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生活課堂>旅游知識>旅游攻略>

泉州旅游攻略2016

時間: 鄭翔794 分享

  泉州這座被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稱為光明之城,在古代有東方第一大港之稱,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真的沒有什么印象,只知道閩南人敢打敢拼做生意一流,閩南語歌曲很好聽,別的都沒有去關(guān)注過。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泉州旅游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泉州旅游線路推薦

  推薦線路(一):舊館驛古街巷——董楊大宗祠——芳草園(崇光書院)——南音藝苑——梨園實驗劇場——源和堂創(chuàng)意園——石筍公園

  (1)舊館驛,顧名思義,它是泉州古代一驛站。自唐代至清的1000多年間,泉州驛站三易其址。最后驛站廢了,此處便演變成為地名和巷名。巷中歷史積淀豐富,文物史跡眾多,有水陸寺、天室池、南外宗正司、元代驛站、明代染織房;有明嘉靖間御史汪旦、戶部侍郎莊國楨府第;有清道光間翰林龔維琳胞弟舉人龔維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嘉慶間進士楊濱海故居、清末狀元吳魯?shù)淖x書處,有汪氏宗祠以及一些近代著名的民居。

  到達方式:步行,就在舊館驛青年客棧邊的舊館驛巷里

  (2)董楊大宗祠:

  舊館驛董楊大宗祠——位于泉州城里古榕里舊館驛南端。董、楊系出姬姓,一脈相承,迨至唐宋,兩族交好,舊館驛內(nèi)的宗祠,是全國僅有的董、楊聯(lián)宗史跡。

  到達方式:步行,舊館驛2號

  (3)芳草園:

  泉州芳草園位于泉州鯉城區(qū)新門街西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已經(jīng)三百多年歷史,是靖海侯施瑯將軍在泉州創(chuàng)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園其中的春園(也稱“芳草園”)。“芳草”是以四季游賞詩文“春游芳草地”立意而構(gòu)思造園,后來荒廢了。據(jù)記載,芳草園以大量草坪為主,它的布局手法,不遜三洲芳草。

  如今,芳草園西側(cè)有一“崇光書院”,是收集了三所閩南大厝的材料拼成的一座典型閩南建筑,十分值得一去。

  到達方式:步行,到達新華路往南走,過了新華路和新門街的的紅綠燈就是

  (4)南音藝苑、梨園實驗劇場:中國首家南音藝苑在閩南泉州落成,藝苑集收藏南音史籍、培訓(xùn)南音人才、表演交流等功能為一體。梨園實驗劇場就在其對面,是泉州主要的地方劇種演出場地。進來也有一些其他劇種的精品劇目和話劇的演出。

  到達方式:步行,就在芳草園隔壁

  (5)源和堂創(chuàng)意園:以“創(chuàng)意“為名的產(chǎn)業(yè)如今在中國比比皆是,有百年歷史的源和堂蜜餞廠老廠房和現(xiàn)代人的玩法相映成趣。漫步“源和堂”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古老的煙囪、青石紅磚的建筑勾起了人們對源和堂百年興衰的鮮活記憶,同時其獨特的建筑美感和鮮明的時代建筑印記又激發(fā)人們的遐想。

  到達方式:步行,南音藝苑往西,北側(cè),原源和堂蜜餞廠內(nèi)

  (6)石筍公園:

  石筍公園位于鯉城區(qū)西南郊,晉江北岸防洪堤外龜山,屬于浮橋街道轄區(qū)。公園于2003年基本建成,占地面積216畝。以公園內(nèi)有歷史悠久的石筍而名。一般認為,石筍是印度教的林伽,是該教以濕婆神生殖器為象征的崇拜物。

  到達方式:步行,新門街往西,就在臨漳門邊上

  推薦線路(二):鐘樓肉粽店——元妙觀——承天寺——海上交通博物館——少林寺——伊斯蘭教圣墓——洛陽橋

  (1)鐘樓肉粽店:

