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一學習方法 > 七年級歷史 >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人教版

時間: 夢熒0 分享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總結好歷史知識點有利于歷史的學習,那么關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怎么學習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人教版,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人教版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一、夏商周的興亡

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主、亡國之君

夏、約公元前20__年、約公元前1600年、陽城、禹、桀

商、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亳,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湯、紂

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鎬京、周武王、周幽王

周厲王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洛邑、周平王、周景王

2、夏朝:

(1)夏朝設置了各種國家機構(包括政府機構、軍隊、刑法、監(jiān)獄等)標志著我國早期奴隸制國家的誕生。從此,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了。

(2)“禹傳子,家天下”: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商朝又殷朝或者殷商

(1)盤庚遷殷:因為水患和動亂

(2)商朝的政治:商朝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展,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4、西周:

(1)牧野之戰(zhàn):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討伐商紂于牧野,商紂王的軍隊全都倒戈起義參與作戰(zhàn),為周武王打開了道路,周武王大敗商軍,使商軍數(shù)十萬大軍傾刻瓦解,周軍乘勝追擊。使商朝迅速滅亡。

(2)西周的分封制:

①目的:為了鞏固統(tǒng)治。

②內(nèi)容:分封的方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

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

③分封制的實質(zhì):是西周奴隸制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

④作用: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二、東周: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爭霸的原因:周天子王權衰落,出現(xiàn)了諸侯紛爭的局面。

(2)春秋爭霸影響:給社會帶來災難,但加速了統(tǒng)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融合。

(3)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4)齊國能夠在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原因:

①自然(經(jīng)濟)條件——盛產(chǎn)魚鹽,經(jīng)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②政治條件——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實行改革,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

③外交手段——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2、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戰(zhàn)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北到南;

(2)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戰(zhàn)爭

戰(zhàn)爭名稱、交戰(zhàn)雙方、獲勝者、重要人物、相關的成語

城濮之戰(zhàn)、晉—楚、晉、晉文公、退避三舍

桂陵之戰(zhàn)、齊—魏、齊、孫臏、龐涓、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zhàn)、齊—魏、齊、孫臏、龐涓、減灶之計

長平之戰(zhàn)、秦—趙、秦、白起、廉頗、趙括、紙上談兵

三、夏商周的青銅文明(青銅時代):

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我國燦爛的青銅文明。

1、手工業(yè):

(1)青銅器:原始社會出現(xiàn)→夏朝種類增多→商朝燦爛→西周種類豐富

規(guī)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頓文化(青銅面具、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

(2)陶瓷業(yè):商朝有青瓷的瓷窯(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瓷器的國家)

(3)玉器雕刻工藝水平高:商朝玉虎玉象

2、農(nóng)業(yè):商周已有“五谷”(稻黍粟豆麥)農(nóng)作物→已知道選種、施肥、治蟲害→西周已用青銅農(nóng)具

3、畜牧業(yè):商朝已有今天的家畜家禽、已有牲畜圈欄、有牧場(商王室、貴族)

4、商業(yè)繁榮

5、奴隸悲慘的生活: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命運悲慘,沒有人身自由,被隨意轉讓、買賣,被充當供品(祭祀品)、殉葬品(人祭、人牲、人殉)

四、春秋戰(zhàn)國的大變革(鐵時代的到來)

1、鐵農(nóng)具:春秋時出現(xiàn)→戰(zhàn)國時擴大使用范圍

2、牛耕:、春秋末使用→戰(zhàn)國時進一步推廣

3、水利:都江堰

(1)戰(zhàn)國時期。秦。李冰。岷江中游

(2)作用:防洪灌溉工程

(3)意義: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獲得“天府之國”美稱。

4、商鞅變法:

(1)背景:鐵農(nóng)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新興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經(jīng)濟。

(2)時間:公元前356年

(3)支持者:秦孝公

(4)內(nèi)容:

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chǎn)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五、中華文化的勃興

一、文字的演變

時間、商、商周、西周晚期、戰(zhàn)國

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書、帛書

材料、龜甲、獸骨、青銅器、竹簡、絲帛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歷法、醫(yī)學和文學的成就

