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讀后感范文800字精選
《萬歷十五年》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融會了他數(shù)十年人生經(jīng)歷與治學體會,首次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jié),觀察現(xiàn)代中國之來路,給人啟發(fā)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為教科書,并兩次獲得美國書卷獎歷史類好書的提名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
作者用一葉而知全秋的寫法,通過一年可墈明朝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中,將整個中國歷史映耀腦海。明朝是一個儒家學說的統(tǒng)治,重文抑武。立國以倫理道德為根本,以文官集團為支柱,一切行政技術(shù)完全在平衡的狀態(tài)里維持現(xiàn)狀而產(chǎn)生。文官階級代表了統(tǒng)治階級,通過讀書考取仕途,進而形成文官階級,依靠統(tǒng)一的價值觀約束統(tǒng)治,以道德宗法約束階級,主要方式為對士大夫階級的模仿和絕對服從。因為缺乏靈活有效地法律規(guī)則,社會運作完全依靠所謂的道德掌控。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運作從只是被操作,個人的意志被徹底的壓制,失去了高效的機會,更難做到摒舊革新,完全通過慣性去維護和治理。不禁讓我想到了目前一些傳統(tǒng)型企業(yè)的模式,雖然有法律和道德雙準繩制約,同樣是靠人的慣性思維模式去工作,改革突圍的每個步伐就顯得特別艱難。在這樣的局勢和大環(huán)境下,不得不說張居正是個改革高手,突破層層阻力,種.種弊病之下還能延續(xù)近五十年,其“一條鞭法”可謂是功不可沒。
雖然重文,但是文官薪水很低,前后矛盾。中層官員依靠薪水都很艱難生存過活,更何況生活在底級階層。而在當時明代的文人文化講究強調(diào)的是無私奉獻精神,這其中就有一方面是自身物質(zhì)的需求與微薄薪水,另一方面是個人想要享受生活的欲望的沖突。我們試想這樣的制度和文化會造成什么樣的官員階級,而官員階級是大眾文化的引導(dǎo)者,從而社會會形成什么樣的畸形,人的內(nèi)心深處會有什么樣的陰暗。黃仁宇先生把每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描述的淋漓盡致,所以萬歷在張居正事件過后明白了陰、陽兩面的重要性,而所有人都和他一樣都有雙重性格。看上去很美,撕開皮里面竟是污濁,猶如繡花枕頭。
站在道德中每個人都有陰、陽的兩重性,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度f歷十五年》里描述了幾個關(guān)鍵人物——萬歷、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陰、陽兩面,一方面他們可能在做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且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另一面卻是內(nèi)心對權(quán)力利益的貪婪,矛盾集于人的每個細胞。或者每個人都是雙面,就像我在其它文中列舉過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例子一樣,一面是正義、神圣,一面是頑劣、難馴。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時常把正向的一面對待陌生人,把柔軟和示弱留給最親最近的人,表里如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都是有血有肉的驅(qū)體。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2
在教育孩子上,日常中也反對孩子追看一些電視劇,現(xiàn)今的歷史古裝劇浮夸、不尊重歷史,歪曲事實,一直認為是垃圾文化,對孩子認清歷史實在是一個誤導(dǎo)。并且孩子追看電視的過程中完全是以導(dǎo)演的角度去看人物,不能引發(fā)個人的思考力。讓孩子愛上歷史,最好的途徑仍然是從書籍、有權(quán)威的節(jié)目、聽歷史故事中獲取。
