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之字取消句子獨立性用法分析
高一語文之字取消句子獨立性用法分析
在文言文中,“之”字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之”字有多種用法,其中之一便是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之字取消句子獨立性用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之字取消句子獨立性用法分析:
第一類,取消獨立性后,作句子的主語。例如:
?、傥崞拗牢艺?,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趲煹乐粋饕簿靡印?《師說》)
例①中“吾妻美我”本來意思是說“我妻子認為我美”,“吾妻”是主語,“美”是謂語,主謂間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意思是“我妻子認為我美的原因,是偏愛我”,“吾妻之美我”譯為“我妻子認為我美的原因”,變成了這個句子的主語。
例②中“師道不傳”意思是“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師道”是主語,“不傳”是謂語,加了“之”之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從師的風尚不流傳的事實由來已久”,“師道之不傳”譯為“從師的風尚不流傳的事實”,也變成了這個句子的主語。
第二類,取消獨立性后,作句子的賓語,例如:
?、儆鹩?,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于國也》)
例①中“秦兵來”意思是“秦國出兵來攻打”,“秦兵”是主語,“來”是謂語,而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想不把和氏璧送給秦國,又擔心秦國出兵來攻打”。“秦兵之來”變成了“患”的賓語。
例②中,“民多于鄰國”意思是“老百姓比鄰國多”,“民”是主語,“多”是謂語,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大王如果知道這些,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鄰國多”。“民之多于鄰國”變成了“望”的賓語。
第三類,取消獨立性后,作句子的狀語。例如: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谛欣钪鶃恚财浞?。(《燭之武退秦師》)
例①中,“臣壯”意思是“我年輕”,“臣”是主語,“壯”是謂語,但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我年輕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臣之壯也”譯為“我年輕的時候”,變成了表時間的狀語成分。
例②中,“行李往來”意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行李”是主語,“往來”是謂語,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來來往往的時候,(我們)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行李往來”同樣變成了整個句子的狀語成分。
第四類,取消獨立性后,作復句的分句。例如:
①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诟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
?、弁踔脴飞?,則齊國其庶幾乎?(《寡人之于國也》)
例①中“鄰厚”“君薄”本業(yè)的意思是“鄰國的勢力雄厚”,“您的勢力相對消弱”,它們分別兩個各自獨立的句子,“鄰”“君”與“厚”“薄”分別是主語和謂語,但加了“之”字后,意為“如果鄰國的勢力雄厚了,那么您的勢力就相對削弱了”,前后現(xiàn)在聯(lián)系緊密,構成了假設關系的復句。“鄰之厚”“君之薄”作了前后的分句,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例②中“父母愛子”意思是“父母愛子女”,“父母”是主語,“愛”是謂語,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如果愛子女,就應當為他們作長遠打算”,這也是一個假設關系的復句,“父母之愛子”就作了前一分句,與后一分句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例③中“王好樂甚”意思是“大王非常喜歡音樂”,“王”是主語,“好”是謂語,加了“之”字后,整個句子的意思是“大王既然非常喜歡音樂,那么齊國應該治理得不錯吧?”前后構成因果關系。
“之”的用法之一: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在文言文中,“之”字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之”字有多種用法,其中之一便是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對此用法,好多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是浮光掠影,一帶而過(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真的好難。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動詞、名詞,不知道什么是主謂賓、什么是定狀補句子。),這樣導致許多學生對此用法并沒有真正理解,于是只能死記硬背。學生沒有真正明白何以要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要加一個“之”字,從而不能進行知識的遷移。由此很有必要在講述基本概念之時將加“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目的告訴學生,讓其了解。因此,在教學之初,應首先告訴學生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入一個“之”字,讓其失去句子的獨立性,而只能成為整個句子的一部分。比如:“我愛池州”這本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如果加上一個“之”后就變成“我之愛池州”,很明顯這不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它只能成為“我之愛池州,是因為它山清水秀。”這個句子的主語。被取消句子獨立性之后的主謂短語在句子中到底可以做哪些成分呢?
一、做主語。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在這個句子中,“之”放在主語“吾妻”和謂語“美我”之間,從而取消“吾妻美我”這個句子的獨立性,成為“……者,……也”這個判斷句的主語。
二、做賓語。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加一個“之”字使“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變成了整個句子的賓語。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松柏后凋”本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加“之”后就變成這個句子的賓語了。
三、做狀語,如: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臣壯”本是一個主謂句,但加了“之”字后,“臣之壯也”便應譯成“我年輕的時候”,成為整個句子表時間的狀語,它就不能單獨成句了,整個句子另有主謂賓。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本來“專諸刺王僚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加“之”后獨立性被取消,只能充當狀語了。
主謂短語加“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后做句子的成分還有其它用法,這里就不一一敘述,可根據(jù)情況給學生做講解。
看過"高一語文之字取消句子獨立性用法分析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