  泉州小吃眾多,大類有肉粽,牛肉,面線糊,小類如元宵圓、菜頭酸,拌面,田螺、土筍凍、潤餅菜等不計其數(shù)。鐘樓肉粽店中仿佛什么都有,但是最經(jīng)典的,就是泉州的肉粽。泉州舊歷端午,幾乎普遍要吃肉粽和堿粽。肉粽的原料,是以糯米為主,其次為配以半瘦肥的三層豬肉,和以其他的配料,裹以竹葉,用細麻繩系緊。肉粽的配料,上等者除了豬肉,還有香茹、栗子、蝦米、蓮子、雞肉、火腿、雪筍等,十分講究。

  (2)元妙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始建于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初名白云觀。唐神龍元年(705年)改為中興觀,不久又改為龍興觀。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易名天慶觀。元貞元年(1295年)改名玄妙觀。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燁之名諱,改稱元妙觀。

  到達方式:步行,過了鐘樓,在泉州市公安局對面的巷子里

  特別關(guān)注:五一小長假去哪里?到福建泉州看布袋戲比賽!第二波布袋戲鬧文都4月30日——5月2日三天,每天上午十點泉州元妙觀前埕,期待大家前來圍觀!劇目選自《武松打虎》等傳統(tǒng)布袋戲片段。

  (3)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區(qū)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jié)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后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復(fù)名“承天寺”。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有榕徑午陰、偃松清風(fēng)、塔無禽棲、瑤臺明月、卷簾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嘯庵竹聲、鸚山暮云、石如鸚鵡十景。

  弘一法師在承天寺養(yǎng)正院講經(jīng)時,曾寫一橫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表達了一個佛教徒的愛國之心

  到達方式:往東街直走,到了南俊路右拐200米就是

  (4)海交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簡稱“泉州海交館”)創(chuàng)建于1959年,原址位于著名佛教寺院泉州開元寺院內(nèi)東側(cè)。1991年2月,新館主樓于東湖街落成。2003年,在主體樓東側(cè)又建成了“泉州伊斯蘭文化陳列館”。目前,新、舊二館總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8萬平方米,陳列面積9000平方米。

  泉州海交館是中國惟一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各種經(jīng)濟、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博物館。它以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刺桐(即Zaitun,泉州別稱)港的歷史為軸心,以豐富獨特的海交文物,生動地再現(xiàn)我國古代悠久輝煌的海洋文化,謳歌中國人民勇于征服海洋的英雄氣概,展示中華民族對人類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貢獻,以及在航海與造船技術(shù)方面的許多偉大發(fā)明。

  目前,該館辟有“泉州古船陳列館”、“泉州與古代海外交通史陳列館”、“泉州宗教石刻館”、“中國舟船世界”、“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陳列館”等固定陳列及1個預(yù)約開放展覽——“莊亨岱藏品館”。在這些展廳中,分別陳列著不少舉世聞名的文物瑰寶,除了一艘迄今國內(nèi)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外,還有數(shù)十根木、鐵、石古代錨具,數(shù)百方宋元伊斯蘭教、古____、印度教石刻,各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160多艘中國歷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數(shù)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

  到達方式:原路返回到東街右拐,在第一醫(yī)院站坐公交車

  (5)泉州南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也稱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脈東岳山下。是一個龐大建筑群體,東至東岳山麓,西至東門護城河,南至東湖,北至伊斯蘭墓地。現(xiàn)存的東禪少林寺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到達方式:海交館出來后坐41路公交車復(fù)線,少林寺演武堂站下

  (6)伊斯蘭教圣墓:明末史學(xué)家何喬遠在《閩書,方域志》據(jù)傳說載,唐高祖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曾派四大門徒來中國朝貢,后留中國傳教。一賢到廣州,二賢到揚州、三賢沙仕謁,四賢我高仕到泉州。

