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體育運動>武術>太極拳>

張三豐太極拳理論簡介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提起武當山大家就會想起張三豐太極拳,張三豐太極拳不得不說是太極拳中的精髓,其在太極拳的特點基礎上結合了自己的學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張三豐太極拳簡介。歡迎閱讀!

  張三豐太極拳簡介

  張三豐的武術可以說在武術界也是響當當的,張三豐創(chuàng)編了太極拳不僅使自己延年益壽,其總結的一套拳法對現代人也是頗有收益啊。

  張三豐,元明之際武當山著名道士。史書記載,張三豐,名張全一,字玄玄,號三豐。遼東懿州人。豐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或處窮山,或游鬧市……書經目不忘,凡吐詞發(fā)語,專以道德、仁義、忠孝為本。

  “所以心與神通、神與道一、事事皆有先見之理也”?;蛉迦找徊停騼扇乱皇?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云臥雪,行住無常,“人皆異之,咸以為神仙中人”。

  武當道教煉丹術源遠流長,著重在內丹的修煉。內丹是利用呼吸吐納的功法修煉,練氣為丹,這樣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張三豐內丹造詣深厚,他在《大道歌》中稱“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先修心,心定自然丹信至,性情然后藥材生。

  形象地描述了內丹由煉化精氣、金液還丹、采藥封固的形成過程。張三豐內丹著作甚豐,《金丹要旨》、《金丹秘訣》、《金液還丹歌》、《無根樹二十四旨》、《地元真仙了道歌》等明代即已刊行。后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共八卷。

  張三豐不僅內丹造詣甚深,而且武功高強,兼擅拳劍。他根據道教理論中的“道法自然”、“守柔處雌”等理論,把道家的內丹功、養(yǎng)生家的導引術、武術家的拳法、軍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編創(chuàng)和演化。

  做出了集大成的貢獻,創(chuàng)造了以內丹為體、技擊為用,養(yǎng)生為首、防身為要,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借力打力、后發(fā)制人的具有獨特功理功法、運動體系和形式的武當內家拳。明清以后武林多稱張三豐為武當內家拳、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

  經過歷代宗師的繼承發(fā)展,武當武術成為中華武林的一重要流派,并在民間逐漸傳播開來,影響深遠。

  張三豐于明朝初年入武當山,拜玄帝(真武大帝)于天柱峰,并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結草廬,供奉玄帝香火,另在黃土城卜地結草庵,名“會仙館”。他曾經對山中耆舊說:“吾山異日與今日大有不同矣”。

  后來,明太宗果然大修武當山,封武當山為五岳之首,曰“大岳”。

  明洪武二十二年,張三豐離開武當山,不知去向。當年湘王朱柏朝謁武當山,尋張三豐不得,寫有《贊張真仙詩》一首,詩云:“張玄玄,愛神仙。朝飲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巖之紫煙。好山劫來知幾載,不與景物同推遷。

  我向空山尋不見,徒凄然!孤廬空寂大松里,獨有老彌松下眠”。

  明洪武二十四年,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因張三豐聲名遠播,故特意叮囑使者:“有張玄玄,可請來”。但終未找到張三豐。

  明太宗朱棣入繼大統(tǒng),非常想把民間影響很大的“真仙”張三豐“延請詣朝”,多次派人尋訪。并有致張三豐《御制書》:“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豐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范。嘗遣使致香奉書,遍詣名山虔請。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神妙莫測。朕才質疏庸,然而至誠愿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拱俟云車鳳駕,惠然降臨,以副朕拳拳之懷,敬奉書。永樂十年二月初十日”。由此可見他渴見及仰慕張三豐的心情。

  久尋不見,于是明太宗朱棣下詣在武當山專為張三豐建“遇真宮”,塑銅像供人朝拜,并派官員灑掃。至高無尚的皇帝為一名武當道士專門建廟禮奉,這在中國道教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集大成者張三豐

  在張三豐之前,有東晉時代的葛洪創(chuàng)“太極法術”“太極秘法”;有南北朝時代梁國人韓拱月所創(chuàng)“小九天雛形太極拳”;有唐代隱居道上許宣平的“蘭十七式太極拳”;有李道子創(chuàng)“俞式太極功”。