萬歷皇帝的影子中我似乎看到了一個被滿是規(guī)則束縛的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有自己的主見,不能有自己的愛好,因為有正德皇帝的歷史原因他只能按照文官集團設(shè)置的框架中生活,完成自己的使命。生活中我們也會做只能給孩子設(shè)定條條框框的父母,不能不允許要求孩子的往往比孩子要求我們的還多,很少去問問他的內(nèi)心世界。他究竟需要什么?他的快樂來源于哪里?冠冕堂皇的以“為你好”而綁架了孩子快樂和自我的內(nèi)心。特別能理解近期新聞上那個12年春節(jié)不歸,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留學生,用一萬五千多字,聲淚俱下的控訴父母,似乎有些相似之處。父母以愛的名義抑制了孩子的社交能力、精神的桎梏、使孩子成為情感的孤兒,哪里有“壓迫”,哪有就有“反抗”,萬歷和北大留學生就是一個被精神枷瑣禁錮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地給孩子套上這樣的緊箍咒。
本人才疏學淺,沒有揭露和感悟到人性的本質(zhì)和深層次的精髓,讀完萬歷對改革家張居正更感興趣,他如何實現(xiàn)“萬歷三大征”,只待閱讀完再分享。
因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執(zhí)著和熱愛,未來我們將會做一些自己喜歡并且一直想做的事情,擇一地操縵、觀書、品茗、揮毫,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3
《萬歷十五年》自出版以來長盛不衰,作者通過釋例來主張他的“大歷史觀”—“從技術(shù)上的角度來看問題”。我所理解的“技術(shù)”,在此更多的是指史學家要有見微知著的素養(yǎng),透過事件人物表面來抓住宏觀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并且把他們置于一條延長的歷史線上,通俗點講,既是“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正如作者所講“將歷史的基點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攝入大歷史的輪廓”“大歷史觀,包涵一種大而化之的精神”“歷史觀點代表人生哲學,不能受短時間的政策所隱蔽,尤其不能閉門造車,不顧外間情勢的單獨決定。”(黃仁宇《和我的大歷史觀》)
首輔張居正:
全書以萬歷十五年談起,又以萬歷十五年結(jié)束。全書采取紀傳體的方式,向讀者展現(xiàn)了萬歷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六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各自在大明朝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在這個大體制下求全也好,剛毅也罷,都各自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
首輔申時行:
普通大眾對歷史的了解,大都還是停留在演義這個層面上,從較早的說書戲曲等傳統(tǒng)形式,到現(xiàn)在的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給國人輸送了基本的歷史常識,讓國人了解了基本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評論《三國演義》“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國小說史略》元明傳來之講史)這種演繹,塑造了古來多少完美的歷史人物:包青天,諸葛亮,劉墉,關(guān)二爺,海瑞,張居正…….可是他們都是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每個人不可能盡善盡美。正如黃仁宇向我們所展示的六個歷史人物各自在大體制下探索著……
海剛峰海瑞:
朱翊鈞作為一國之君,也是少年天子,十歲登基,往上數(shù)三輩皇帝都不作為,自然對其寄予了厚望,聘請最好的先生,一切都是嚴格的規(guī)劃,早年勤政也出現(xiàn)了中興之治。雖貴為天子,卻一切不在禁錮之中,立儲封后皆遭大臣反對,再加上對他有終身影響張先生后來的人設(shè)坍塌,萬歷皇帝也逐漸明白,既然意不由己,又無法改變此格局,便只好采用老子的“無為”,以無為來作為抵抗,則出現(xiàn)了后來的怠政。
