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故事2020錦集
想必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名人勵志故事來看,激勵一下自己,那么有關經(jīng)典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的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名人勵志故事,方便大家學習。
名人勵志故事1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xù)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于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勵志故事2
自容國團1959年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至今,中國乒乓球隊40多年來所獲世界冠軍將近130個,正是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著中國隊長期處于國際乒壇的領先地位。
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百年歷程中,共有46項技術和打法的創(chuàng)新,其中27項屬于中國,占總數(shù)58.7%。
器材的研發(fā)也為中國乒乓提供了技術增長點,乒乓界有一個著名的“0.3毫米”:1960年,紅雙喜體育器材廠的一個技術人員,將常規(guī)1.5毫米厚的膠皮加厚到1.8毫米,就是這0.3毫米的增加,使得球性發(fā)生諸多轉變,催生出幾十個世界冠軍。
右手直拍正膠快攻打法的劉國梁,本身就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一個實踐者和受益者,他出色的發(fā)球技術,結合新的直拍橫打及反面發(fā)球技術,使直拍打法獲得了新生。
“我們的運動員都是世界一流的選手,在他們現(xiàn)有的水平之上哪怕長一分兒也都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優(yōu)勢和進步,就得‘鉆’到技術細節(jié)里,平時這樣鉆,比賽中看到他用出來了,這個是特別有成就感的?!?/p>
采訪他的上午,他花了將近一個小時點撥隊員的防守小技術,“心思都在球上,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點兒都不煩?!?/p>
他笑瞇瞇地說自己當教練才剛上路,從來沒有想過其他的職業(yè)選擇,“平常人的悠閑生活我也沒過過,要是過了,可能也不會習慣的。我最怕閑著了,還是刺激點的生活過得來勁!”
名人勵志故事3
南朝時,宋國有個名將叫宗愨。他從小就有膽量,少年時就練了一身武藝,既有見識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結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幾個強盜趁賀客剛散之機,突然來打劫。宗愨毫不畏懼,挺身而起,擊退了強盜。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問他:"宗愨,你長大后準備怎么樣?請說說你的志愿。"宗愨應聲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他叔叔聽了這句極有氣魄的壯語,很是高興,滿意地贊許說: "好孩子,志向遠大的人,正應如此!"
宗愨長大后,當過振武將軍、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職,曾率軍遠征南方的林邑國,大獲全勝,建立了一些功業(yè)。 -德育名人小故事
他少年時所講的"乘長風破萬里浪"這句話,極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有為少年的遠大志向,成為激勵人們立志奮進的不朽名言。
名人勵志故事4
他是詠春拳的創(chuàng)立者、李小龍的師父,他的成就不在霍元甲之下。要不是近期甄子丹主演的電影《葉問》熱映,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其實,葉問的故事并不比黃飛鴻他們平淡。他曾當街與軍閥較量,以大拇指把對方的左輪手槍輪芯壓曲,使其不能發(fā)射;他曾拒絕李小龍以一間樓換取全套詠春木人樁法的建議,不愿把功夫當商品出售……
武林宗師上街被看作私塾老師
葉問本名為葉繼問,1892年生于廣東佛山,在家族中排行第二。他家在佛山可算是一個望族大家庭,書香世家。
佛山歷來武風尤盛,南派成名的武術大師如黃飛鴻、張鴻勝、梁贊、馮小清……都出自佛山。葉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成了他的關門弟子。師傅去世后,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專研拳技。
葉問個子矮小,大概163厘米,但是他青年的時候身體非常健壯,尤其前臂異常精壯。他晚年時做過一次手術,整個人變得十分瘦削,只有兩只前臂仍像壯年人一樣,這是他數(shù)十年鍛煉的結果。葉問是光頭,但不完全精光,好像一塊天鵝絨。他從不留胡須。
因為是世家子弟出身,葉問從不喜歡像其它的武師一樣“身穿精武裝,腰束紗帶,腳踏精武靴”的打扮。他頗注重儀容清潔,喜穿深色長衫,即使平時也身著深色中式短裝。葉問舉止斯文大方,如果上街,一般人只會當他是“當鋪里的掌柜先生”或是“私塾老師”,絕對不會想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師”葉問。
民國初年,佛山每年都會舉辦 “秋色”游行盛會,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還有很多來自外鄉(xiāng)的游客。一次,葉問和表妹等一撥人去觀賞“秋色”游行,當時葉問身著長衫和薄底禮絨鞋,個子也不高,看上去就一副軟弱可欺的公子樣兒。途中,遇到一位當時的軍閥排長上前欲對其表妹動手動腳。這時,葉問突然挺身上前,使出慣用的詠春拳手法,對方立馬應聲倒地。一向欺壓百姓的地方軍閥,卻敗在一個斯文書生手下,哪肯咽下這口氣。對方起身拔槍,葉問一個轉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對方的左輪手槍,并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壓左輪手槍的轉輪,竟然把左輪手槍輪芯壓曲,使其不能發(fā)射。
