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修1《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期末檢測試題
往往在歷史考試即將到來之際,大家都準備好了復習工作了嗎?讓我們來做一套試題卷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期末檢測試題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期末檢測試題
選擇題
中世紀的歐洲,教皇確立大一統(tǒng)神權統(tǒng)治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割據(jù)、王權衰微 B.封建王權需要借助教會的支持
C.教皇實力強大 D.人們大都是教會的子民
威克里夫被稱為“15世紀天主教中的異類”,他把《圣經》翻譯成英文,并系統(tǒng)闡述了“異端”學說,其學說的內容不包括( )
A.國家要沒收教會財產
B.信徒和上帝之間不需要中介
C.人們不需要信仰《圣經》
D.宗教儀式完全不必要存在
14~16世紀,歐洲向近代過渡,這一過渡的根本動力是( )
A.生產力發(fā)展與技術進步 B.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
C.資產階級興起 D.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1419年,布拉格市民首先舉行起義,后來,許多農民也參加進來。起義者自認為是胡司的信徒,故名“胡司戰(zhàn)爭”。對上述材料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其直接原因是胡司的宗教“異端”思想的宣傳
B.胡司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和教會力量
C.胡司戰(zhàn)爭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力量的強大
D.胡司戰(zhàn)爭的爆發(fā)是以宗教“異端”形式出現(xiàn)的
對中世紀出現(xiàn)的“異端”運動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對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提出了有力挑戰(zhàn)
B.反映了金融資產階級的要求
C.為16世紀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D.是中世紀反封建斗爭的主要形式之一
教皇英諾森三世說:“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陽借來的。”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權力是從教皇的權力中分化出來的
B.天主教迫使各國統(tǒng)治者聽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權統(tǒng)治
C.羅馬教會在思想上統(tǒng)治一切,影響世俗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D.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也是教會的子民
“卡諾莎之辱”本質上體現(xiàn)了( )
A.天主教在經濟上勢力強大
B.天主教在社會生活方面的影響無處不在
C.教權與王權的矛盾
D.資產階級和教權的矛盾
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現(xiàn)不包括( )
A.向民眾征收“什一稅”
B.教皇控制各國的高級教職任命權與教會司法權
C.教權高于世俗王權
D.迫使各國統(tǒng)治者向教皇稱臣
天主教會產生的時間是在( )
A.公元前4世紀 B.4世紀
C.11世紀 D.1世紀
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蒙昧時代,主要是因為( )
A.社會經濟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會神權統(tǒng)治 D.王權極度衰弱
主教扯著嗓子喊:“教皇規(guī)定:……搶劫教堂犯出9個金幣,謀殺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個金幣,就可以獲得赦免。快把購買贖罪券的金幣投進這個柜子吧,當啷一響,靈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對這一材料分析正確的是 ( )
?、俨牧现械氖录摪l(fā)生在16世紀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為路德宗教改革的導火線
③該材料體現(xiàn)了教會的“因信稱義” ④該材料體現(xiàn)了教會對教徒的欺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勢力占據(jù)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 )
①中世紀,天主教加強對教會的整頓 ②天主教不斷拓展勢力,與封建王權爭奪勢力 ③歐洲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弱 ④天主教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及社會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統(tǒng)神權統(tǒng)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著名的“卡諾莎之辱”集中說明當時 ( )
?、俜饨ㄍ鯔嗲鼜挠诮虣?②宗教改革運動引起了歐洲的封建國王反對教會統(tǒng)治的斗爭 ③封建王權與超越王權的教會爭權奪利 ④德國并沒有實現(xiàn)高度的中央集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情況,中世紀的歐洲人民不可能經歷的是 ( )
A.出生時由牧師實行洗禮 B.在學校中學習哥白尼的日心說
C.到教堂舉行結婚儀式,由神職人員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參加宗教儀式
13世紀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歐洲逐步推廣,這從本質上說明 ( )
A.天主教地位更加鞏固 B.當牧師成為人們理想職業(yè)
C.天主教會更加殘暴 D.天主教會走向衰弱
下列對西歐資產階級解放斗爭最初階段帶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天主教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政治影響比較大
B.“中世紀的歷史只知道一種形式的意識形態(tài),即宗教和神學”
C.宗教改革是西歐反封建斗爭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們思想的唯一途徑
D.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弱小,反封建斗爭需要采取宗教“異端”的形式
14~16世紀,歐洲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受到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有 ( )
?、儋Y產階級開始興起
?、谛沦F族產生
③一些國家的君主也想加強中央集權,實現(xiàn)富國強兵
?、苊褡鍑业奶斐?/p>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____會主張以神為中心,認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無上;而人生來有罪,卑微渺小,無足輕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神和教會,才能求得來世“天國”永生,享受自由和幸福……與此相反,人文主義者主張以人為中心,他們頌揚人性的高貴,提高人的權威,贊揚人的價值和尊嚴。人文主義者但丁說,就人所完成的業(yè)績而言,人的高貴超過了天神。莎士比亞說,人具有高貴的理性,人具有偉大的力量,人的行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 ____會要人們追求虛無縹緲的來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現(xiàn)實世界上則實行禁欲主義……而人文主義者則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現(xiàn)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現(xiàn)世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受者,人應當追求知識,探索自然,欣賞藝術,享受友誼和歡樂。他們認為人所追求的東西是出于“天賦人性”。他們把發(fā)財和享樂的渴望視為美德善行,甚至說這是上帝眷顧其子民的標志。人文主義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認為現(xiàn)世的縱情享樂就是幸福,拉伯雷認為追求財富和個性自由就是幸福。
——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編的《世界中古史》
請回答:
?、鸥鶕?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評述____會和人文主義者的觀點。
?、普f明____會和人文主義者觀點對立的背景和性質。
看了高中歷史選修1《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期末檢測試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