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東北三省高三語文模擬試卷
要高考了,對于語文這科要怎樣進行全面的復習呢?還很困惑的話,那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做份2016年東北三省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2016年東北三省高三語文模擬試卷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近人在研究中國官僚政治時指出,宋以后,道德要求壓倒了一切,少問甚至不問行政才能和政績如何,而多半以是否盡忠盡孝、廉潔奉公等道德品操作為官吏考核、升遷、評論的標準。也正因為這個原故,就使原來的封建官僚體制日趨閉塞、腐朽,日益喪失了本來就不高的行政效能,而這也正是理學成為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之后果之一。
這一切的發(fā)生又并不是偶然的,理學之所以抬高“內圣”也不是偶然的。從原始社會后期到西周以至春秋時代,一直延續(xù)著民族政治的傳統(tǒng),即群體命運經常取決于首領們的才德。
在那里,道德常常就是政治,這正是原始儒學和孔孟之道的真正歷史秘密。但自漢唐直到北宋初年,個體操守與行政標準、道德與政治盡管有密切聯(lián)系,卻始終并沒完全合為一體,也不需要合為一體。到了宋代,情況的確有一個重要的轉折變化。朱熹說:“國初人便已崇禮義,尊經術,欲復二帝三代,已自勝于唐人,但說未透在。直到二程出,此理始說得透”。
但當“自勝唐人”“此理說透”后,也就不但沒有唐代那樣顯赫的事功,連唐代那樣的名相也少見了。范仲淹曇花一現(xiàn),王安石沒有成功。明代有個張居正,卻被儒學罵作法家。清代蓋無聞焉。
但理學為什么要這樣呢?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北宋起,中國形成了權力空前高度集中的絕對君權,已沒有任何力量能再制約它。唐代地方勢力牽制中央的形勢已經消除;在思想上,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又早崩潰。具有龐大權力的官僚體制和擁有絕對權威的皇帝本身的可維系性成了一大問題。于是在王安石為對付內憂外患主張改革而失敗之后,在朝廷隨皇位的傳遞而不斷改變政策之后,終于出現(xiàn)了以“正君心”為標號的哲學政治理論,并逐漸在南宋末年和元明清占據統(tǒng)治意識的地位。
這似乎并無足怪:既沒有人格神宗教傳統(tǒng)來制約皇權,統(tǒng)一信仰,又沒有別的什么辦法,于是將原始儒學講的“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提到空前的本體高度,以作為整個封建社會綱常秩序以及其官僚體系的維系力量。理學把盛行于唐代的佛教吸收進來,把宗教還原為世俗倫常,又把世俗倫常賦予宗教本體的神圣性質,再次建立起中國式的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系統(tǒng),力求使政不脫離“教”。理學成了一種具有宗教功能的準宗教,也可說是某種道德的神學。如果說,在原典儒學,道德實質乃是政治:那么在宋明理學,政治實質從屬道德。由于這道德具有超道德的宗教本體性質,所以,包括皇權在內的一切,在理論上就都應服從或從屬于它。
從而,心性論談高于治平方略,圣賢位置勝過世俗功勛,影響所及,就是上面講的那些,連官吏的選拔考核也不以政績功業(yè)而以個體道德作為標準。假道德、假道學不脛而走,社會機體在極端虛偽的衣裝中腐爛。專求“內圣”的宋明理學在現(xiàn)實中就走到了這一步。
(摘編自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以后,官吏考核、升遷、評論多半以是否盡忠盡孝、廉潔奉公等道德品操為標準,而行政才能和政績如何則少問或根本不問。
B.道德要求壓倒一切使原來的封建官僚體制日趨閉塞、腐朽,日益喪失了本來就不高的行政效能,后果是理學成為了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
C.從原始社會后期一直到西周以至春秋時代,道德常常就是政治,群體命運經常取決于首領們才德的氏族政治傳統(tǒng)代代延續(xù)。
D.宋代有一個重要的轉折變化,個體操守與行政標準、道德與政治一直有著密切聯(lián)系卻既不完全也不需要合為一體的情況發(fā)生了改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朱熹高度贊揚二程,他們的出現(xiàn)使得“此理說透”,但此后至清,不僅沒有唐代那樣顯赫的事功,連唐代那樣的名相也少見了。
B.北宋起,中國形成了沒有力量能制約的絕對君權,如何維系具有龐大權力的官僚體制和擁有絕對權威的皇帝本身成了一大問題。
C.以“正君心”為標號的哲學政治理論出現(xiàn)在北宋王安石改革失敗、朝廷不斷改變政策之后,并逐漸在南宋末年至清占據統(tǒng)治意識的地位。
D.官吏的選拔考核以個體道德作為標準而不問政績功業(yè),以致心性論淡高于治平方略,圣賢位置勝過世俗功勛,假道德、假道學盛行。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理學抬高“內圣”,專求“內圣”,道德要求重要性超過一切,而在現(xiàn)實中理學卻走到了社會機體在極端虛偽的衣裝中腐爛這一步。
B.沒有人格神宗教傳統(tǒng)和有效辦法,“正心誠意修身齊家”被提到空前的本體高度,來維系整個封建社會綱常秩序以及其官僚體系。
C.宋代理學吸收了佛教,把宗教和世俗倫常結合起來。經理學的推動,政治與道德逐漸合為一體,政治即道德,道德即政治。