  當時泉州人感念神威法力,托庇安寧,信奉回教者甚多,又因海外交通發(fā)達,所以很多阿拉伯商人便定居泉州,并且與當?shù)厝送ɑ?。就現(xiàn)在泉州一帶的回民還有四萬多人,他們有的還保留著回教的習(xí)慣,有的已經(jīng)漢化,于是三賢、四賢就結(jié)廬在靈山并在此傳教。他們死了以后也就葬在這里,因為夜里常有靈異之光發(fā)出,所以人們就稱之為“靈山圣墓”。當時還沒有清真寺,所以很多人都到這里來禮拜。后來隨著穆斯林教徒的不斷增多,到了宋朝才由阿拉伯人出資建造了通淮銜清凈寺,它是我國唯一保留至今的宋代伊斯蘭教寺。

  到達方式:回海交館(即僑鄉(xiāng)體育館站)多路公交車,一站到達

  (7)大坪山鄭成功公園:

  作為福建泉州市標志性建筑之一的大坪山鄭成功雕塑像,總高為38米,以鋼架外包銅皮鍛造而成,其中駿馬高度達20多米,是目前國內(nèi)最高的銅馬塑雕。臺座8米,內(nèi)為鋼筋混凝土,外為花崗巖壘砌,臺座與山體連為一體,塑像基座周邊設(shè)有觀景臺等設(shè)施。塑像面朝臺灣, 可鳥瞰泉州城全貌。烈日照射下的鄭成功雕像高大威武,構(gòu)成了大坪山頂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線

  到達方式:回海交館(即僑鄉(xiāng)體育館站)多路公交車,一站到達

  (8)洛陽橋和蔡襄祠:原名萬安橋,位于泉州洛江區(qū)橋南村與惠安縣洛陽鎮(zhèn)交界的洛陽江入海口處。是我國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橋。橋未建時只有舟渡叫"萬安渡",北宋時為適應(yīng)泉州海外交通的發(fā)展,陳寵(或稱李寵)于慶歷初首先甃石作浮橋;皇祐五年(1053)四月,王實等人開始建造大石橋;至和、嘉祐間,蔡襄兩知泉州時繼續(xù)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年2月)竣工。橋全系花崗巖石砌筑,長360丈,寬1.5丈。橋上東西兩旁原立有500根欄桿石柱,28只石獅,橋之東西兩側(cè)又建有7亭9塔,南北兩端分立4尊石將軍,建橋中創(chuàng)造了"筏型基礎(chǔ)"、"種蠣固基"和"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 "的浮運架橋法,為橋梁建筑技術(shù)開辟了新紀元。從南宋紹興八年(1138)至清咸豐十年(1860),該橋共進行19次修葺,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宣德六年(1431),晉江池店富商李俊育獨資把橋增高5尺。民國二十一年(1932),十九路軍又把橋增高2尺并加筑鋼筋水泥橋面至二丈以通汽車。橋?qū)崪y731米,寬4。5米,船形墩45座。近年政府撥巨款重修,恢復(fù)原貌。附屬文物有中亭、西川甘土雨亭、昭惠廟、義波祠、蔡襄祠、四尊石將軍、六座石塔、二十六方石碑和"萬安橋"、"萬古安瀾"等摩崖石刻。蔡襄祠位于橋之南側(cè),是南宋慶元年間為紀念蔡襄的功績而建的,現(xiàn)存系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蔡襄撰書153字的兩方《萬安橋記》碑刻(其中一方仿刻)立于祠中,其文章、書法、刻工被譽為"三絕"。

  到達方式:19路公交車橋南站直達,和售票員說要去參觀洛陽古橋

  #來泉州一定要做的十件事#品鐵觀音、學(xué)五祖拳、聽南音、賞梨園戲、看提線木偶戲、吃泉州小吃(包括“安海土筍凍”、“面線糊”、“肉燕”、“湖頭米粉”、新鮮沁脾的“豬血湯”、“洪瀨雞爪”、“菜頭酸”等)、逛古街巷、雙塔下留影、感受多元的宗教文化、體驗閩南民俗。

79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