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體育運動>武術>太極拳>

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由于太極拳的好處被科研證實,很多人都喜歡跟著56式太極拳教學學習,簡單易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歡迎閱讀!

  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

  56式太極拳教學是太極拳教學中最經典最有意義的課程,學習56式太極拳有強健骨骼的作用。

  一、“骨升肉降”的感覺

  “骨升肉降”是指習拳者骨架挺拔上撐的同時肉體松柔下墜的感覺。人屬于地球生物,肉體自然會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夠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撐,所以說“骨升肉降”是人類克服地球引力進行運動的必然。

  然而在練拳中是否能具有“骨升肉降”的感覺卻是另外一回事情,只有當你的身心真正放松下來后才能體會這種感覺。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一動無不動的全身運動,通過練習太極拳能讓松弛的肌肉再次緊湊,提高身體的柔韌性。

  心意拳大師解鐵夫先生將“骨升肉降”的感覺形象地比喻為“玉樹掛寶衣”,“玉樹”指人的骨架,挺拔向上;“寶衣”指人的肉體,松柔下垂。最妙在一個“掛”字,它不僅喻示了骨的堅挺和肉的松垂,還揭示了行拳時骨與肉之間的關系骨肉分離。

  “骨肉分離”是行拳時骨升、肉降、關節(jié)松的感覺,如同脫骨扒雞,只要將雞骨架提起來一抖,雞肉就會離骨脫落。擁有這種感覺,說明你的肌肉沒有緊裹在骨骼上,已經處于放松態(tài)。

  這種感覺其實是源于練習者對于松的掌握。在松的時候,要保持骨架的挺拔,才能保證身體處于松而不懈的狀態(tài),這其中也包含了剛柔并濟的原則,因而骨升肉降的感覺既是松的表現,也是學習剛柔并濟的基礎。

  經常有人身體的某處關節(jié)疼痛等,但是通過練習太極拳卻有明顯的療效,經檢查發(fā)現,骨質密度也有增加。

  為了尋求“骨升肉降”和“骨肉分離”的感覺,預備式時,我們可以將自己的骨架想象成一根竹竿,隨著緩緩的吸氣,將骨架從下到上(腳→腿→脊柱→頭頂)象竹竿那樣節(jié)節(jié)豎立起來,虛領頂勁,百會接天。

  然后保持住竹竿的挺拔狀態(tài),隨著緩緩呼氣,將肉體想象成濕漉漉的風衣掛在竹竿上,從上向下層層下墜,氣沉丹田,涌泉入地,從中體會“一領百沉”那種對拔拉長的舒適感。

  在行拳中,我們還要做到“三松三豎”松肩豎頸,松胯豎脊,松踝豎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覺保持貫穿套路始終。

  二、“自身重量”的感覺

  “自身重量”的感覺是指行拳時我們覺得四肢如同負重。由于人生來就在地球引力下運動,以至對自身肢體的重量失去察覺,我們只有在體外荷重時(如拎一桶水)才會有負重感。

  如果你在行拳時感覺到四肢的沉重,就說明你的身體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狀態(tài)越好,肩、胯關節(jié)松開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會越大。

  這種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體受重力作用的結果,所以拳論有“由松入沉”的說法,可見“沉”是對“松”的驗證,正如楊澄甫先生所說“如能松透即是沉”。

  我們可以通過“起勢”來找一找“手臂重量”的感覺,兩腳開立,松開肩關節(jié),好像肩部水管的閥門被打開,隨著呼氣水慢慢從肩流至肘、腕、指,使兩臂松軟軟、沉甸甸地掛在肩膀上,身體重量下沉通過兩做入地。

  隨著吸氣,靠腳下之反彈力上傳到腰脊將兩臂掤挑起來(此時萬不可用肩臂之力平舉),完成兩臂上掤,這時你會感到手臂的重心位于小臂處。兩掌下按時,減弱腰脊的掤挑之力,隨著呼氣使兩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緩緩沉落。

