輿論事件,是因為它很是值得輿論或網絡民眾冷靜反思:對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文物上刻畫“到此一游”的不文明行為,固然應該批評教育;但是類似“人肉搜索”這般網絡暴力,咋能聽任縱容處處“到此一游”傷及無辜?

  南京孩子跑去埃及留下“到此一游”,讓人再次深刻體會到網絡世界當中,任何事情都可能映射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ヂ?lián)網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力量無窮,就是因為其最大作用在于可以讓最廣泛的民眾參與。特別是關于某些言行的質疑、批判或監(jiān)督,巨大的網絡力量一方面體現(xiàn)“群眾智慧無窮”,另一方面卻為諸如“人肉搜索”的網絡暴力,創(chuàng)造出了一切可能。

  據報道,在被“人肉”出來、并在不少網絡媒體上被點名批評之后,在埃及文物上刻畫“到此一游”的南京這名孩子,因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整夜不能入睡;鑒于“網絡暴力”嚴重挑戰(zhàn)文明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底線,運用法律等多種手段規(guī)范網民、以及某些網絡媒體平臺的表達,不斷提升網民整體文明素養(yǎng),或已成為當務之急。

  很明顯的是,目前規(guī)范網民文明表達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健全。一方面是網民的某些正常利益表達得不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偽裝得道貌岸然的侵權表達,卻沒有受到及時地懲罰。網絡的虛擬性與匿名性特點,少數網民及網絡媒體在大膽表達現(xiàn)實生活中,或傳統(tǒng)媒體無法、或不愿表達的訴求同時,偶有衍變成為極端的私欲利益或粗暴情緒宣泄。南京孩子的“到此一游”遭遇輿論炮轟和網絡“人肉搜索”,不僅直接體現(xiàn)出少數網民情緒的非理性偏激與極端,缺乏網絡文明素養(yǎng)的行為,往往導致當事人遭受多次傷害、公眾認知被扭曲誤導、社會公信力被嚴重損傷。

  自覺提升網絡文明素養(yǎng)、踐行“中國好網民”四有標準,首先需要網民或媒體,無論是行使輿論社會監(jiān)督,還是試圖以正義為名發(fā)起“道德審判”,都應體現(xiàn)對道德與法律的遵從和敬畏。如果連起碼的文明修養(yǎng)都沒有,連他人的名譽隱私權都被選擇性忽略,當然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最近,國家網信辦因某服裝品牌試衣間事件約談微信和微博客運營商,公安機關及時立案調查,表明國家職能部門就是應該主動作為,再次向億萬網民和網絡媒體,亮明文明上網用網底線,并對網絡文明缺失的“網絡黃賭毒”作出明確規(guī)范。

  互聯(lián)網事業(yè)在中國發(fā)展方興未艾,互聯(lián)網思維愈發(fā)清晰地深入人心。然而,如果聽任缺乏文明誠意的網絡行為處處“到此一游”,這于國于民于社會的損害,哪怕就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丟人”程度,和在埃及文物上刻畫“到此一游”相比,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位網民都是一個文明社會的有機分子之一,因此爭做“中國好網民”,當從理性規(guī)范自己的網絡言行開始,當從敢于向任何非文明網絡暴力“說不”開始——唯有如此,以后再次回望南京孩子在文物上刻畫“到此一游”而引發(fā)的輿論圍觀,以及因此而來的網絡論戰(zhàn),才可能看到網民的群體素養(yǎng),朝著文明社會理應的成熟與理智逐漸回歸!

  看完“關于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演講稿”的人還看:

1.關于爭做四好少年優(yōu)秀演講稿

2.青少年網絡安全知識

3.關于爭做四有好老師優(yōu)秀演講稿

22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