D.理學建立起具有中國特點的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系統(tǒng),極力追求政不脫離“教”。理學具有了宗教功能,帶有了某種道德神學的特征。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孝伯,高平公順從父弟也。父曾,少以鄭氏《禮》、《左氏春秋》教授為業(yè)??と俟Σ?,并不就。道武時,為趙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數為山東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憚不入境。
孝伯少傳父業(yè),博綜群言,美風儀,動有法度。從兄言之太武,征為中散,謂順曰“真卿家千里駒也”。遷秘書奏事中散,轉散騎侍郎、光祿大夫,賜爵魏昌子。委以軍國機密,甚見親寵,謀謨切秘,時人莫能知。遷北部尚書。以頻從征伐規(guī)略之功,進爵壽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聞車駕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義恭率眾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駿遣人獻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請駱駝。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門,駿亦使其長史張暢對。孝伯日:“主上有詔詔太尉、安北,可暫出門,欲與相見。今遣賜駱駝及貂裘雜物。”暢曰:“有詔之言,何得稱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縱為鄰國之君何為不稱詔于鄰國之臣又何至杜門絕橋既開門暢屏人卻仗出受賜物孝伯風容閑雅,應答如流,暢及左右甚相嗟嘆。帝大喜,進爵宣城公。
孝伯體度恢雅,明達政事,朝野貴賤:成推重之。景穆曾啟太武,廣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為?假復求訪,此人輩亦何可得?”其見貴如此?;蛴醒允抡?,孝伯恣其所陳,假有是非,終不抑折;及見帝,言其所長,初不隱人姓名,以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誅后,軍國謀謨,成出孝伯。太武寵眷,有亞于浩,亦以宰輔遇之。卒之日,遠近哀傷焉。孝伯美名,聞于遐邇。李彪使江南,齊武帝謂曰:“北有李孝伯,于卿遠近?”其為遠人所知若此。
節(jié)選自《北史·李孝伯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縱為鄰國之君/何為不稱詔于鄰國之臣/又何至杜門絕橋/既開門/暢屏人卻仗/出受賜物/
B.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縱為鄰國之君/何為不稱詔于鄰國之臣/又何至杜門絕橋/既開門/暢屏人卻仗/出受賜物/
C.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縱為鄰國之君/何為不稱詔于鄰國之臣/又何至杜門絕橋/既開門/暢屏人卻仗出/受賜物/
D.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縱為鄰國之君/何為不稱詔于鄰國之臣/又何至杜門絕橋/既開門/暢屏人卻仗出/受賜物/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指堂房親屬,從父年長于父者稱為從伯,年幼于父者為從叔,從伯即堂伯、從叔即堂叔。
B.《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公羊傳》《谷梁傳》并稱“春秋三傳”。
C.“山東”作為一個地理區(qū)域的名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即今天山東省所在區(qū)域,又稱齊魯。
D.“爵”即爵位,是一種表示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的尊號,多根據血緣親疏或功勞大小授予,可世襲。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孝伯少承父業(yè),為官多有功勛。他少年時繼承父業(yè),博覽群書;擔任趙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騷擾,擔任北部尚書,征戰(zhàn)規(guī)劃謀略有功。
B.李孝伯善于言辭,聲名播于遠近。李孝伯與張暢相見時應答如流,張暢及左右很是贊嘆;李彪出使江南,齊武帝特意向他問起孝伯的才能。
C.李孝伯不隱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孝伯讓人充分發(fā)表意見,即使說得不對,也不加指責;等見到皇帝,說起別人長處,他從不埋沒別人姓名。
D.李孝伯深受賞識,執(zhí)掌軍國大權。太武帝夸贊說,有一個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殺后,李孝伯執(zhí)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輔之禮待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委以軍國機密,甚見親寵,謀謨切秘,時人莫能知。
(2)孝伯體度恢雅,明達政事,朝野貴賤,咸推重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鳴沙①過雁 [明]無名氏
秋成河外鎖斜暉,風卷晴沙拂地飛。
過雁數聲清墮玉,征人何處問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xiāng)。
注:嗎沙,北魏至宋、西夏縣名,治今中寧縣鳴沙鎮(zhèn)。
8.在《鳴沙過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雁的?請簡要分析(5分)
