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日記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日記
堅持寫日記,可以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和寫作素材,有助于培養(yǎng)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日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日記篇1
201X年X月X日 X天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蛋糕,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媽媽出了第一題:媽媽今年36歲,你今年10歲,媽媽比你大幾歲?姥姥的歲數(shù)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幾歲?我很快口算出結果,我說:“媽媽比我大26歲,姥姥今年60歲,太簡單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媽媽笑著說:“驕傲了吧?”再來一題:小明今年8歲,他爸爸已經(jīng)40歲了,問再過幾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2倍?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來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媽媽說:“怎么樣,不會了吧?”“讓我再想想,想不出來我不吃蛋糕。”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到一個笨辦法,我可以把他們的歲數(shù)都找出來呀,過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歲,最后終于推算出來過了24年后爸爸的年齡剛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還有更簡便的方法的,接著就給我講起來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齡減去小明的年齡就是若干年后小明的年齡了,也就是32歲,再用32-8=24年就是經(jīng)過的年份數(shù)了。我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呀。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日記篇2
201X年X月X日 X天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 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日記篇3
201X年X月X日 X天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方程,我知道了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shù),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也是等式的性質。
在解方程時,我學會了兩種方法,一種是運用等式的性質,例如:10+ⅹ=15,可以把它想成是:10+ⅹ-10=15-10;一種是運用以前學過的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思考,例如:10+ⅹ=15寫成ⅹ=15-10,計算結果為ⅹ=5。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運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有一次,我姑姑家在裝修新房子,他們要購買一些燈泡,不同的房間購買的燈泡也不相同。姑父列了一張清單,40W的普通燈泡要16個,50W的冷反射定向照明鹵鎢燈泡要4個(裝在客廳里),25W的普通燈泡要30個,節(jié)能11W的燈泡要6個(裝在廚房間、衛(wèi)生間),這些燈泡的功能不同,價格也相差很多。姑父讓我和爺爺去買,給了爺爺400元錢。我們到了燈具市場,那里的燈泡品種繁多,各種品牌的價格也相差很多,真不知該買怎樣的。爺爺對我說:“你來幫我出主意,怎么買?”我對爺爺說:“那必須合理分配。”我們先買普通燈泡,看中40W的普通燈泡和25W的普通燈泡價格相同,每個4元,這樣就花去了46×4=184(元),節(jié)能11W的燈泡價格在12元一個,這樣又化了12×6=72(元),這樣,我們已經(jīng)用去了184+72=256(元),剩下的就可以用在買最貴的冷反射定向照明鹵鎢燈了。這樣計算,4X+256=400,那么4X=144,X=36。根據(jù)這樣的推算,我們有了目標,找差不多價格的鹵鎢燈買,所帶的錢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