  有明代俞蓮舟創(chuàng)“先天拳”;民間則流傳有“粘沾拳”“摸魚拳”“綿拳”等。張三豐對上述拳法進行提煉升華,將道家哲理融會貫通于太極拳技之中,創(chuàng)造了一套以“太極十三勢”為代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武當內家拳。

  與佛教少林拳并稱中國武術兩大奇觀,從而使太極拳名震江湖,廣傳于世,形成了武術史上“南尊武當,北崇少林”的局面。由此觀之,在太極拳史上,張三豐實有集大成之功。這些有史料可尋的太極拳傳承脈絡,正是張三豐原式太極拳的淵源和線索。

  張三豐太極拳理論

  張三豐生平及其創(chuàng)拳立派情形

  張三豐其人,傳說不一。據《明史方技傳》中的《張三豐傳》記載,他是遼東懿州(今遼寧義縣)人,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義號玄玄子。祖籍江西龍虎山。長相“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

  平常不修邊幅,寒暑唯一衲一蓑,人稱“張邋遢”。行蹤飄忽不定,處事怪異,書經目不忘,善嬉諧而旁若無人。曾屢次云游武當山,在山上“創(chuàng)草廬居之”,煉丹,行拳。后又入四川青城、鶴鳴諸山訪道求真。

  張三豐一生著述頗豐,其傳世之作較為可信的有《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張三豐與其徒在武當山修道,明成祖專為他營建武當官觀,所以其丹法流傳了下來,稱“武當道派”。

  其特點有五

  1、崇祀“真武大帝”,奉真武大帝為祖師

  真武大帝為北方七宿之神,其像為龜蛇,足道教信奉的北方大神。武當山自古就是道教奉祀真武之神的道場。

  2、以“太極”學說為根本教義

  張三豐的丹道思想源于陳摶學派,以“無極而太極”立說。其《大道論》一文,系統(tǒng)闡述了太極分陰陽、逆用陰陽、順則生人、逆則成仙的丹道思想,認為天地足一太極,人身也是一太極,識得此天地之太極、人身之太極,即可行拳煉丹證成道果。

  3、先雙修而后清修的內丹實踐過程

  張三豐的丹法屬于內丹雙修派系統(tǒng),以《玄機直講》《玄要篇》《無根樹》為代表。其煉法稱“神仙栽接法”,以雙修煉采“外藥”,以清修煉養(yǎng)“內藥”。外藥在造化窟中而產,內藥在自身關元氣穴中而生,內藥是精,外藥是熏;內藥是性,外藥立命,性命雙修,方合神仙之道。叫代中期以后,武當道派并入全真龍門派,雙修法因不合全真北宗之旨而失傳,至此時起,清修取代了雙修。

  4、創(chuàng)“武當內家拳技”,形成道教武術派

  道教史卜多習武之人,如道士王重陽曾巾武舉、白玉蟾任俠好武,但直至武當道教興起,才形成道教武術派。武當內家拳技是道教史上之一絕,其創(chuàng)始之首功當推北宋武當道士張三豐。

  張三豐因觀鵲蛇之斗,忽有會心,遂編演而成太極拳。清代黃百家的《內家拳法》所涉及到的《王征南墓志銘》《寧波府志-張松溪傳》等相關文章均認為張三豐是武當內家拳的奠基人。

  5、以《道德經》為刨拳的理論基礎

  張三豐汲取了道家、儒家的哲學思想,并以道家為主干,攝取傳統(tǒng)醫(yī)學、兵法知識.運用太極說、剛陽說、五行說、八卦說來高度概括武當內家拳的拳理、拳技、戰(zhàn)略戰(zhàn)術,從而形成了獨到的武當內家拳見解。

張三豐太極拳簡介相關文章:

1.張三豐原式太極拳的簡介

2.張三豐太極拳內功介紹

3.張三豐太極拳的六大好處 張三豐太極拳的作用

4.張三豐原式太極拳的步法結構

5.張三豐24式太極拳教學

6.侯氏太極拳的簡介

143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