9.兩首詩通過“雁”各自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兩句,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久謫歸來,人事己非,恍如隔世之感。
(2)荀子《勸學》中“ ,_ ___ ”兩句,講了與孔子“思而不學則殆”相近的觀點。
(3)蘇軾《赤壁賦》中“____, ”兩句,運用比喻感嘆人生的短暫與自身的渺小。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l.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聽媽媽的話 簫子凰
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
為了兒子,母親沒改嫁。那時村里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朗朗讀書、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為兒子縫補衣衫。
山的樹木泛出秋意時,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干不了農活,有時連飯都吃不飽。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兒子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娘,我要退學,幫你干農活。”母親摸著兒子的頭,疼愛地說:“你有這份心,娘打心眼兒里高興,但書是非讀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養(yǎng)你。聽媽媽的話,你先到學校報名,我隨后就送米去。”兒子固執(zhí)地說不,母親說快去,兒子還是說不,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子臉上,這是16歲的兒子第一次挨打…
兒子終于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
沒多久,縣一中的大食堂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挪進門,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負責掌秤登記的熊師傅打開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頭就鎖緊了,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占點小便宜。你看看,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還有細米,簡直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再說什么,收了。母親又掏出一個小布包,說:“師傅,這是5元錢,我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麻煩您轉給他。”熊師傅接過去,搖了搖,里面的硬幣丁丁當當。他開玩笑說:“怎么,你在街上賣茶葉蛋?”母親的臉又紅了,支吾著道個謝,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過了一個月,母親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沒給這位母親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頓地對她說:“不管什么米,我們都收。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否則沒法煮,煮出的飯也是夾生的。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母親有些惶恐地請求道:“師傅,我家的米都是這樣的,怎么辦?”熊師
傅哭笑不得,反問道:“你家一畝田能種出百樣米?真好笑。”遭此搶白,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個月,母親又來了,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語氣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么頑固不化呀?咋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來的,還是怎樣背回去!”
母親似乎早有預料,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涌出:“師傅,我跟您實說了吧,這米是我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
母親坐在地上,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腿,腫大成梭形……母親抹了一把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濕病,連走路都困難,更甭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學校……”
她又向熊師傅解釋,她一直瞞著鄉(xiāng)親,更怕兒子知道傷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進村。
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熊師傅早已潸然淚下。他扶起母親,說:“好媽媽啊,我馬上去告訴校長,要學校給你家捐款。”母親慌不迭地搖著手,說:“別、別,如果兒子知道娘討飯供他上學,就毀了他的自尊心。影響他讀書可不好。師傅的好意我領了,求你為我保密,切記切記!”