  臂膀不用力還要抬起手臂,慢慢就能練出手臂的沉重感;當你有了手臂的沉重感之后,將手臂的重力下移至腰脊,練習腰跨的松沉勁,達到身臂合一;當自身重力最后下移到腳下時,你就能練出了太極拳整體的松沉勁。

  三、“脊柱行拳”的感覺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為主動、以手腳為從動的行拳方式。學拳初期,是用手腳來打拳,使的是局部力和僵力。進而學會了以腰帶臂,發(fā)揮腰部的樞紐作用。

  隨著功夫的加深,“腰”會逐漸成長。先是與胯連成一體,以腰胯來帶動手腳,接著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個連接百會和會陰穴的身體中軸線(也稱“中垂線”。

  臂和腿好像牽掛在身體的中軸線上,行拳時四肢在中軸線的帶動下運動,起于中軸線,終于中軸線。武式太極拳家郝少如對此比喻說:“好象是一個大人挽著四個小孩走路,走到哪里小孩總是牽在大人的手里。”

  動手不動腰為僵手,邁步不用腰為死步。上肢要體會“以腰帶臂”的感覺:雙臂隨著脊柱運動而做被動性運動,臂膀只是脊柱與手之間勁力傳送的通道;下肢要體會“步隨身換”的感覺:雙腿隨著脊柱的運動做虛實變換,虛時輕若飄帶,實時重如泰山。

  事實上,如果練習者能夠做到脊椎行拳的話,那么自然也就能夠做到全身的放松。這是因為在平時,人們往往是通過四肢來進行運動,因而如果不用脊椎行拳,那么身體就不可能放松下來,反之就能夠很順利的放松肩胯。

  在太極拳中脊柱有三種運動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轉動和前后張弛。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體脊柱的S曲線得到適當的調直,可以糾正頭頸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轉動”是太極拳形成圓弧動作的動力源,是以脊柱帶動四肢運動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張弛”是說脊柱如同弓背,隨著拳勢的蓄發(fā)開合而含送張弛,蓄勢時脊柱隨著吸氣微微后弓,稱為“吞身”;發(fā)勢時脊柱隨著呼氣微微前弛,稱為“吐身”。

  行拳時脊柱隨著拳勢開合變化和拳勢呼吸呈現出節(jié)律性的張弛,這是形成太極拳開合鼓蕩的動力源。

  脊柱是人體的骨髓寶庫、血液產地、神經通道和運動支柱,目前人類有85%的疾病都源于脊椎病變。如果我們能夠堅持“脊柱行拳”,就可找回脊柱富有青春活力的彈性勁,不僅于健康大有裨益,同時還為習練太極拳“周身一家”的整勁打下基礎。

  四、“周身一家”的感覺

  “周身一家”是指行拳時“一動而無有不動”的整體運動。太極拳中不存在身體的局部運動,不單是舉手投足,就連一個呼吸、一個眼神,甚至于一個意念,無不是太極拳整體運動的組成部分。

  這種整體運動觀,是太極拳區(qū)別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運動項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習慣是能用局部力量完成的事情絕不動用全身。

  譬如我們去推一扇小門,只用手臂的力量即可,只有在推一部汽車或者進行拔河比賽時才會形成“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發(fā)力鏈。

  可見,習練太極拳就要改掉長期養(yǎng)成的使用局部力的習慣,使四肢任何細微的動作都能在腰脊的帶動下完成,做到周身一家。

  楊澄甫曾強調過:“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拳。”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肢體,它最喜歡獨立運動,所以我們練太極拳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體會一下“太極無手”的感覺。

  初期階段是練形,要體會“太極無手,腰便是手”的感覺,也就是上述“脊柱行拳”的感覺。中級階段是練氣,應體會“太極無手,氣便是手”的感覺,要求呼吸能夠順應拳勢的變化,使呼吸和動作相輔相成、互引互隨,身體有開合脹縮感。

