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與公式、法則、兒歌、口訣大全
小學二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與公式、法則、兒歌、口訣大全
一、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手腦協作,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小學二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
一、關愛學生,萌發(fā)興趣
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對孩子們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差生,要及時幫助差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產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其次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小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嘗試,產生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經常采用操作法和啟發(fā)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學生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手腦協作,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如:在教學《比多比少的應用題》時,先讓全體學生拿出自己學具盒里的小圓片,第一行擺紅色小圓片5個,第二行擺黃色小圓片7個,他們會很高興地拿出擺好,再讓學生把紅圓片與黃圓片一一對齊,這時教師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會說:紅色小圓片比黃色小圓片少2個,或者說黃色小圓片比紅色小圓片多2個,最后列出算式:7-5=2,這既表示第一種意思,又表示第二種意思。這樣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類應用題,同時還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解決問題,增進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命在于應用,要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激勵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發(fā)生在身邊的實際問題。如學了元、角、分的知識,就讓學生給家里買生活用品、買菜等,讓他們思考怎樣找錢;學了利息知識,就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零花錢親自存入銀行,讓他們親身體驗利息、利率、本金等知識的實際計算。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
小學二年級數學公式、法則、兒歌、口訣大全
除法的豎式計算口訣和法則:
1、除號寫端正,數位要對齊,被除數里面藏,除數對面站,商在上面看。
2、用乘法口訣試商,又快又準確;
3、有余數除法口訣
一試: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
數,又比被除數小,上就是幾。
二乘:商和除數的積寫在被除數下面。
三減:被除數減去商和除數的積。
四比:余數和除數比,余數要比除數小。
有余數的除法運用規(guī)律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問題時,有圖的要先看圖,明確題意,再找出相關信息進行計算,最后根據余數確定最終答案。
生活中的方向歌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地圖中的方向歌
畫圖要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讀數寫數要牢記
讀數要大寫,寫數要小寫,讀數寫數都從最高位起。
寫數時要注意,哪位有幾就寫幾,
沒有數時有“0”記;
讀書時,要牢記,末尾零,都舍去,
中間無論幾個零,讀出一個就可以。
比較數的大小法則兒歌
首先看,看數位,數位多的它就大;
數位同,看高位,高位大的它就大;
高位同,下一位,下位大的它就大;
按規(guī)律,往下推,比較大小無所謂。
長度單位換算公式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0毫米 1m=1000mm
豎式計算加法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滿十向百位
進1,得數的數位也要對齊。
豎式計算減法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當十相加后
再減,借走的數位要減掉1后,再計
算。十位不夠減向百位借一,回來后
當十相加再做減法計算。
加減法驗算方法
(一般加法用減法驗算,減法用加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除法用乘法驗算)
加法: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乘法:乘數×乘數=積
一個乘數=積÷另一個乘數
除法: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圖形有關知識
1、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與兩條邊張
開的大小有關。
2、銳角<直角<鈍角
3、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鄰邊不相等,較長的邊叫做“長”,較短的邊叫“寬”,有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有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
5、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對邊平行且相等,有四個角,對角相等,有一組鈍角,一組銳角。
時間單位換算
1小時=60分 1分=60秒 1小時=60分=360秒
小學二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與公式、法則、兒歌、口訣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