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體育運動 > 武術(shù) > 太極拳 > 八卦掌的歷史

八卦掌的歷史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八卦掌的歷史

  八卦掌又稱游身八卦掌﹑八卦連環(huán)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zhuǎn)為主的拳術(sh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八卦掌的歷史。歡迎閱讀!

  八卦掌的歷史

  “八卦”最早見于《周易》:“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我國傳統(tǒng)武術(shù)中一個風 格獨特的流派,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zhuǎn)為主的拳術(shù)。八卦掌又名“轉(zhuǎn)掌”,以其運動特征為繞圈走轉(zhuǎn)而名。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內(nèi)外兼修。八卦掌大盛于清代咸豐年間,流傳至今不足二百年。

  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傳播者是直隸(今河北省文安縣城朱家務村人董海 川)。 董海川生于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農(nóng)歷十月十三日)在直隸文安縣朱家務村的一個農(nóng) 民家庭里,董氏祖籍山西洪洞,明代遷居河北藁城,后又遷雄縣開口,數(shù)傳后,開口村董繼德始移居文安朱家務。繼德有二子,一名董守信,一名董守業(yè)。董海川是董守業(yè)之子。董海川原名董明魁,自幼喜習文武,嗜武成癖,秉性剛直,豪爽,聰慧過人,好田獵,喜交游。身偉岸,臂長手大,氣力過人,精各種拳械,二郎拳、羅漢功尤甚,且擅 " 以動制靜 " 之技擊。 少時即勇冠鄉(xiāng)里;成年后,技益精湛。

  清咸豐年間 (1851 ~ 1861) ,因事(一說避禍)南游,足跡吳越、巴蜀、江皖。其間曾避亂山中,受道家修煉術(shù)的啟示,遂結(jié)合武術(shù)攻防招術(shù),創(chuàng)編成轉(zhuǎn)掌-八卦掌雛形。 同治四年 (1865) 赴京師,初為清宮宦官,因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引起同仁的猜嫉;后改隸親王府,為散差,不久升為七品首領職。約于進京次年,始收徒傳藝。據(jù)香港版秦天壽主編《董海川與八卦掌》載,一些 “平日所未聞未睹者”不服,紛來較量,如精于羅漢拳的尹福 、擅長摔跤的程廷華、善用連腿的史計棟、以大槍著稱的劉德寬等少壯武豪,相繼敗于海川手下,求為其弟子。又據(jù)《董海川碑銘》載,“十數(shù)武士圍攻,手到皆疲”;“更有劍戟專家,特與公賽,公赤手空拳,奪其械,踏其足,賽者皆靡”;“嘗游塞外,令數(shù)人各持利器,環(huán)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風,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 同治十三年 (1874) ,以老辭退,專事授徒。

  游其門者常數(shù)十百人,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海川教學中,以繞圓走圈為基本功,強調(diào)“百練走為先”,“百練不如一 走”;以操練單式與基本掌法相組合,傳授 “以動制靜”,“避正打斜”、“ 以正驅(qū)斜 ” 的技擊原則;跟他學的徒弟大部分都是帶藝投師,董公授藝,因材施教,各有不同,留其長處 ,匯入轉(zhuǎn)掌中,使得各弟子的掌法、套路、器械的練法各不同。如(程廷華的龍爪掌、 尹福的 牛舌掌等),到第二代傳人就出現(xiàn)了各個派系如: 尹派八卦掌——尹福 程派八卦掌——程廷華 梁派八卦掌——梁振甫 史派八卦掌——史 計棟等等,各派系逐步形成武林的又一大流派。 八卦掌特點是:以掌為主要技擊手段,行掌、走勢,擰、裹、鉆、翻,勢勢相承,連綿不斷 以沿圈走轉(zhuǎn)為主要運動形式,掰、扣、走、轉(zhuǎn),行步如趟泥,邁步形如剪;勁力剛?cè)嵯酀?如 浪之起伏,沉厚連綿,內(nèi)外兼修,風格獨特。主要傳人有尹福、程廷華、史計棟、馬惟祺、宋 長榮、樊志勇、劉鳳春、梁振圃、魏吉祥、孫天章、劉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馬存志等。 董海川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遷葬于京 西萬安公墓,有碑銘數(shù)幢環(huán)墓前后,后世編有多種崇尚其武功的傳奇故事或小說,使其生平及八卦掌淵源染上一層神奇色彩。

看了“八卦掌的歷史”文章的人還看了:

1.八卦太極拳的歷史演變

2.談八卦掌的勁

3.八卦掌的原理

4.八卦掌的基本步法

5.八卦掌的要求

72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