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
大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
最近小編看了很多的歷史類別的書籍。小編在此整理了大歷史的小故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大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一
楊之華主動提出不當中央委員◤
只要到過河北西柏坡的人,都會對紀念館前廣場上的中共五大書記塑像印象深刻。五大書記,就是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選出的5位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這五大書記中,除朱德外,其余4人都在1927年召開的黨的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成員。
其中,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是首次當選中央委員進入中央,周恩來還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進入中央核心領導層。毛澤東雖然是繼三大后第二次進入中央并且只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但三個月后,他便以此身份出席八七會議,在會上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這就是后來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赫赫有名的“毛委員”。
除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外,黨的五大選舉的中央領導機構中還有一大批令人耳熟能詳?shù)拿郑忽那锇?、蔡和森、李立三、張?zhí)?、王荷波、項英、陳潭秋、林育南、郭亮、惲代英、彭湃、楊之華……這個群星璀璨、藏龍臥虎的超豪華陣容表明,五大并非鄭超麟所說的,只是為了孤立陳獨秀而進行的“清君側”。
五大選舉過程中,還有一些代表認為自己能力資格不夠,主動要求退出中央委員會。如在大會主席團討論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時,曾推選過我國工人運動的老前輩、紡織女工出身的張金保。但她謙虛地說,“自己水平太低,對許多問題還不能很好地理解,許多革命道理也不能充分消化,當中央委員不夠條件?!苯浰囊辉偻妻o,大會主席團接受了她的請求。
另據張金保老人回憶,瞿秋白夫人楊之華也被選為中央委員。大會表決后,在院子里休息時,楊之華對瞿秋白說:“秋白,我當不好中央委員,你說怎么辦?”瞿秋白說:“這是大家選的,你當不了,就應該向大會聲明。”當大會繼續(xù)進行時,楊之華向大會提出不當中央委員的要求。張金保是當天大會的執(zhí)行主席,就對楊之華說:“之華,你不要推辭了。代表們是看到你能勝任這個工作才選你的。你有文化,有工作能力,大家信任你,就應該努力干。”楊之華見會上有幾個同志表示支持張金保的意見,便接受了。
以上足以說明,五大確是一次集中選拔全黨精英的群英會。五大為什么能開成這樣一個會議呢?陳獨秀在五大的報告中就說過:
“……我們的工作仍然在開展著,9個中央委員是不夠的。中央工作更感到困難的是,甚至9個中央委員也不能經常在一起工作。在中央一起工作的只有兩三個委員,有時只有一個委員。這樣一來,中央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獨裁?!?/p>
“……總之,黨中央不很健全。我們黨目前還不是一個有完善組織的黨,而是各個共產主義者的小組。地方組織比中央好些。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我們就只有各省的黨。在這次代表大會上,我們必須指派更多的同志到中央工作,否則,我們就會面臨危險。在組織工作方面,最重要的是使中央成為強有力的中央。如果情況仍像現(xiàn)在這樣,也就是說,黨的領導機關不能成為更強有力的機關,那下層組織的情況就會很糟糕。”
陳獨秀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切中時弊。經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洗禮,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只有幾十人到數(shù)百人的秘密組織,迅速發(fā)展成為擁有近5.8萬名黨員的全國第二大政黨。此時,如果還沒有嚴密健全的組織和強有力的中央領導機構,確實無法擔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黨的五大在黨的建設特別是組織建設方面有突出的貢獻,在黨的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多項“第一”:第一次將“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正式寫入黨章;第一次決定籌辦中共中央黨校;第一次把黨的組織系統(tǒng)劃分為中央委員會、省委、市(縣)委、區(qū)委四級,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從黨的一大到四大,選舉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都稱為中央局或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人數(shù)一直很少。到了黨的五大,選舉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人數(shù)才大幅度增加,并且第一次采用“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名稱,首次將中央的日常工作機構與決策機構分開,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體制。這種組織制度和領導體制,80多年來,除中途有個別調整外,一直沿用至今。它對于保證黨的領導、貫徹民主集中制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經過血與火的革命戰(zhàn)爭洗禮和生與死的白色恐怖考驗,黨的五大選出的55名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候補監(jiān)察委員,先后有26人為革命獻出寶貴生命。
雷曉暉是五大代表中唯一的一位百歲老人,2005年1月8日病逝,這一天離她百歲生日只差12天。她是最后一位離世的黨的五大代表。
大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二
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
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
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
大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三
竊符救趙
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朝秦暮楚
戰(zhàn)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tài)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的成語。
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qū)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臥薪嘗膽
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zhàn)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越王勾踐受盡屈辱?;貒罅⒅緢蟪饛蛧u,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大歷史的小故事有哪些四
愛媵賤女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兒懷贏給晉公子,準備了非常豐厚的嫁妝,光穿著有華麗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晉國時,晉國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個陪嫁的女妾搶回家去,卻認為秦國的國主還不如女妾漂亮,而輕賤秦國的國主。這是則故事是韓非借齊國傳墨子學說的田鳩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問題時講的一則故事。所舉的“秦伯嫁女”一例與“買櫝還珠”一起說明一種辦事的道理,即切勿懷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辦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白虹貫日
出自《戰(zhàn)國策之魏策四》:聶政是戰(zhàn)國時韓國軹人,因為殺人避仇,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韓卿嚴遂與韓相韓傀有隙,想要報仇,聽說聶政俠義勇為,便送黃金百鎰做為聶政母親的壽禮,并說明欲請聶政刺殺仇人之意。聶政以母親尚在需要人奉養(yǎng)為由沒有答應。后來聶政的母親死后,聶政獨行仗劍刺殺韓傀,碰上了白虹貫日的現(xiàn)象,刺中了韓哀侯,他自己也自殺身死。白虹貫日是一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日暈。古人迷信,常把此做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異兆,也附會為精誠上感天道。
畢萬昌大
出自《左傳 閔公元年》:春秋時,晉獻公滅掉魏,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說:“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現(xiàn)在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要啟發(fā)他的后代,使其昌大?!焙髞?,畢萬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戰(zhàn)國時的魏國。其實這些都是古人附會之說。后世就常以“畢萬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輩發(fā)揚,繁盛昌大。
抱冰握火
出自《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復國,常常以艱苦的生活條件來磨礪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臥薪嘗膽,夜以繼日,內修軍政,外結諸侯,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轉弱為強,滅亡了吳國。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厲,也用指生活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