張居正既是帝師,首輔大臣,權(quán)傾朝野,十年新政,協(xié)助皇帝出現(xiàn)萬歷中興,確實更不可能功不可沒。可他這改革卻也只是縫縫補補,只是局部整頓,并未涉及政體。死后卻遭到了文官們的攻擊清算,落了個抄家的下場,其政治報負及成果也隨之東流。憑借個人喜好對官員進行升遷貶黜,讀后感要求皇帝節(jié)儉自己卻奢侈無度,稅收強制違背了本朝標榜的仁厚精神……這些都給文官們留下了把柄。其內(nèi)因還是觸及了文官集團的整體利益。申時行一半由于性格的原因,一半由于前車之鑒,采取折中妥協(xié)的方式,只想達到“不肖者猶知忌憚,而賢者有所依歸”這一低標準。作為二任首輔大臣,申時行明白,這個隊伍要站在百官那里,皇帝一人孤掌難鳴。而首輔的職責,也包括調(diào)和群臣和百官的關(guān)系。他也以委婉巧妙的方式,成功勸止皇帝親臨內(nèi)操,他也不計前嫌,對張居正風波彈劾自己的人還有的建議晉級。他也任用賢能治理黃河,這些都符合群官的意愿??删推χ聸]有擰過皇帝而違愿群僚,最終也被彈劾垮臺。海瑞三起三落,本身是真正剛正不阿,清的見底。以致于總督胡忠憲向人告知海瑞為給母親過八十大壽特意買了二斤肉!他熟讀圣賢,他也的確一生在身體力行,也容不得整個國家和社會違背仁義。他曾抬棺冒死諫帝,他也提倡朱元璋那一套剝皮充草的極刑來懲治貪官。他的“怪僻而執(zhí)拗”,他的痛斥“舉朝之士,皆婦人也”,終究也造成了他的孤獨,他的孤立無援。從帝到卿,皆對他既贊又懼,害怕觸及自身利益。以至于給他安排閑職。既然為臣沒有什么把柄讓他人抓得住,那大臣們又只好在他的為夫為孝上作文章。他的家庭卻不和睦。前兩任妻子因婆媳不和而被休,第三任死的不明不白。
忠孝皆是道德問題,更是明王朝治國的理論支撐,而海瑞于忠則清,于孝卻有瑕疵。憑借一人的力量,終究難以改變得了什么。而海瑞除了是與當今反腐倡廉的第一榜樣,我想,另一點,他更是一個參照物,當這種極端的人物出現(xiàn)時,那么整個社會就有大問題。戚繼光作為一代抗倭將,他不像海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乃是一個實干家。他只在自己的所可控的權(quán)利之內(nèi)進行革新,也還算沒有觸及整個文官利益,(雖觸及了某些武官的利益,但武官的話語權(quán)還是小)操練了一支有名的戚家軍,保得金甌不缺。但他卻也私賄過張居正,以致在清張運動中遭參核革職。李贄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人物,反儒卻內(nèi)心還是崇儒,批評耿定向等人不道義,卻又不得不依賴他們而生活,發(fā)現(xiàn)道德虛偽,世人大多陽奉陰違,卻發(fā)現(xiàn)自己也難以避免……他的內(nèi)心矛盾,也是對整個社會的反映。可惜他又太清楚了,以至于觸及了傳統(tǒng)的道德根本,被社會視為“異端”,看太清也最容易痛楚,以至于“七十老翁何所求”,在獄中用剃頭刀自刎。
“異端”李贄:
萬歷十五年,張居正已經(jīng)去世,但朝廷還是張居正的影子。這一年雖表面風浪靜,實則大廈將傾。這六個人,都看到了整個政治體制的問題,也都求索著試圖改變什么,可惜他們所面對的是整個文官集團。而文官的兩面性,表面上標榜德道仁義,可他們卻深諳僅憑仁義難以立足,需有陰陽兩個方案方可以生存。但無論是他們六個人,還是整個百官群僚,無非是一個是想逆,一個是想順,只是表現(xiàn)的方式各有不同。這都能反映整個封建體制下的致命的劣根性,只是這個歷史慣性又延后了幾百年,清王朝與明王朝本質(zhì)上也無二致,照樣有張居正似的曾李左張,卻無法挽狂瀾于即倒。一個大主因就在于他們主以道德禮儀,輔以法律條文來治國。這是歷史帶給我們的反思,再加上中國的這種孩童心態(tài)的國民性(王按:筆者拙言以弊之,蓋國人需要有約束,自制性差”),我們還是要采取這個法治與道德的雙路線,只是這個主次問題,要與古人調(diào)過來才好。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4
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此書英文名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譯為“平淡的1587年”。黃仁宇,只是依稀記得他的“大歷史觀”。由于孤陋寡聞,不能從專業(yè)的角度解釋“大歷史觀”。最初我覺得歷史是由一個個事件組成,既然是發(fā)生過的事實,那么歷史書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歷史事件羅列出來告訴人們過去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些什么。人們掌握的史料越詳細,就越接近歷史"真相"。后來才知道書寫歷史時還有所謂的"歷史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對歷史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眼中的史實是不同的。大概這也就是方法論上的差別。黃仁宇在《和我的"大"歷史觀》中很明白地指出他所持的是大歷史觀。所謂的大歷史觀就是注重歷史事件背后的大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背景,而不糾纏于具體的人人事事,因為所有人物的"賢愚得失不足以更改上述歷史發(fā)展的程序"。
