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輔導資料 > 高考歷史備考學習資料知識點

高考歷史備考學習資料知識點

時間: 小姚4561 分享

2023高考歷史備考學習資料知識點

備考高考歷史,掌握基本史實和觀點,記住關鍵詞,理清時間線?;臼穼嵉淖R記、理解和掌握是學好歷史的基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歷史備考學習資料,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高考歷史備考學習資料知識點

高考歷史復習必背知識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qū)設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yè)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分別是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家庭營手工業(yè)。

高考歷史考點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襲制: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破壞了民主推選部落首領的禪讓慣例,自己繼承父親的職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出現(xiàn)"天下為家"的局面。

分封制: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并將封地和對周王的義務密切聯(lián)系,從而維系和鞏固了西周的統(tǒng)治。

軍功授爵:戰(zhàn)國商鞅變法規(guī)定按軍功的大小進行授爵和賜給田宅,廢除了奴隸主貴族享受爵祿的特權,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建立。

皇帝制:秦統(tǒng)一六國后,確立皇帝至高無上原則,嬴政規(guī)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皇帝,國家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無論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士族制度:魏晉以來,地主階級中形成了以門第高低為標準的選拔官吏的"做官看門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形成于魏晉,東晉時充分發(fā)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時消亡。

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唐朝繼續(xù)沿用并使之完備。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相互牽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國家政府工作效率??婆e制的實行,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基礎,也使士族制度逐漸消亡。

行省制:元朝為有效地管轄遼闊的國土,加強封建統(tǒng)治,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成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可以在中央統(tǒng)一政令的基礎上獨立處理省內事務。這一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

高考歷史的知識點整理各種性質的改革:

A.奴隸制改革: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

B.封建性質的改革

①確立封建制度:商鞅變法

②挽救危機、自我完善:阿里改革、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

③少數(shù)民族學習先進制度文化(兼有確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質):北魏孝文帝改革

C.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①思想文化領域:歐洲宗教改革

②確立資本主義: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

③鞏固資產階級統(tǒng)治:美國羅斯福新政

D.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蘇聯(lián)、東歐的社會主義改革;中國的改革開放

2、改革的原因(背景)

①舊的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②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或社會發(fā)展趨勢;

③統(tǒng)治階級面臨統(tǒng)治危機,為抑制土地兼并、緩和階級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實現(xiàn)富國強兵;

④舊制度、習俗、思想文化阻礙社會的發(fā)展; ⑤民族危機嚴重。

3、改革成敗的原因

(1)決定改革成敗的幾個要素:

①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對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從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兩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從內外兩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會遇到阻力,不會一帆風順,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當時的實際,是否行之有效。

⑤當時的內外環(huán)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開展和執(zhí)行。

(2)成功的改革:

外:梭倫改革、歐洲宗教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美國羅斯福新政

中:齊國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開放

(3)失敗的改革:

外:阿里改革、蘇聯(lián)改革。中: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4、從改革成敗中得到的規(guī)律性認識或啟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fā)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會因損害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復習性,不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時,要具備堅決的斗爭精神。

③改革的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經驗教訓,我們要從中獲取啟示。

⑥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積極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

5、如何評價歷史上的重大改革運動

對改革進行評價時,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是:

(1)我們要把各種改革放在它所屬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去加以評價。

應該首先分析當時的歷史條件、歷史要求,再看這些改革在多大程

度上適應或者違背了這一歷史要求,它對社會歷史發(fā)展到底

起了什么作用。據(jù)此,對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場改革的成敗與否,不能看改革者個人的結局如何,而要

看這一改革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維持。

高中歷史??贾R點

1、儒家思想

a孔子(春秋)仁、禮、有教無類

b孟子(戰(zhàn)國)"仁政"、民貴君輕(民本)、性本善

c荀子(戰(zhàn)國)"仁義"、"王道"、君舟民水(民本)、性本惡

2、墨家

墨子(戰(zhàn)國):兼愛、非攻、節(jié)儉、尚賢

3、法家

韓非子(戰(zhàn)國)法家學派集大成者:依法治國(嚴刑峻法)、權術、權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理論基礎

4、董仲舒新儒學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大一統(tǒng)";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

5、明末清初

a黃宗羲: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天下為主君為客"(農工商皆本)

b顧炎武:經世致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郡國利病書》

c王夫之:樸素唯物思想《讀通鑒論》

6、古代科技

a四大發(fā)明

指南針:戰(zhàn)國司南;北宋應用于航海;13C 傳入歐洲

造紙術:西漢出現(xiàn);東漢蔡倫“蔡侯紙”

印刷術:唐朝雕版印刷;北宋畢升膠泥活字印刷

火藥:唐末應用于軍事;宋朝火器

b農學 (四大農書)

西漢:氾勝之,《氾勝之書》

南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北方

元朝:王禎,《農書》

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

c醫(yī)學

戰(zhàn)國至西漢:《黃帝內經》,中醫(yī)學奠基

東漢:“醫(y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醫(yī)臨床學奠基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東方藥物巨典”

7、美術

遠古,彩陶畫,《鸛魚石斧圖》

戰(zhàn)國,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馭龍圖》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以形寫神”

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吳帶當風”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風俗畫

明清,文人畫,表現(xiàn)個性,追求意趣

178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