  高級階段是練神,須體會“太極無手,神便是手”的感覺,要求做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使神意、呼吸、動作三者相合,意到、氣到、力到。

  全身關節(jié)放松且節(jié)節(jié)貫串,像是由根根竹節(jié)穿起來的玩具蛇,筋肉化僵為柔,身體像是一個具有彈性的柔性渾圓體,隨著拳勢的變化而開合鼓蕩,產生“身如氣囊”的感覺。

  五、“身如氣囊”的感覺

  “身如氣囊”意為行拳時身體如同一個充了氣的大氣球,隨著拳勢的蓄發(fā)、開合變化而脹縮鼓蕩。

  蓄勢時,體內能量流(“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體有收縮感,此過程稱為“合”,屬陰;發(fā)勢時,體內能量流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有膨脹感,此過程稱為“開”,屬陽。我們把身體隨著拳勢蓄發(fā)變化產生連續(xù)的、有節(jié)律的脹縮感稱為“開合鼓蕩”。

  行拳時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在風中搖曳的充氣卡通人,所不同的是:充氣人在隨風“飄蕩”,而我們則是隨著拳勢變化在脹縮“鼓蕩”;充氣人輕浮無根,而我們則是上虛下實,沉穩(wěn)中顯輕靈。

  身如氣囊的脹縮感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掤勁”,“開合鼓蕩”就是體內掤勁充盈變化的結果。

  掤勁是剛柔相濟的彈性勁,是具有球體感的膨脹勁,是太極拳捋、擠、按、采、列、肘、靠等所有勁力的“母勁”,因此太極拳又有“掤勁拳”之稱。太極拳掤勁的鼓蕩、充盈程度標志著習拳者功夫的深淺,對技擊和養(yǎng)生效果影響極大。

  56式太極拳養(yǎng)生作用主要原理

  1、壯源頭

  腹式呼吸(熟練后主要是與動作相協調的逆腹式呼吸),呼吸深長有利渾身有充足供氧。

  2、暢氣血

  動作緩慢而又整體的運動方式,體力強的可以盤低架加大運動量,體力弱的可以盤高架,都可以渾身運動到,氣血暢通,對廣泛的受眾有很好的養(yǎng)生適應性。

  3、強整體

  符合傳統(tǒng)文化哲理的陰陽學說等,講究對稱運動,身備五張弓,動作節(jié)節(jié)貫穿、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動作圓轉如意等,太極拳鍛煉并不是針對某些病或某個局部起作用的特異性療法。

  而是以改善人體整體機能狀態(tài)、提高人體素質為根本目標的鍛煉方法。

  4、重意識

  注重意念引領,用意不用力,不斷鍛煉神經系統(tǒng)對全身每處微小環(huán)節(jié)的精細指揮,提高了神經系統(tǒng)的敏感度 ,當然,這種訓練如果有教練指導拳招實用的應對及變式可能,也可以包括了技擊對敵的意識養(yǎng)成。

  5、適健身

  人的身體是個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太極拳除了前述的可適應不同情況的受眾外,其訓練內容包含了盤架子、站樁、推手等豐富內容,站樁和定勢動作經過教練幫指點調樁、試力等,可以達到更好的渾身協調動作,全身整體都獲得鍛煉的健身目的。

  6、怡心境

  太極拳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哲理理論支持,對松、靜、空、靈的追求,有利于通過鍛煉的全心投入,陶冶超然脫俗的心境。

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相關文章:

1.李德印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56式

2.陳式56式太極拳

3.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4.18式陳式太極拳譜

5.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捷徑

6.陳式太極拳的金雞獨立

7.24式太極養(yǎng)生劍教學

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

由于太極拳的好處被科研證實,很多人都喜歡跟著56式太極拳教學學習,簡單易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歡迎閱讀! 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 56式太極拳教學是太極拳教學中最經典最有意義的課程,學習56式太極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27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