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族的飲食文化
貴州苗族的飲食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它特色的飲食,同時每個民族里的每個地區(qū)的飲食也有所不同!接下來就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貴州苗族的飲食文化,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貴州苗族的飲食文化特點
苗族飲食中最具特色的菜是“鹽粘撈”。他們把粒大飽滿的黃豆浸泡,然后拿到石磨上碾,一邊推磨一邊澆水,碾碎黃豆后流成生豆?jié){,然后將生豆?jié){放在紗布上過濾,放到鍋里慢慢熬稠,取出拿到木模上壓制豆腐,然后將青菜等蔬菜切細切碎,趁豆?jié){滾燙并且未完全凝固時倒入,用豆?jié){將青菜等蔬菜燙熟,放入食鹽等佐料,待豆?jié){冷卻凝固成豆腐后取出,放入芫荽、香椒、芝麻等佐料拌食,吃了能祛 內火,清肺醒目,達到食、藥兩用的功效。
飲食文化作為民族文化有機組成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這個系統(tǒng)各個子系統(tǒng)中最顯眼的。“物質的第一性”,怒江流域各個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文化,與各個民族交流、融合、承傳、發(fā)展,在共性中烙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發(fā)掘、保留、革新各個民族的飲食文化,使其營養(yǎng)更均衡,達到食、藥、保健三位一體的功效,是改變民族飲食結構,弘揚民族飲食文化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使民族文化的內涵更為深刻、底蘊更為深厚,為創(chuàng)建旅游精品工程,打好域特色這張牌,將區(qū)位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行之有效的舉措。因此,有計劃、有目的的將一些民族菜肴保留、推廣,使其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強化營養(yǎng)均衡、口感獨特,使其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
大部分地區(qū)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 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 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yǎng),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qū)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肴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fā)酵后,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tǒng)稱酸壇。 苗族 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fā)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制有一種 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 辣椒骨、苗鄉(xiāng) 龜鳳湯、綿菜粑、 蟲茶、萬花茶、 搗魚、 酸湯魚等。
貴州苗族的飲食文化習慣
苗族喜愛用鹽和茶油。貴州一帶苗民多吃酸辣湯菜。烹調方法多為煮或烤。因歷史上受缺鹽之苦,好腿酸菜。壇腿酸菜就有2O多種,例如鹽酸、糟辣、酸辣等。以各種蔬菜、辣椒、糯米為主料胸制的酸菜,可生吃,也可熟食。酸場煮魚是苗家風味名菜,就是用酸湯煮制鮮鯉魚。云南一帶喜歡用嫩玉米或竹筍殼加米湯放壇中捂酸成酸湯,用酸湯煮魚傘肉,或與辣椒、鹽一起泡飯吃,開胃助消化。貴州南人善將魚或肉臘制或掩制。喜歡做酸魚或酸肉。據(jù)說苗家常以膨酸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家庭的富足情況。胸魚是將鮮魚剖洗凈,揉進鹽、辣椒粉,烘烤至半干,密封壇中發(fā)酵,食用時清蒸。香茅草烤魚也很有名,將巴掌大的鮮魚剖洗凈,用蔥、姜、蒜、辣椒、花椒、油、鹽等調成醬狀物,塞入魚腹,外裹香茅草,文火烘烤而成,皮黃骨酥,別有風味。湖南苗家年節(jié)吃肉食品多分部位烹任,例如頭、爪做一碗,肝、舌、肥肉、瘦肉各做一碗等等。云南一帶苗家吃狗時,先將狗用棒敲死,用火燒掉毛。用狗膽拌狗肝吃,狗肚子、肺、腸子煮制后剁細與狗血一起炒,拌入薄荷吃。狗肉要先在土里埋1個小時去掉腥味再煮制。殺了羊后,吃法與狗的相似。鮮羊血往往拌入熟肝、肚、腸及作料生吃。苗族大多會制做辣椒骨,既可佐餐,也可做調料。其做法是以豬骨頭、辣椒、姜、鹽、米酒等青爛發(fā)酵而成。鮮辣甜酥,香味趨郁。
苗家還擅于制做豆鼓、豆腐、灌腸、面醬等。好吃火鍋,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鍋,放進蔬菜、肉、豆腐等,邊涮邊蘸辣椒鹽水吃。
貴州苗族的飲食文化知識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湯菜。酸菜味鮮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時吃新鮮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摻些酸菜或酸湯。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湯煮魚是風味名菜,做法是將酸湯加水、食鹽煮沸,取鮮活魚去苦膽,入酸湯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湯鮮,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臘肉、腌肉、腌魚、魚干、香腸等.其中腌魚是苗族的傳統(tǒng)佳肴。方法是將鮮魚剖開,去內臟,抹上鹽、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壇密封.食時取出蒸熟。此魚具有骨酥,咸辣適度,清香可口的特點。
苗族人還喜歡制作豆腐、豆豉,加工豬灌腸、血豆腐等。愛吃火鍋。苗家男女都喜歡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釀酒。他們自制酒秈,用土產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釀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燒酒、窖酒等。
貴州苗族的飲食禁忌
