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盧綰要叛變
為什么盧綰要叛變
盧綰(公元前256年-194年),沛豐邑(今徐州市豐縣)中陽里人,西漢時期異姓諸侯王之一。那么,為什么盧綰要叛變?
漢十一年秋天,陳豨在代地反叛,高祖親自帶兵到邯鄲去攻打他,燕王盧綰是高祖的親信,當然要極力配合領導作戰(zhàn)了,他從東北部進攻陳豨。陳豨見勢不妙,便派王黃去匈奴請外援。盧綰審時度勢,為防止匈奴出兵,也派自己的特務兵張勝前往匈奴,出發(fā)時并交代“就說陳豨的軍隊已經(jīng)被我們打垮了,這樣的話,匈奴就不敢貿(mào)然增援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計劃不如變化。出乎意料的是,張勝到了匈奴后,竟然看到了在匈奴避難的原燕王臧荼的兒子。他對張勝的一番話使整個局勢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他說:“你在燕國之所以受到重視,是由于你了解匈奴的概況。漢王先與你們合作對抗叛軍陳豨,等把他消滅了以后,漢王回過頭來就該收拾你們燕國了,到時候,你們哭也找不著調(diào)啊!你聰明的話,就按兵不動,并暗地里與匈奴聯(lián)合,給自己留條后路,豈不更好?”
就這樣,張勝覺得是那么回事,就叛變了,并要求匈奴幫陳豨打自己居住的國家燕國。燕王盧綰懷疑張勝叛變了,就建議高祖逮捕他??蓮垊倩貒螅炎约号炎兊脑v述了一遍,盧綰聽了,茅塞頓開。便在高祖面前給張勝圓了謊,并找了幾個替死鬼殺掉了事。
從此以后,張勝就給匈奴當起了間諜,盧綰也積極配合他的工作,幫助陳豨長期流亡國外。后來由于陳豨的副將投靠了漢王,他把盧綰等人都供了出來。盧綰非常害怕,于是帶領一家老小逃到了匈奴。一年多以后,最終客死他鄉(xiāng)。
盧綰和高祖既是世交,又是發(fā)小,彼此之間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與患難,按常理來說,他對劉邦的感情應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被撼動。那為什么聽了張勝一席話之后,馬上就恍然大悟了呢?難道說他們幾十年的交情,還不及張勝的不爛之舌嗎?盧、劉二人的關系就真的這么脆弱嗎?
非也,盧綰不是不重感情,也不是不愛自己的家園,而是他從高祖身上看到了比權(quán)欲更可怕的東西,那就是自私和貪婪——“狡兔死,良犬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正因為他與劉邦相處的時間長,所以他才更明白這幾句話的深刻含義,更明白自己身邊潛伏的危機。盧綰是個有智慧的人,他從韓信,及彭越的慘遭不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高祖為什么遭到“發(fā)小”盧綰的背叛?不難看出,盧綰在劉邦那兒,完全沒有安全感。他認為,與其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活,還不如瀟灑走一回。盡管他也懷念故土,但他的離開,卻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不像淮陰侯韓信被滅三族。
盧綰史書記載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記載了韓王韓信(不是淮陰侯韓信)、盧綰、陳豨三個人。這三個人原來都是劉邦的親信部下,和劉邦的關系都非常好,盧綰更是和劉邦世代友好,而且能“出入臥內(nèi)”,“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但最后他們都舉旗反叛,并且大都勾結(jié)匈奴,以和漢朝對抗。司馬遷通過這篇傳記來說明:世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