天文、古書記載的最早日食發(fā)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許多關于日食、月食的記載,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家驗證,都很可靠。

歷法、相傳夏朝就有歷法(夏歷),商朝的歷法更為完備

戰(zhàn)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jié)氣

醫(yī)學、名醫(y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yī)沿用

文學、屈原和他的代表作《離騷》

音樂、春秋戰(zhàn)國盛行“鐘鼓之樂”,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

3、百家爭鳴: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后指各種政治、學術派別;鳴是指發(fā)表見解。春秋戰(zhàn)國時代,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根本原因),產(chǎn)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兵等,他們著書講學,互相辯論,出現(xiàn)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后世稱為百家爭鳴。

百家、姓名、時期、著作、主、要、思、想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春秋》、①、提出“仁”,、主張“為政以德”、

②、主張“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謙虛好學

孟子、戰(zhàn)國、《孟子》、①、提出“春秋無義戰(zhàn)”;

②、反對一切戰(zhàn)爭,用“仁政”治國,

③、使自然資源能夠持續(xù)利用

荀子、戰(zhàn)國、《荀子》、認為人能認識自然規(guī)律,并要按自然規(guī)律去辦事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經(jīng)》、認為事物有對立面,可互相轉化;主張以柔克剛

莊子、戰(zhàn)國、《莊子》、治國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家、墨子、戰(zhàn)國、《墨子》 、“兼愛”、“非攻”

法家、韓非、戰(zhàn)國、《韓非子》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兵家、孫武、春秋晚期、《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孫臏、戰(zhàn)國、《孫臏兵法》、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zhàn)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試題

一、選擇題(共40,每小題2)

1.禹傳子,“公天下”變成“家天下”。這說明

A.分封制代替禪讓制B.分封制代替世襲制

C.禪讓制仍在繼續(xù)D.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2.參考右圖,把人當作坐騎的夏王是

A.桀B.紂

C.湯D.啟

3.7月,第30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耙笮妗睘槲覀冄芯磕囊怀臍v史提供了依據(jù)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東周

4.商朝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殷,是因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湯滅夏B.武王伐紂C.盤庚遷都D.平王東遷

5.小說《封神榜》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描寫,反映了統(tǒng)治者的極度暴虐腐朽。這與哪位統(tǒng)治者有關?

A.夏王桀B.商王紂C.周厲王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國者沒有打好基礎B.不注意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

C.最后一個國君暴虐殘酷D.內(nèi)部發(fā)生嚴重的叛亂

7.有人說“‘封邦建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這主要是評價

A.世襲制B.禪讓制C.郡縣制D.分封制

8.夏商周時期,統(tǒng)治階級通過哪一種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維護等級制度和穩(wěn)定社會秩序:

A.祭祀天地B.祭祀祖先C.祭祀社稷D.祭祀神靈

9.春秋時期首先當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B.齊桓公C.晉文公D.秦穆公

10.對齊桓公的“尊王攘夷”口號的正確理解是

A.抵御少數(shù)民族入侵以維護國王的尊嚴B.以“尊王”為旗號發(fā)展齊國勢力

C.聽從周王號召去攻打少數(shù)民族D.尊重齊王,進攻楚國

11.參考右圖:鐵器在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上開始使用,是在

A.西周B.春秋時期

C.戰(zhàn)國時期D.秦朝

12.戰(zhàn)國時期,各國展開合縱、連橫的外交攻勢,東部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時而追隨秦國,時而追隨楚國。下列哪一個成語典故來源于此

A.臥薪嘗膽B(tài).問鼎中原C.朝秦暮楚D.退避三舍

13.從“千耦其耕”到個體農(nóng)耕的演變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國的`變改革B.磨制石器的廣泛應用

C.鐵器牛耕的使用與推廣D.人類智慧的提高

14.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鐵制農(nóng)具B.實行商鞅變法C.重視水利工程建設D.牛耕得到推廣

1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蒙恬被封為將軍,后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nèi)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這主要得益于商鞅變法規(guī)定

A.獎勵耕織B.推行縣制

C.承認土地私有,準許土地買賣D.獎勵軍功,按功受爵

16.右圖所示器物是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請問該文物是制作于什么時期?