笑言李小龍 “短命”一語成讖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了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得知葉問是詠春拳陳華順門人,立刻拜師學技,并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漸漸地,求技者越來越多。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yè)大廈……使詠春拳傳遍香港每個角落。
1956年,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nèi)拜入葉問門下。李小龍上課相當投入,從不缺課。后來因移民美國,沒能學完所有拳法。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征,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zhí)焐阶?,不但走路時 “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它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所謂“走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并非葉問首創(chuàng),他以此作為笑談而已,沒想到卻“一語成讖”。
依然認 “詠春叛徒”為弟子
葉問是個極寬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教頭那樣,禁止弟子學習或演練其它門派的功夫,認為這是離經(jīng)叛道的逆行。葉問看李小龍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演藝界的叔伯學過功夫。葉問認為這不是壞事,因為藝人的招式雖是表演給人看,但畢竟是從武術流派中演化而來的,仍有可取之處。 李小龍回香港拍電影之前,已在美國創(chuàng)立截拳道。自他創(chuàng)截拳道后,很多人都視他為 “詠春叛徒”,認為葉問宗師再也不會認他做弟子了。所以李小龍的一些朋友便跟他打賭:由李小龍約葉問師父出來吃一頓晚餐,如果葉問能來,便是他們輸;否則,便是李小龍輸。
于是李小龍打電話給葉問,開門見山地問:“師父,我是小龍呀!我想問您一句,您到底認不認我小龍是您的徒弟呀?”李小龍的話聽起來簡單,但很難回答。葉問如果回答 “不認”,未免顯得小家子氣。葉問若是回答 “當然認啦”,又擔心其它徒弟知道后,會很不滿,會說“難道是因為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名了,您就連一點骨氣都沒有嗎”這樣的話,更擔心一些外人知道后會說三道四。葉問言簡意賅:“認不認隨你呀!”將李小龍?zhí)邅淼摹扒颉庇痔呋厝チ恕?/p>
葉問后來說,他還是認李小龍這個徒弟的。李小龍跟他通完電話后,即“誠心邀請師父吃飯”,前來接他去酒樓。他到達后,才知道李小龍借此與人打賭。這也算是葉問與李小龍之間的一場趣事。
拒絕李小龍以樓換拳譜
葉問十分注重對人才之選擇,他經(jīng)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彼幸粋€徒弟叫郭富,五年的教授,葉問喜歡上了勤奮好學的徒弟。之后郭富失業(yè),不告而別。葉問親自去鄉(xiāng)下找到這個“窮鬼”,手把手地教郭富。在此后的近兩年時間里,葉問經(jīng)常步行幾十里路去郭富的祖屋,繼續(xù)傳授他的詠春拳術,將自己的所有拳譜讓郭富翻抄記錄了一遍。
之后李小龍曾再次親訪葉問,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并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問親自示范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自行學習,但卻被葉問拒絕。很多弟子認為李小龍開出的條件如此優(yōu)厚,師父不接納太可惜了。但葉問曾說,他的意愿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
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師葉問去世,迄今已過三十多年。而其精神永在,為后世門人所敬仰。
名人勵志故事5
東晉時,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時代就胸懷為國立功的大志。
他有個好朋友劉琨,也是一位抱負不凡的人。他們兩個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掌管文書簿籍的官吏)時,對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國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懷著光復河山的報國之志,兩個人夜間同睡一床,經(jīng)常談論國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聽得雞啼。祖狄使用腳踢劉琨說:"你聽聽,這雞啼的聲音是多么激越昂揚,它是在叫人奮發(fā)圖強啊!"于是,倆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寶劍,在雞啼聲中舞起劍來。 "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
后來,祖狄果然領兵北伐,為晉朝收復了許多失地。
名人勵志故事2020錦集相關文章:
名人勵志故事2020錦集
上一篇:名人勵志故事2020精選
下一篇:名人勵志故事2020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