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大學排名 >

2017北京大學最新排名情況

時間: 謝君0 分享

  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北京大學每年都能吸引到很多的人來就讀,所以一定要了解好這所大學的排名。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北京大學最新排名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北京大學最新排名

  北京大學2017年全國排名第1名

  在最新的排名數(shù)據(jù)中,北京大學在2017全國大學排名中列于第1名,在2017北京高校排名中列于第1名,北京大學屬于綜合類大學,在2017綜合類大學排名中列于第1名,以上數(shù)據(jù)僅指在全國所有公辦本科院校中的排名。

  北京大學歷年的排名數(shù)據(jù)

  北京大學歷年排名表

  通過上述北京大學排名走勢圖和表格可以得知,相對于2016年,北京大學在2017年全國排名中保持不變;在北京市內(nèi)排名保持不變;在綜合類院校排名中保持不變。

  北京市最佳大學排行榜

  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xiàn)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fā)祥地,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

  北京大學的歷史沿革

  清末/京師大學堂時期

  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推行“戊戌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批準了由梁啟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并任命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管學大臣)。隨后,孫家鼐任命許景澄為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為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fā)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

  京師大學堂是當時中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因此很多學者(如胡適、馮友蘭、季羨林等)認為,北京大學是中國歷代太學(國子監(jiān)、國子學)的繼承者,是古代最高學府在現(xiàn)代的延續(xù),甚至認為北大校史應從漢朝太學算起;另一方面,北大又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是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劃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故有“上承太學正統(tǒng),下立大學祖庭”之說。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fā),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lián)軍打入北京后,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晚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jīng)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創(chuàng)辦于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并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根據(jù)學制,不同程度的畢業(yè)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

  1903年,增設進士館、譯學館及醫(yī)學實業(yè)館。

  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學務大臣,負責統(tǒng)轄全國學務,并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tǒng)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后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余名入學。并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等學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1905年國子監(jiān)停辦時,一批未畢業(yè)的學生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

  1910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開辦經(jīng)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農(nóng)科共七科,設十三學門,分別是經(jīng)科的詩經(jīng)、周禮、春秋左傳,文科的中國文學、中國史學,法政科的政治、法學,商科的銀行保險,格致科的地質、化學,工科的土木、礦冶,農(nóng)科的農(nóng)學,中國近代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終于初具規(guī)模。

  中華民國/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民國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嚴復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長。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已有黃侃、辜鴻銘、錢玄同、馬敘倫、陶孟和、馮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學任教。

  五四運動前后(1916-1927)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這十年,被視為北京大學校史上的一段輝煌期,“奠定了北大的傳統(tǒng)和精神”。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開學,蔡元培在開學典禮上發(fā)表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之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辭退了一批不稱職的中國、外國教師,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nóng)、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鐘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啟修、王世杰等到校任教。此期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著名學者還有黃節(jié)、吳梅、劉文典、陳垣、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馬衡、康心孚等。對有學術造詣、政治上守舊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長。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設立了評議會,將其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評議員由教授選出。后來,又在各學門(系)設立教授會。隨后又設立北京大學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學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已經(jīng)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導教育獨立,認為官僚政客不應干涉教育,“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為此幾次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蔡元培力圖將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將商科并入法科,把工科并入北洋大學。1919年,蔡元培撤銷文、理、法科,學門不再隸屬于科,并改學門為學系,設14個學系。蔡元培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以發(fā)展學生個性,溝通文理。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設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養(yǎng)研究生。這是中國高校最早的研究所。1918年,他創(chuàng)立《北京大學月報》,為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蔡元培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邀請杜威、羅素、班樂衛(wèi)、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講學。1920年,北京大學允許3名女生進入文科旁聽,并在同年秋天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

  1919年(民國八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fā)。北京大學等北京多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羅家倫、江紹原、張廷濟為學生運動三個代表,隨后舉行示威游行。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任游行隊伍總指揮。集會宣讀了北大學生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界宣言》,游行中散發(fā)了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游行學生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軍警當場逮捕學生。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朱家驊、胡適、魯迅當時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fā)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并拒絕簽署巴黎和約,學生運動取得勝利。五四運動后,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率先在中國系統(tǒng)地接受、傳播、實踐馬克思主義,北大成為中國研究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1920年8月,陳獨秀創(chuàng)建上海共產(chǎn)黨小組。1920年10月,李大釗創(chuàng)立北京共產(chǎn)黨小組。中共一大前,中國53名中共黨員有21名是北大師生、校友。