A.夏朝B.商朝

C.西周D.西漢

17.伴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全球興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如全球祭孔、孔子學院創(chuàng)立;請問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仁”的思想 B.“兼愛”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無為”的思想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學生,他知道高柴愚鈍,曾參性子慢,子張好偏激,子路愛沖動,就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發(fā)揮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克服不足”。對這句話最準確的認識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無類C.因材施教D.當仁不讓于師

19.追求與建立和諧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墨子思想中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主張是

A.“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B.“仁者愛人”、“從政以德”

C.“兼愛”、“非攻”D.“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20.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化水害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國先民興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這一

特點的是

A.都江堰B.長城C.大運河D.趙州橋

初一同學該怎樣學習歷史?

一、在意識上不能夠存在“歷史是副科,學不學都行”“歷史靠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錯誤意識。

我們要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意識到學好歷史的重要性,要把學好歷史并考好歷史當作一個目標,并在此目標的強力驅動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培養(yǎng)出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重視歷史學習的基礎上逐漸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二、要了解歷史課本的編排布局,清楚單元與主題、課、目等基本概念和相互關系。

學會看歷史書,學會宏觀領悟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與特點,感知時間、空間在歷史學科中的重要意義,逐步形成歷史的時空觀念。

三、在學習中,初步理解歷史的基礎概念。

注意歷史原因、背景、條件;意義、影響、作用等,逐漸能夠感受和區(qū)分其差異。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遇到不理解的概念、歷史名詞等,樂于并積極通過自主查閱、提問等方式解決。

四、學習歷史的記憶方法。

如歌謠記憶法、諧音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分層次記憶法、對比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肌肉記憶法等。

五、必須注重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預習:課前要認真預習,通覽教材(課本)內(nèi)容,導言、課題、標題、大字、小字、插圖、相關史事等,都要看。邊看邊思考,將語文課上學到的分層,縮句、找中心句的方法用上,思考層次間的關系、各子目間的關系、它們與標題間的關系。初步構建知識框架,將主要歷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結果、影響等在頭腦中理出來或制作簡單的結構圖。對課文內(nèi)容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記或記下問題,以備上課重點聽記。

聽講:必須有力圖聽明白老師每句話、每個要點的意識,精神飽滿去聽講,積極思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認真落實老師的要求,注重當堂記憶和理解基礎知識。不熬夜,以保持課堂的專注力、持久力。

回答問題與質(zhì)疑:課上要積極回答問題,抓住有限的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分析、概括、表達能力。遇到疑難問題要大膽提出,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但也要注意時機,對于個性化和偏頗的問題可以單獨課下及時找老師提問。

記筆記:課上有隨時記筆記的意識,當聽到老師語氣重點強調(diào)、重復性強調(diào)、明確考點的強調(diào)內(nèi)容要及時記筆記。老師要求記的筆記更應當規(guī)范、工整,可以以簡記、符號等方法加快筆記速度。記筆記不能以耽誤聽講為代價,來不及記錄的內(nèi)容,可以課下問老師、同學補記。

復習:歷史學科是一個基礎知識龐雜、瑣碎、記憶難度較大的學科,所以最講究及時復習,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將忘不忘時鞏固記憶,無論是持久性和準確性都是效果最佳的。建議下課一分鐘回顧當堂學習要點,當天回家作業(yè)前通讀當天所學課文一遍,并重點記憶基礎知識,下次課前回顧基礎知識一遍,周末復習一遍,整單元學完階段性復習一遍,加之期中期末前的復習,多少知識也不怕記不住。

練習:練習是十分必要的,忌諱隨意不負責任的以做完為目的,練習有三大功能:查漏補缺、拓展知識面、提升解題技能。

六、初一年級學習壓力尚不算大,盡量多涉獵課外讀物,積累知識,拓展視野。

歷史知識包羅萬象,多看些書,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增長見識,還可以提高閱讀的能力。

七、善于借助一切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

比如積極回答問題,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和表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發(fā)言,鍛煉自己;積極參與校內(nèi)活動。學習是相通的,能力是無界的。

197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