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文敘述了寇準跟著先生登華山時贊美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贊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
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先生去登華山。
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小孩兒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詩!好詩!”先生連連點頭稱贊。
這個小孩兒就是宋代的寇準,那年才七歲。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教材理解
《詠華山》蘇教版小語第二冊教材的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也就是把一首詩包含在一個小故事中,即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贊美華山的事,而故事本身就是對“詩”的意境的啟發(fā)。在學習中要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如“山腰、遠遠近近、只有天在上”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同時感受寇準的聰明才華,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本課可以通過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詠華山》是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由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閱讀能力、識字能力,所以對于山的高還是容易理解的,他們的興趣是詩的含義及到底華山高到什么程度。所以老師課堂所要做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詞語及課件的輔助理解華山的高,如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的含義,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舉頭、回首”等詞語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讀好課文,體會文中的詩的韻味。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詠華山》教學札記
《詠華山》第二自然段寫孩子吟詩贊華山,成為全文的重點,讓我們試作賞析,從三個方面具體悟解:
山高——峻峭雄奇,壯觀非凡
作者寫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緊扣一個“高”字依次展開——
先以“爬”字暗示華山陡峭高峻。如果山路平緩,山勢不高,盡管是一老一少,登山時也用不著那么“艱難地爬”呀。這就暗示我們,華山陡峭高峻,登上山頂談何容易,非下大力氣艱難爬行不可!
次以驚嘆渲染華山陡峭高峻。“啊!華山真高哇!”孩子和先生艱難地爬上山頂之后,忍不住發(fā)出了驚嘆。透過兩個感嘆號,我們會與這一老一少一樣,感同身受。如果華山不是實在高峻陡峭,出乎意料,他們能發(fā)出程度如此之深的驚嘆嗎?
再以具體描寫展現(xiàn)華山陡峭高峻。一用“除了……都……”的句式,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可見華山之高;二用太陽的近和山腰白云的低來襯托華山之高——平時總覺得太陽距我們非常遙遠,而登上華山山頂竟覺得近在咫尺,平時仰望白云總覺得高不可及,而登上華山山頂競發(fā)現(xiàn)白云只在山腰問飄浮,華山的高峻自是不言而喻了。華山巍巍,聳入藍天,實在壯觀非凡!
詩好——貼合山勢,準確傳神
孩子和先生艱難地爬上山頂,親身體驗了華山的陡峭高峻,激起了感情的波瀾。人們說,情動于中而發(fā)于外。面對如此峻峭雄奇、壯觀非凡的華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贊了,“情不自禁”這一成語十分切合此時、此境、此情,詩是山的寫照,贊是情的噴發(fā)——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這兩句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的凝煉概括,“齊”是等到的意思,“只有”和“更無”強調(diào)了華山獨出云表,傲視群山,有著無法比擬的高峻挺拔之勢。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兩句是“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的藝術(shù)再現(xiàn),“舉頭”即抬頭,“回首”即回頭,孩子佇立山巔,抬頭看天,回頭望云,特定的動作傳達了他內(nèi)心贊嘆之情。
緣境構(gòu)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意美——贊頌華山,褒揚寇準
這篇課文贊頌了華山的高峻雄奇,壯觀非凡,也褒揚了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聰敏過人,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華山,如今已成為旅游勝地。華山雄偉壯麗,固然值得歌之、詠之、贊之、頌之,然而華山并非一枝獨秀,像華山一樣的名山勝跡,在我們祖國可以說是星羅棋布,舉不勝舉,這是我們的驕傲!由華山而及其他的山、其他的水,由此引發(fā)的鐘愛之情不是更加廣遠深厚了嗎?愛華山,愛祖國,一脈相通啊!
寇準,北宋的一代名相,抗金的中堅人物,少年時代就才智出眾,聰敏過人,吟出了歌贊華山的如此好詩,我們在欽佩之余,不是更要進行反思,從小就要刻苦學習,打好基礎(chǔ),將來為振興中華作出更大貢獻嗎?
山美,詩美,意更美。讓我們詠華山,贊寇準,激揚感情,奮發(fā)向上……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