  三十年代(1927-1937)

  1927至1929年間,北大處于動蕩之中,并遭到嚴重摧殘。奉系軍閥攫取北京政權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與北京其他八所國立大學合并為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先將其改為中華大學,復改為北平大學,復改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復校,國民政府于8月6日恢復國立北京大學。

  1930年(民國十九年),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長的蔣夢麟開始執(zhí)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職。蔣夢麟改革北京大學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針“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保脑u議會為校務委員會。

  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動工興建新圖書館、地質館、灰樓學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場;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shù)母纳啤?/p>

  1932年6月,北京大學實行學院制,設文、理、法三個學院,胡適、劉樹杞、周炳琳分別出任院長。

  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于全國高校前列。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時期(1937-1946)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7月底,日軍先后占領北平、天津。9月,北京大學奉南京國民政府令南遷至湖南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的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長沙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全校設文、理、法商、工、師范五個學院,26個系。1938年5月4日,西南聯(lián)大正式上課,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復并開始招生,研究生學籍分屬三校。

  西南聯(lián)合大學辦學條件十分艱苦,校舍緊缺、缺少儀器、資金不足。部分師生不得不兼職以維持生計。盡管條件艱苦,西南聯(lián)大辦學九年間本??啤⒀芯可厴I(yè)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養(yǎng)出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其中90人后來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獎章者共23人),3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政道、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由于交通條件困難、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繕,西南聯(lián)大繼續(xù)辦學一年。1946年5月4日,西南聯(lián)合大學舉辦結業(yè)典禮,聯(lián)大宣告結束。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國立北京大學(1946-1949)

  1946年7月胡適先生由美返國,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長,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復興,“把北大做到最高學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雙十節(jié)在國會街北大第四院禮堂隆重舉行復校開學典禮。胡適先生以其絕高的威望,延攬名師,可謂濟濟多士,萃集一堂。

  1946年,北大聘任湯用彤為文學院長,饒毓泰為理學院長,周炳琳為法學院長,馬文昭為醫(yī)學院長,俞大紱為農(nóng)學院長,馬大猷為工學院長,樊際昌為教務長,陳雪屏為訓導長,鄭天挺為秘書長,設33個學系(其中醫(yī)學系下設18科)、兩個專修科及獨立的文科研究所。據(jù)1946年12月的統(tǒng)計,北大有注冊學生3420人。復員后,北大文、理、法學院得到加強,醫(yī)、農(nóng)學院處于中國頂尖水平。胡適還擬設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勢動蕩未能實現(xiàn)。194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選舉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當選,列中國各大學之首。

  1948年11月,北平被解放軍包圍。國民政府原本計劃讓北京大學南遷,但北大教授會決議不南遷。國民黨擬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派出飛機,希望一批重要學者離開北平南下。胡適、錢思亮、毛子水、姚從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數(shù)學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適校長離平南遷,由鄭天挺、湯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務,但表示“我雖在遠,決不忘掉北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建國后至“”前的北京大學(1949-1966)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師范大學。1952年,政府仿效蘇聯(lián)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科的部分師資并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nóng)學校合并為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北大工學院并入清華大學;北大醫(yī)學院獨立為北京醫(yī)學院(后改為北京醫(yī)科大學);北大地質學系與清華大學等校有關系科﹐組建了北京地質學院(已更名中國地質大學);北大學法律學系并入北京政法學院(已更名中國政法大學)。院系調整后的北京大學遷校址于原燕京大學校址,原來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著名學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學文理兩科在中國長期領先的地位。

  195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223名學部委員中,北大在任教師有28人,居中國高校之首。院系調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原北大法律系已有48年歷史,1952年并入了今中國政法大學),1956年重建圖書館學系,1960年重建政治學系。

  1955年,為了盡快建立中國的核工業(yè)體系,北大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原子能人才培養(yǎng)基地——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國最早培養(yǎng)半導體專業(yè)人才,并在中國計算機研究起步階段就辦了計算機學習班。據(jù)1966年的統(tǒng)計,北大時有在校生近九千人。這期間北大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有百余人后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這段時間,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

  由于政治活動頻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擾。校長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被視為此階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發(fā)表后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運動中,北大七百余名師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開始糾正各種失誤,同年整頓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量。

