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tài)是什么意思含意是什么
新常態(tài)是什么意思含意是什么
“新常態(tài)”,近年來重要的經濟術語,最先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盡管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但“新常態(tài)”在宏觀經濟領域被西方輿論普遍形容為危機之后經濟恢復的緩慢而痛苦的過程。那么,新常態(tài)是什么意思?含義是什么?新常態(tài)英語怎么翻譯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一一解答吧。
提出“經濟新常態(tài)”是什么意思
“新常態(tài)”作為中國高層對經濟形勢的清醒判斷和重要定義,對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有著決定性意義。而《人民日報》的三篇評論恰為人們清晰呈現了“新常態(tài)”下的中國經濟整體面貌和未來趨勢,正如評論中所說,“面對新常態(tài),我們要有冷靜的心、堅定的心和火熱的心,科學認識新常態(tài),積極應對新常態(tài),學會適應新常態(tài),創(chuàng)造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輝煌。”
隨著2014上半年重要經濟數據的公布,輿論對經濟形勢的分析解讀也逐漸升溫。8月5日、6日、7日,《人民日報》連續(xù)三天在頭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態(tài)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以《經濟形勢閃耀新亮點》、《經濟運行呈現新特征》和《經濟發(fā)展邁入新階段》為題,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具體闡釋了“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內容和意義。
今年5月,“新常態(tài)”第一次出現在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中。指出,我國發(fā)展仍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fā),適應新常態(tài),保持戰(zhàn)略上的平常心態(tài)。在戰(zhàn)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7月29日,在和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tài)。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4%。如何看待7.4%的增速?《人民日報》在系列評論中寫道,“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經濟總量增長7.4%,實屬不易。經過30多年高速發(fā)展,中國經濟已是一個巨人,總量基數很大,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經濟增速目標計算,全年經濟增量就約達5萬多億元,約相當于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還能不能繼續(xù)保持那樣的高速度?應該說,是做不到、受不了、沒必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這個目標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夠了。”“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這就要求我們在宏觀調控上既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憂患心’,又堅持戰(zhàn)略思維,徹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保持‘平常心’。”
“新常態(tài)”下,我們國家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要求不再那么“執(zhí)著”,但對發(fā)展質量卻十分看重。
《人民日報》的評論指出:“經濟發(fā)展從過去的傳統(tǒng)粗放轉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xù),這就要求我們在宏觀調控上將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入新常態(tài),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要爬坡過坎,從粗放到集約,從低端到高端,結構調整的任務更加艱巨。”“正因為客觀條件的變化,中國經濟必然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yōu)化,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從隱含風險轉向面臨多種挑戰(zhàn)。”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新常態(tài)”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成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日報》的評論指出:“經濟新常態(tài),需要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經濟發(fā)展的持久動力。從根本上說,就是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讓市場主體真正放開手腳;就是要‘補短板’,把該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就是要‘強實體’,把該給的政策給足,夯實發(fā)展的微觀基礎。”《人民日報》評論認為:“新常態(tài)是新的探索,要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統(tǒng)籌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以改革開路,充分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激發(fā)企業(yè)和社會活力,培育經濟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結構優(yōu)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態(tài)”作為中國高層對經濟形勢的清醒判斷和重要定義,對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有著決定性意義。而《人民日報》的三篇評論恰為人們清晰呈現了“新常態(tài)”下的中國經濟整體面貌和未來趨勢,正如評論中所說,“面對新常態(tài),我們要有冷靜的心、堅定的心和火熱的心,科學認識新常態(tài),積極應對新常態(tài),學會適應新常態(tài),創(chuàng)造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輝煌。”
新常態(tài)英文怎么翻譯
在把“新常態(tài)”作為執(zhí)政新理念關鍵詞提出6個月后,中國最高領導人9日首次系統(tǒng)闡述了“新常態(tài)”。他表示:“新常態(tài)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The "new normal" theory elaborated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ould be one of the hallmarks to be engraved in history by the meetings of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in Beijing.
國家主席闡述的“新常態(tài)”理論將是此次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銘刻進歷史的一個重要標記。
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及“新常態(tài)”(new normal)。此次APEC演講標志著,“新常態(tài)”之論進一步成形。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tài)有幾個主要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the economy has shifted gear from the previous high speed to a medium-to-high speed growth),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升級”(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upgraded),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the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driven by innovation instead of input and investment)。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