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蒸魚尾簡單又好吃的做法
梅菜蒸魚尾是一道以梅菜、魚尾為主要原料的廣東省地方傳統(tǒng)名菜,屬于粵菜系。魚肉頗嫩滑,梅菜香甜惹味,下飯最佳。癥。下面來學習下這道菜的具體做法吧。
做法一
基本材料
梅菜150克,姜1片,蔥1棵,魚尾1條(約500克)。生抽1湯匙,砂糖、老抽各1茶匙,鹽、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
1、下油、糖、干蔥絲炒香梅菜,盛起備用。魚尾洗凈備用。
2、加老抽、鹽于梅菜后,撈勻。
3、放魚尾、姜條、梅菜同蒸10分鐘,蒸好后淋上熱熟油即成。
貼士
1、梅菜要選有鹽黏著表層、黃凈的,這才是甜梅菜。梅菜一般比較多沙,要徹底洗凈,洗完后最好浸一段時間。
2、蒸魚時將蔥放在碟上,再放上魚尾,筷子墊著魚尾可使火均勻,魚會較易熟。
做法二
原料
魚尾1條(約1000克),梅菜150克,干辣椒段35克,干淀粉80克,雞蛋1個,精鹽6克,味精2克,雞精2克,胡椒粉2克,老抽10克,白糖5克,料酒10克,姜末10克,香蔥15克,色拉油適量。
制法
1.尾治凈后,切條狀,加精鹽、料酒、味精、雞精腌2個小時后,加雞蛋、干淀粉拌勻后投入燒至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色澤金黃控油,然后擺入扣碗中備用。
2.鍋內放少許油燒熱,下姜末、干辣椒、梅菜炒出香味,淋入少許水,調好味后,蓋在炸好的魚尾上,放上香蔥,用保鮮膜封好口,上蒸20分鐘,反扣在盤中即成。
特點
色澤醬紅,香氣撲鼻,香辣味濃。
梅菜的起源發(fā)展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特產,又稱為“惠州貢菜”。鄉(xiāng)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jīng)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肴,在惠州以矮陂為中心的鄉(xiāng)鎮(zhèn),梅菜種植面積已達6萬多畝,年產量超過10萬噸。于1995年被農業(yè)部授予“中國梅菜之鄉(xiāng)”的美譽,在矮陂鎮(zhèn)有近四百年的種植歷史。并于2004年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關于“惠州梅菜”原產地標記的評審。梅菜與芥菜屬同一種類,外形相似。因其對氣候的要求較嚴,一般只在秋后入冬時分種植,收成后用鹽經(jīng)特別的工藝腌制而成,是國內少有的一個蔬菜品種之一。腌制好的梅菜外觀黃中帶青,有少量鹽分淅出,手感柔軟,有濃郁的梅菜沉香味道,清脆爽口。
梅菜的傳說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瓜分中國,英帝國主義派遣大批傳教士進入我國進行文化侵略,矮陂古村北面靠近公路旁的山坡上建起一座英式樓房,屋頂錐形,問窗上面呈半圓形,當?shù)厝朔Q“番鬼樓”。樓內住有一個名叫約翰的英籍傳教士,在當?shù)貍鹘淌胀健;\絡人心。約翰偶爾也身著洋服,頭戴禮帽,手持文明棍步入村道、田邊,與當?shù)厍嗄贽r民搭訕閑聊,宣揚天主教教義。久而久之,彼此逐漸熟悉。 一日,約翰邀一群青年入樓喝咖啡,談及英殖民地南洋淘金,大有發(fā)財機會,前途無限!一群青年被約翰說得躍躍欲試。他們經(jīng)過一番思考,終于說服了長輩,決定背井離鄉(xiāng)到南洋去創(chuàng)一事業(yè)。于是選了吉日良辰,帶上約翰的介紹信和地圖,拜過祖先,并包一撮家鄉(xiāng)的泥土,帶一大包梅菜踏上了征途。以肖鵬為首的一群青年經(jīng)過半個月的顛簸終于到達南洋群島中一個叫吉嶺雞籠埔的地方安營扎寨,成為開發(fā)南洋的第一代華人。 當時,從大陸各地來的華人數(shù)以千計,初來乍到,水土不服,皮膚過敏,頭昏腦脹;屢屢服藥仍未奏效。萬般無奈,只好朝北焚香,遙請大陸祖先保佑。因為記掛祖先,肖鵬想到過番時從大陸帶來的梅菜。他想用家鄉(xiāng)的梅菜煮水沖涼,說不定能除去異鄉(xiāng)病呢!肖鵬一試,果然靈驗,沖涼后渾身輕松,精神爽快!原來故鄉(xiāng)物產成分與人有某種似血緣般的感應,梅菜果有清熱解毒除煩之藥用價值。經(jīng)肖鵬現(xiàn)身說法,各地僑民紛紛前來索取測梅菜煮水沖涼,僑民們終于戰(zhàn)勝了初來的不適應癥,同時也意識到來自唐山家鄉(xiāng)的梅菜是南洋僑民必備之寶。
梅菜不僅是珍貴佳肴,且是保健祛病之神菜。眾僑民便開展集資,并推選肖鵬為商會會長,每年回國采購梅菜。在春節(jié)后梅菜上市季節(jié),僑民紛紛爭相購買,家家必備。來自祖國的嶺南特產“惠州梅菜”,從此在南洋名聲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