母親走了,一瘸一拐。
校長最終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后,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yè)生那天,縣一中鑼鼓喧天,校長特意將母親的兒子請上主席臺,兒子納悶:考了高分的同學有好幾個,為什么單單請我上臺呢?更令人奇怪的是,臺上還堆著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時,熊師傅上臺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臺下鴉雀無聲。校長指著三只蛇皮袋,情緒激昂地說:“這就是故事中的母親討得的三袋米,這是世上用金錢買不到的糧食。下面有請這位偉大的母親上臺。”
兒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見熊師傅扶著母親正一步一步往臺上挪。母子倆對視著,母親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綹兒有些花白的頭發(fā)散亂地搭在額前,兒子猛撲上前,摟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選自九九文章網,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注重從細微處表現(xiàn)人物內心情感,“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為兒子縫補衣衫”,寥寥數語,表現(xiàn)了母親的愛子之心。
B.小說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善于使用對比手法,熊師傅的形象,就是在對母親前后的不同態(tài)度的鮮明對比中,逐漸凸顯出來的。
C.小說中的校長雖出場不多,卻是一個關鍵人物,如果沒有他減免“兒子”的學費、生活費,“兒子”也就不可能讀完高中。
D.小說中的母親、熊師傅、校長都為維護“兒子”的自尊而隱瞞了“討飯”的事實,可見在他們心中尊嚴要比生命還要重要。
E.“母親走了,一瘸一拐”,類似的句子在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不僅寫盡了了幾年來母親撫養(yǎng)兒子的艱辛,更寫出了母愛的偉大。
(2)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3)“母親打兒子”這一情節(jié)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4)小說的主人公是母親,而小說的題目卻是“聽媽媽的話”,請結合文章分析作者選擇這一題目的原因。(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追憶陳忠實:他用作品寫出這塊熱土骨子里的精神
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下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過。從讀小學到當民辦教師,到在公社工作,又調至區(qū)文化局,他沒離開過那片土地。他曾說:“我的創(chuàng)作正得益于我在鄉(xiāng)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別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是我對中國鄉(xiāng)村的體驗、理解及生活積累最重要的時期,對農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是我后來創(chuàng)作農村題材小說的動因。”
在農村生活和工作的歲月里,陳忠實基本終止了自己愛好的寫作,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鄉(xiāng)村工作上。當時公社管轄30多個自然村,這些地方,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幾個村子他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為專業(yè)作家,他也是帶著鋪蓋回到老家的鄉(xiāng)村院落潛心創(chuàng)作。
上世紀80年代,陳忠實調入陜西省作協(xié),這一次他結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這個農家小院。專業(yè)作家的身份,讓陳忠實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在地方縣志和當地老人的回憶之中,陳忠實了解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曾是陜西響應中國革命最早的地區(qū)之一,這燃起了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栋茁乖返膭?chuàng)作期間,陳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孩子多,生活負擔重,家里的老屋破敗不堪卻無錢修繕,遇到下雨天,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塊不漏雨的地方睡覺:陳忠實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進行創(chuàng)作的。后來,陳忠實借住在親戚家的小屋中,一張小桌、一個板凳,成為他筆下中國鄉(xiāng)村歷史風云變幻的發(fā)源之地。
對于《白鹿原》的寫作,陳忠實說:“我在創(chuàng)作時必須把自己關在屋里,屋子雖破,但安靜。在這里,筆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圍活動,要是屋子里進來一個人,那些人物就都嚇跑了,我也就寫不出一個字了。”陳忠實在農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才回到西安。1993年,51歲的陳忠實出版了成名之作《白鹿原》。為了這部作品,陳忠實從1988年4月動筆,到1992年農歷臘月二十五封筆,歷時近四個年頭,草稿和復稿中的近百萬字都是在其祖居的鄉(xiāng)村家里完成的。
1997年,《白鹿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當時陳忠實早已成名。在《白鹿原》獲獎后,陳忠實及時回到了鄉(xiāng)下,他避開了熱鬧和喧嘩,在沉靜中積蓄著創(chuàng)作的力量。對待名利,陳忠實直言不諱:“毋需諱言,我向來不說淡泊名利的話。反之,在一定的場合和相關的文字話題中,我鼓勵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國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讓世界都能聞其名而贊嘆,當是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家鄉(xiāng)的大幸。再說利,作家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勞動贏得酬報是為正道,有什么可指責的呢?要求喝著玉米糝子就著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盡管陳忠實早已達到“小康”,但他仍保持著粗茶淡飯的生活習慣和節(jié)儉美德,就連一般人棄之不要的芹菜葉、老萵筍葉,他都舍不得丟。在他眼里,這些蔬菜葉子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yǎng),扔了實在可惜。他常說:“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標準看齊,就會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飯、五谷雜糧最養(yǎng)人,衣著樸實最愜意。”
