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冬至節(jié)氣的經(jīng)典詩句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脑娋浒?詩句具有精煉、集中,節(jié)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句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描寫冬至節(jié)氣的經(jīng)典詩句,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描寫冬至節(jié)氣的經(jīng)典詩句
1、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韋應(yīng)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已懷時節(jié)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云罷,還齋夜方闌。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yīng)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2、冬至宿楊梅館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
若為獨宿楊梅館?冷枕單床一病身。
3、朔旦冬至攝職南郊,因書即事年代
唐·權(quán)德輿
大明南至慶天正,朔旦圓丘樂七成。
文軌盡同堯歷象,齋祠忝備漢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滿,金石交音曉奏清。
更有觀臺稱賀處,黃云捧日瑞升平。
4、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
唐·戎昱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歲長安逢至日,下階遙想雪霜寒。
夢隨行伍朝天去,身寄窮荒報國難。
北望南郊消息斷,江頭唯有淚闌干。
5、冬至日
宋·蘇轍
陰陽升降自相催,齒發(fā)誰教老不回。
猶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隴坂經(jīng)年在,柑摘吳江半月來。
官冷無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潑新醅。
6、奉和圣制冬至
宋·晏殊
吉序冠三正,民時順盛成。
歲穰千畝實,氣爽六符平。
肆樂遵年律,迎長藹頌聲。
云濃燕雁度,雪霽楚蘭榮。
異域梯航集,諸侯篚貢盈。
堯仁敷萬有,同此一陽生。
7、冬至展墓偶成
宋·杜范
至日沖寒掃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噓。
蓼莪恨與云無際,常棣愁催雪滿裾。
誤落世塵驚日月,謾牽吏鞅廢詩書。
回頭更看諸兒侄,門戶支撐正要渠。
8、冬至日天慶觀朝拜,云日晴麗,遙想郊慶成
宋·范成大
淅淅霜風不滿旗,紫煙黃氣捧朝曦。
五更貫索埋光後,萬里鉤陳放仗時。
留滯周南無舊事,布宣漢德有新詩。
豐年四海皆溫飽,愿把歡心壽玉巵。
9、至日早雪時郊祀畢壬寅之一
宋·晁說之
客中至日百懷忘,欣喜遙瞻上帝鄉(xiāng)。
雪覆紫壇天意得,風生絳節(jié)頌聲長。
舊游鵷鷺渾如夢,寂對山河忽若狂。
罪籍半除猶望赦,漁陽遺種被恩光。
10、小歲日對酒吟錢湖州所寄詩
唐朝:白居易
獨酌無多興,閑吟有所思。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
楊柳初黃日,髭須半白時。
蹉跎春氣味,彼此老心知。
冬至南北地區(qū)的傳統(tǒng)飲食習俗
1、南方餃子
每年農(nóng)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餃子。
2、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3、狗肉羊肉
從漢代開始,就有冬至吃狗肉習俗。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F(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而在現(xiàn)今社會,吃狗肉的人已經(jīng)漸漸在減少。
4、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紅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紅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zāi)祛病,隨之時間的流傳,這一習俗也被保存了下來。
5、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形狀,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來祭祖,有寄托吉祥和不忘老祖宗的意。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舉杯暢飲,相互聯(lián)絡(luò)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痹谂_灣的同胞一直用這種方式表達過冬至,表達自己不忘“根”。
6、蘇州冬釀酒
姑蘇地區(qū)對冬至這一節(jié)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qū)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tǒng)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qū)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
7、麻糍
浙江和江西的著名特產(chǎn)--麻糍,也是福建人的傳統(tǒng)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因此冬至吃麻滋也成為當?shù)厝说囊环N習慣。麻糍的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是老人小孩皆宜食品。
立冬和冬至的區(qū)別
1、時間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jié)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于黃經(jīng)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jié)”。
2、含義不同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nóng)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立冬后46天是冬至,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俗話說到頭兒了。
3、氣候不同
1)、立冬
我國古代將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jié)氣水已經(jīng)能結(jié)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jié);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xiàn)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磥恚⒍粌H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2)、冬至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qū)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qū),即使在當?shù)刈罾涞?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jié);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绷硗?,冬至開始“數(shù)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shù)九”的第一天。關(guān)于“數(shù)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89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p>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立冬、冬至這兩個節(jié)氣首選的飲食非餃子莫屬。人們在高速運轉(zhuǎn)的生活之余也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氣的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的節(jié)氣是農(nóng)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jié)令風俗實際是農(nóng)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xiàn)代生計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許多生計情趣。
描寫冬至節(jié)氣的經(jīng)典詩句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