大部分地區(qū)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yǎng),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qū)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肴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fā)酵后,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tǒng)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fā)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制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xiāng)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生活習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區(qū),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于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苗族的禁忌,據(jù)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產忌:產婦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誤入者,出門時須洗腳,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將產婦的奶水"踩干"。產婦忌吃老母黃牛肉、母豬肉、公雞肉、小魚、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區(qū),忌孕婦與孕婦會面,亦忌去別的產婦家,否則會被認為延長產期。
農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糞歸來時忌見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時若見秧田有魚時忌說魚,否則魚會吃秧根。有些村寨,收獲小米時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問及,忌說"不要了",要說"它們未長大",否則以后小米因傷心而拒絕再長。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聽到前來糟蹋莊稼,只能以"他們父子"來代稱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動土挑水。[2]
喪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區(qū),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認為時辰不對,死者須再要一異性死者相伴。故死時不適,喪家常請巫師念咒"改",同時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內放鐵、銅等非銀金屬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為如是死者在回東方的路上買不了水喝,鐵、銅還會折騰死才。在些苗族地區(qū),村寨死人當天,可上勞動,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則挑柴者會有災難。停柩期間,家屬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內,家中任何東西不得出賣或借人。
美食
糯米飯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為男女老幼喜愛之食品,人們認為吃粘米飯不頂餓,味淡,不及糯米飯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著吃極為方便。凡逢走親訪友的禮品,各種節(jié)日(姊妹節(jié))的主食,多為糯米做成的各種食品。有甑蒸絢白的糯米飯,染成五顏六色的花糯米飯,枕頭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釀酒、長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飯儲之隨身帶去食用。在新媳婦初見翁姑,女婿拜見岳丈時,糯米制作的上述禮品是必備的禮物。
因此,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縣境苗族人民煮粘米時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悶熟。多是按米放水,不濾米湯,群眾稱為“按湯飯”,苗語稱“告翁賀”,食之既不淡味,又有營養(yǎng)。糯米是先用冷水泡發(fā)脹后,過濾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內而食。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常年如此。認為現(xiàn)舂現(xiàn)煮,吃了養(yǎng)人,放久了的米是陳米,吃了不養(yǎng)人。糧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碾兩種,是很早就使用的工具,每戶必備。水碾(有稱水磨的)碾米才是三幾百年歷史,據(jù)傳是外族傳入的。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數(shù)架水碾,也只有在農忙季節(jié)才使用,干旱主要還是依靠石碓舂米。加工方法,把焙籠烘干或日曬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內,用腳踏碓桿后端,使舂桿起落,利用落下的力來舂米,舂好即篩去糠而得凈米。
小黑藥燉雞
在丘北縣境內的苗族村寨,只要家中來了貴客,他們都會燉制出香噴噴的小黑藥雞讓客人品嘗。這一美食不僅香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陰補腎、行血通經”,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為款待上賓的佳肴和大病體虛的滋補良藥。
小黑藥別名草三角楓,屬常年生草本,生長于陰涼潮濕的山地,其根、莖、葉皆可入藥,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療腎虛、腰痛、哮喘等病癥。其燉制出的雞不僅香味獨特、肉嫩湯鮮,而且還具有滋補、治病等特殊功效。
據(jù)丘北苗族村寨的老人介紹,小黑藥燉雞在苗族民間沿襲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原來只是當?shù)孛缱鍕D女產后的滋補品,聽說苗族婦女產后吃一只小黑藥燉雞,產后三天后就可投入正常的生產勞動。由于小黑藥燉雞營養(yǎng)豐富、藥效神奇,后來逐漸演變成了苗家待客的鄉(xiāng)土美食。隨著丘北普者黑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小黑藥燉雞成了丘北菜肴一個頗具特色的亮點,備受當?shù)厝撕屯獾赜慰偷那嗖A。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