以前,屢次在書攤上和那本書擦肩而過,直覺固執(zhí)地認為《萬歷十五年》如傳統(tǒng)史記般瑣碎地描寫該年事記。其實該書是以1587年為支點,將明后期的歷史支撐開來,更大的意圖在于從人性角度闡釋中國文明史。
書,特別是一本沉淀了歷史精髓的書,是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解讀。拿到書的時候,裝幀顯得很樸素。相對其他小說類讀物,淡淡的封面不禁滲透出深邃的歷史。于是就一天看一點,漸覺歷史大潮從心中涌過。從首輔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模范官員海瑞、將軍戚繼光、哲學家李贄到活祖宗萬歷皇帝,無不敘述了他們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中飽受煎熬,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這些人最終都沒有功德圓滿,甚至身敗名裂。張居正最終被查沒,萬歷自己死后也無法同最愛的鄭氏同陵,海瑞則在大家的摒棄中掙扎......“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引自書中的話。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5
張居正幾乎開創(chuàng)了“萬歷盛世”,把明朝推向輝煌的歷史頂峰。以前只知道張居正生前身后的強烈反差,兀自歸咎于萬歷的“逆反報復(fù)心理”。讀后感觸頗深,幡然醒悟其真正原因乃是他的強勢行政模式和作風同當時的“文官政治體制”格格不入。他在世的時候沒有發(fā)揮他曠世的精明干練發(fā)現(xiàn)“一項政策能否付諸實施,實施后或成或敗,全靠看它與所有的文官的共同習慣是否相安無憂,否則理論上的完美,仍不過是空中樓閣”,他忽視了他所要改變的東西正好是當時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與政治現(xiàn)實相平衡的產(chǎn)物,他忽視了中國兩千年來封建體制的癥結(jié)就在于道德代替了法制。于是他的失敗和海瑞被視為異端就理所當然的。張居正十年鼎力革新,也受盡怨謗,最終人亡政息,至他身后,與他交好的還屢受其株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政治家最大的失敗。而在其后的申時行,也許就領(lǐng)會到了這一點,他開始同文官體制妥協(xié),甚至寧可被看作是大和事老,被批評為犧牲原則的政客,但依舊堅持折中調(diào)劑的原則。一切的一切,目的也是為了讓國家機器的穩(wěn)定運轉(zhuǎn)。
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變成文官體制與封建皇權(quán)的緩沖劑。一旦緩沖失效,夾于中間的首輔就不得不“引咎辭職”,成為沖突的替罪羊。首輔猶如深陷歷史漩渦的一葉扁舟,注定沉淪。
所以說,從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政治家為保障社會的穩(wěn)定,而有可能采用保護落后來作為手段之一,在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政治家的睿智,因為當時落后的一方占據(jù)主動權(quán)。因為這樣,無論從國家資源還是個人資源以及發(fā)展中可能付出的社會成本都有可能是最小的。
在上層文官集團和下層成千上萬的農(nóng)民之間,在多達兩萬人的文官集團內(nèi)部,明朝如此龐大的國家所賴以維持秩序的是儒家的“孔孟之道”。換句話說,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并不是靠現(xiàn)代化的法律和理性的制度而是依靠道德來維持的。但是,道德不過是一些抽象的準則,真正在人與人之間起作用的是"禮",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禮保證了整個社會運行秩序。 無奈的是,這腐朽的制度就這樣肆無忌憚地不斷創(chuàng)造一幕幕歷史的悲劇。
相關(guān)文章: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范文800字精選
上一篇:萬歷十五年讀后感范文500字
下一篇: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