陜西作家高建群回憶起陳忠實時說:“我第一次見到老陳,是在1979年的一次文學創(chuàng)作會上,他穿著一件半舊的襯衣,背著一個黃挎包。他坐在角落里,總把挎包放在胸前,兩只手搭在包上。他從骨子里講還是一個農民,身上具有關中農民的所有特點。”陳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對人生的感悟,會用最簡單直觀的語言來描述:“饃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鍋蓋。因為鍋蓋一揭,氣就放了,所以饃就生了。”他就是以這種大智若愚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和寫作。
(摘編自新華網)
相關鏈接:
①“我沒有想到,他為了見一位遠道而來的編輯,競推遲了前往長安縣修改《白鹿原》
的行程。你知道嗎,當時修改《白鹿原》遠比見一位未曾謀面的編輯急迫、重要啊,如果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屆的茅盾文學獎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其實,在見面之前,鄧映如僅與陳忠實通過一個電話。(著名出版人鄧映如回憶與陳忠實的初次相見)
?、?ldquo;……進入44歲時很清晰地聽到了生命的警鐘,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后可以做枕頭的書,這輩子就白活了!”(陳忠實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語)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直至調至區(qū)文化局,從來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所以小說<白鹿原》與陳忠實自身的經歷有緊密的關聯(lián)。
B.在農村生活和工作期間,陳忠實基本終止了寫作,這段經歷雖然有利于寫作素材的積累,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誤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
C.在《白鹿原》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陳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這些經歷,有的固然是一種磨難,但有的卻使陳忠實能夠安心創(chuàng)作。
D.在名利的問題上,陳忠實有自己的見解和做法:《白鹿原》獲獎后,他選擇避開繁華;而對其他作家,他卻鼓勵他們應追逐名利。
E.陳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成名前后,始終沒有改變關中農民樸實的本性,這在他淳樸的語言、簡樸的生活等方面得到了體現(xiàn)。
(2)陳忠實創(chuàng)作《白鹿原》的動機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6分)
(3)文中多處直接引用陳忠實及其朋友的話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陳忠實有哪些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①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戲曲藝術家,他在多年的舞臺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表演____,將“度”的問題處理得恰到好處。
?、诟咧腥?,趙洲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異,而且積極主動地幫助同學,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品質與能力,這不能不令人 。
③給病人看診時,她會 地跟病人講述病情和以后的治療措施,從醫(yī)多年來鮮有病人抱怨,多次被評為先進醫(yī)務工作人員。
A.不瘟不火 另眼相看不厭其煩 B.不溫不火刮目相看 不勝其煩
C.不瘟不火 刮目相看不厭其煩 D.不溫不火另眼相看 不勝其煩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競價排名、虛假廣告、醫(yī)德淪喪……讓一個大學生在身患絕癥時又遭受了欺騙,我們面對這類事件時不能不引起深深的思索。
B.學生培養(yǎng)的質量是衡量一所高中辦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學生素質是所有高中進行教育改革時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C.每個人的高中生活都是歷時三年的一次幸福的人生體驗,這段時光里的冷暖憂喜、酸甜苦辣都值得我們銘記,讓我們回味。
D.看了《百鳥朝鳳》這部頗具話題性的電影,用鏡頭展示了民間藝術,用情節(jié)包裹著文化傳承,人們感受到了導演的良苦用心。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3分)
整體可以大于部分之和, ,但是曾經讓物理學家感到非常窘困。物理學家研究的現(xiàn)象都是整體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如管弦樂的合奏,雖然音波混合,但是管樂聲和弦樂聲仍然保持各自的特點。
A.這一看法現(xiàn)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B.對大多數人來說現(xiàn)在這一看法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C.這一看法對大多數人來說現(xiàn)在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D.對現(xiàn)在大多數人這一看法來說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5分)
信息時代改變了我們的傳統(tǒng)閱讀方式,① 。它的閱讀內容除文字外,② ,為我們提供了讀、看、聽三方面的信息。③ ,網絡閱讀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直觀、更逼真,更好地滿足了人們交流的需求。
17.請根據以下圖表所示的情況,補充下面文段中的空缺內容。要求:內容完整,語言簡潔,語意連貫。(6分)
在2002年至2010年間,中國大學畢業(yè)生總量的變化特點是 ,高校專任老師數量的變化特點是 。由此可見,中國高等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是____。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去看病,女兒只給她買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過后,老人被剛上車的女大學生拿著車票座位號“請”了起來,老人的女兒要求擠一擠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學生拒絕,雙方起了爭執(zhí)。后來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了座。老人的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大學生覺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錯了嗎?”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就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請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看了"2016年東北三省高三語文模擬試卷"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