  “”期間(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發(fā)“五一六通知”,“”拉開帷幕。在康生的策劃授意下,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元梓等七人于1966年5月25日貼出大字報《宋碩、陸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攻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北大校長兼黨委書記陸平、北大黨委副書記彭佩云,指責三人“破壞“””,走“反對黨中央、反對毛澤東思想的修正主義路線”。該大字報曾遭到北大廣大師生的強烈反對,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播發(fā)了大字報。6月,改組后的北京市委宣布撤銷陸平、彭佩云的職務,設工作組代行北大黨委職權。7月,北京市委撤銷北大工作組,江青點名要求聶元梓籌建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簡稱“?!啊薄?。9月,?!啊闭匠闪?,聶元梓執(zhí)掌大權。聶元梓被稱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領袖之一。

  “”期間,北大被稱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頑固堡壘”。北京大學的很多干部、教師被打成“黑幫分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遭受殘酷迫害。據(jù)統(tǒng)計,“”期間北京大學有冤假錯案1000多宗,400余戶被抄家,知名學者饒毓泰、翦伯贊、俞大絪在內(nèi)的60余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設立“監(jiān)改大院”(也稱“黑幫大院”,俗稱“牛棚”),關押干部、教師218人,對其進行迫害。1969年,七千余名北大師生被下放鯉魚洲(位于江西南昌,是血吸蟲疫區(qū))農(nóng)場進行勞動改造。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學開始在陜西漢中建設新的校區(qū)(時稱“653工程”)。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后,北大開始采取“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方法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第一屆入學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總校1676名,漢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學電子儀器廠和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在北大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簡稱150機)。標志著中國電子計算機技術前進了一大步。

  197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建成啟用,是中國當時面積最大、設備最好、藏書最豐富的高校圖書館。

  改革開放后的北京大學(1976-至今)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_”反革命集團,結束了十年內(nèi)亂。在鄧小平同志等領導的關心下,北京大學迅速恢復了學校秩序,并于1978年春迎來了““””后第一批經(jīng)高考錄取的大學生。

  1979年成立力學系,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1983年考古學專業(yè)從歷史學系分出獨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選教授任所長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北大逐步實行了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改革,設立了經(jīng)濟學院等多個學院。設立方正集團、北大青鳥集團等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979年9月,黨中央為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馬寅初平反,并批準教育部任命其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10月1日,學校7000多名師生參加國慶35周年慶典。北大游行隊伍行至天安門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條幅,表達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聲。

  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學校學生與北京其他高校學生自發(fā)悼念胡耀邦。

  1996年10月、1998年5月,北大成為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百年校慶。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賀信中稱:"北京大學是一個名聲顯赫的學術中心。"英國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代表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世界60余所大學的校長高度評價了北京大學百年來形成的學術風氣。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蓋哈爾·卡斯帕爾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北京大學的百年紀念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們在此相聚一堂。

  1999年11月,許智宏院士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學與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y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yī)學專門學校,創(chuàng)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y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y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y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y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yī)科大學,2000年,復又回歸北大懷抱。

  2001年,北大啟動“元培計劃”,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yè),因材施教,分流培養(yǎng)”的辦學方針,實踐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01-2002年,北大先后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物理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環(huán)境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2002年2月,時任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選院士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中國現(xiàn)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們譽為“當代畢升”。

  2014年5月,北大啟動“燕京學堂”項目,為來自海內(nèi)外一流大學的學生開設的一年制“中國學”碩士學位。

  2014年9月3日,《北京大學章程》正式核準、生效。

  2015年10月,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理由是她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

  2016年1月5日,發(fā)布首次自主設計的北大學位證書,于2016年1月起正式啟用。

  2016年5月,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2016年8月29日,學校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舉辦北京大學深圳校區(qū)備忘錄。

  2016年9月20日,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正式揭牌。

  2017年2月20日,學校與英國開放大學正式簽約,創(chuàng)辦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牛津校區(qū),成立北京大學牛津中心和深圳市牛津創(chuàng)新中心。


看過“2017北京大學最新排名”的人還看了:

1.2017北京大學錄取分數(shù)線

2.2017北京最佳大學排名榜

3.2017年北京市大學實力排行榜

4.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

5.2017年北京本科學校實力排名

6.2017中國高水平大學排行榜

287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