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美文章:當(dāng)美德成為智慧
當(dāng)美德成為智慧
美德蕩然不存,“作者”只能是叢林中的狐貍與狼
說美德是一種智慧,很可能有一些人不同意。他們或許會認(rèn)為,有美德的人是可愛的,甚至是令人敬佩的,但不一定是智慧的。
“智慧”是什么?在有些人看來,智慧要靠這樣的結(jié)果來檢驗(yàn):能否賺錢賺到大款,做官做到大官,做學(xué)問做到名家。做大款的智慧,就是如何在非常安全的前提下?lián)屜日加袃?yōu)勢資源,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正所謂“賺錢不費(fèi)勁”是也。做大官的智慧,就是建好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干好面子工程,不惜任何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升遷,最后還要能占盡公家的便宜。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也。做學(xué)問的智慧,就是不一定自己吃苦鉆研,但一定要善于占用別人的研究成果,還要善于借助機(jī)會給自己造勢成名。正所謂“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也。
“美德”是什么?在有些人看來,就是埋頭傻干而不計(jì)報(bào)酬多少,與人交往而甘愿事事吃虧,不考慮個人得失而時時奉獻(xiàn)。你傻干,正好可以讓我多歇一會兒;你愿意吃虧,正好可以讓我多占點(diǎn)便宜;你愿意奉獻(xiàn),正好可以讓我來享用。你講美德,你喪失的是好處;我不講美德,我賺到的是錢財(cái)。到頭來,你仍是窮光蛋一個,我卻成了千萬甚至億萬富翁,看看別人瞧得起你還是瞧得起我?因此,講美德在計(jì)劃經(jīng)濟(jì)時代可以,在市場經(jīng)濟(jì)時代則似乎行不通了。誰如果在市場經(jīng)濟(jì)時代還講犧牲、講奉獻(xiàn),那他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傻瓜。“作者”只不過是把美德在口頭上講講,或者當(dāng)做口號裝裝門面而已,沒有誰是真想實(shí)行的。把美德說成智慧,讓人講美德,嘿嘿,不過是糊弄老實(shí)人罷了!
上述想法,讓我們想到了熱帶叢林中的狐貍和狼。這種所謂的智慧,不過是叢林之中狐貍和狼的智慧。這種對美德的看法,也不過是沒有任何感恩之心的“小人”的內(nèi)心獨(dú)白。對狐貍和狼來說,甚至對只圖利益的“小人”來說,美德確實(shí)什么都不是。但是,我們到底是要把市場經(jīng)濟(jì)下的社會建設(shè)成一個美好的人類世界,還是要把它變成一個熱帶叢林?
那些所謂“作者”的行動原則,就是搶先得到實(shí)際的好處和利益。正是他們時時處處都不擇手段地“搶”,就把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越來越崇尚“搶”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們看到了搶著闖紅燈的行人、自行車和汽車,在凡是排隊(duì)的地方,我們看到總有試圖加塞的人,使得隊(duì)不成形,老弱病殘只能無助地嘆息。在醫(yī)院看病、送子女入學(xué)……“作者”們積極地用錢開道,好像沒有辦不了的事。“作者”們要把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講“搶”的叢林,大家能不累嗎?
在大家都講規(guī)則、講秩序的時候,“作者”們的“搶”是能占便宜的;當(dāng)大家都奮起“搶”的時候,“作者”有時也不得不望洋興嘆了。強(qiáng)者搶不過更強(qiáng)的,人少搶不過人多的。俗語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在叢林之中,沒有誰永遠(yuǎn)都是強(qiáng)者,即使老虎獅子也不例外。當(dāng)那些信奉叢林規(guī)則的“作者”成為“更作者”爪下的一塊肉時,他的智慧在哪里?
美德澤后長遠(yuǎn),有德則人心坦蕩,人際諧和
在美國波士頓“二戰(zhàn)”猶太人蒙難紀(jì)念碑上,刻著德國新教牧師馬丁·尼莫拉留下的銘文: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chǎn)主義者,我沒有出來說話——因?yàn)槲也皇枪伯a(chǎn)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出來說話——因?yàn)槲也皇仟q太人;此后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出來說話——因?yàn)槲也皇枪蓡T;后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出來說話——因?yàn)槲沂切陆探掏?最后他們奔我而來,那時卻再也沒有人能夠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是從血的教訓(xùn)中得出的箴言。在那個法西斯主義處于強(qiáng)勢、毫無正義可言的時候,任何人都無法獨(dú)善其身。所謂的“作者”可能會為了眼前的利益選擇去做法西斯的幫兇和奴才,雖然可以茍安一時,但總歸是法西斯主義者的俎上之肉。
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利己主義者的智慧是一種小聰明,雖然可以暫時得利,但這種利總是有“害”相跟隨。因?yàn)檎剂藙e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時得意,但當(dāng)被千夫所指的時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再了。前樂而后苦、開始得意而日后途窮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一種高妙的智慧。
擁有美德,也就擁有了人生的智慧。
其一,美德是對利己欲望的一種超越。在有德之人看來,有損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種利,反而是一種害。正如孔子所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避開了不符合道義的利益,也就避開了它可能導(dǎo)致的害。愛好美德的人,善于約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蕩蕩,安寧舒暢。能使自己愉悅幸福一生的,莫過于美德。愛美德的人,才是真正愛智慧的人。
其二,美德是對人際對立的一種超越。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貴德,一事當(dāng)前,先問是否合于道義,而不以一己之好惡對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講仁講義,樂于助人,樂于成人之美,這有助于消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對立,增進(jì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合作。與鄰為壑與互助合作之間,哪個更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其三,美德是立于不敗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愛人中愛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眾人快樂中獲得快樂。因?yàn)樗惺乱缘?,故服人不靠威勢武?因?yàn)樗麗廴死?,故能把自己與大眾連為一體。因此,孟子才說“仁者無敵”。
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個社會和子孫萬代的精神財(cái)富??鬃釉岢?ldquo;惠而不費(fèi)”的君子智慧。在他看來,“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費(fèi)的。如果我們能把孔子思想發(fā)揮一下,使美德成為每個人的操守,社會將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兒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樣,每個社會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會是一個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們這一代能夠講美德,下代人潛移默化,也會崇尚正義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問題就不會出現(xiàn)。美德澤后長遠(yuǎn),如果真想讓社會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來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