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
大學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大學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范文一:藝術院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藝術院校大學生因專業(yè)熏陶、成長經歷、學習模式的特殊性,在個性心理上也呈現出與普通高校學生不同的特征。作為處于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自然也面臨著與其他高校輔導員不同的工作境況和工作壓力,因此如何發(fā)揮藝術院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成為值得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藝術院校;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
藝術院校大學生是我國高等院校學生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特殊群體。藝術院校輔導員作為直接面對學生的管理工作者,是藝術院校開展各項學生教育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基礎結構,但藝術院校輔導員自身所面臨的如工作壓力大、學生個體心理差異較大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中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發(fā)揮藝術院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成為值得我們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一、藝術院校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藝術類大學生所學的專業(yè)范疇如音樂、美術、戲劇等都是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形式,長期在這些藝術情景的熏陶下,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及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有別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在普遍性基礎上又具有豐富性、復雜性、矛盾性等獨特的發(fā)展特點。
(一)過于追求個性,缺乏集體心理體驗藝術院校大學生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下,一般熱情開朗,情緒體驗豐富,喜怒哀樂溢于言表,看待問題偏于直接感性;“對于所有表演者來說,得到社會贊賞以及功名有所成就也許是他們心中占絕對優(yōu)勢的需要”[1]。因此他們對流行時尚敏感度高,喜好標新立異,追求個性張揚,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品位;他們的學習模式一般是師生一對一單獨授課或小班上課,個人有較多時間獨立進行專業(yè)練習。以上因素使得他們的思維方式一般以個體為中心,往往特立獨行,追求與眾不同,對個體的內在感受非常重視,“希望別人理解自己,自己卻不能理解和寬容他人”[2]。
(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感性認知占主導藝術類專業(yè)學習一般要求他們情感豐富、氣質熱烈,在舞臺表演或創(chuàng)作中有爆發(fā)力。這使他們感性認知明顯,看待問題趨于簡單直接,想問題做事情富于幻想且思維跳躍性大,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缺乏理性分析和認知,憑個人直覺和主觀感受去判斷,容易產生偏執(zhí)、敏感、沖動等行為傾向。
(三)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矛盾性突出藝術院校大學生在藝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有著堅強的意志力,但在文化課學習及生活上則自制力較差。一般社會上對藝術院校大學生有一種“不愛學習”的誤解,事實上基于對藝術的熱愛,對未來自身發(fā)展的期待,都使得他們在藝術專業(yè)學習上不懈追求,勤學苦練,不畏寒暑,體現出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他們一般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從小投身藝術學習,大部分精力用在專業(yè)練習上,其他事情則由父母包辦,這就使得他們文化課程基礎薄弱,理論課程接受能力弱;在處理具體生活事件中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經不起打擊,容易產生沖動、逃避、自制力下降等心理狀況。
二、藝術院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輔導員工作內容繁雜、壓力大,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時間和精力藝術類院校一般招生規(guī)模較小,教職工人數也相對較少,甚至有的學校輔導員身兼多職。他們的工作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學生工作,還包含了教學管理、藝術實踐等其他工作內容,工作壓力大,在努力完成“硬性”工作后很難騰出時間和精力再開展需要細致觀察、冷靜思考,掌握專業(yè)知識才能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
(二)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力有待提升藝術院校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一對一、小班教學,專業(yè)課教師與學生之間往往形成一種“師徒關系”,他們之間接觸時間最長,學習成長背景相近;而輔導員大部分來自普通高校,所學專業(yè)與藝術相隔甚遠,即便是畢業(yè)于同類院校且專業(yè)背景相同的輔導員其專業(yè)造詣、藝術實踐水平也不能與專職教師相比。因此學生往往因對專業(yè)教師的藝術造詣敬仰而延伸至學習生活各個層面,對專業(yè)教師的話“言聽計從”,卻可能對輔導員的話“入耳不入心”。
(三)輔導員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缺乏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當前藝術院校對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習重視度有所提升,一般都參加了相應的短期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識,但知識的系統(tǒng)性還不夠,尤其是針對藝術類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足,在實際工作中易產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化的傾向,以說服教育為主,對學生易發(fā)的沖動、偏執(zhí)、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心理疏導、情緒調節(jié)方式運用不夠熟練。
三、藝術院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輔導員及院校相關部門應從主客觀方面分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輔導員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其在學生中的影響力藝術類院校的專業(yè)性質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院以教育教學為主,向教學傾斜[3]。這使得投身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相對處于教師系統(tǒng)的較低層次,學生往往更重視專業(yè)導師對其的教育引導。因此首先要關注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職業(yè)規(guī)劃,為他們切實提供良好學習機會和晉升空間,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大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就業(y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增強他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影響力,進而提升他們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與學生專業(yè)導師緊密配合,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基于學生與其專業(yè)導師之間的親密關系,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與專業(yè)教師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專業(yè)學習及個體生活情況;尤其對于需要心理支持的學生可以請專業(yè)導師參與配合,以其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起到較好的疏導和引導作用,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逐步增加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習的時間和經費投入,并合理規(guī)劃出有針對性的知識培訓體系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不僅有助于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對于緩解和調節(jié)他們因經常處理突發(fā)事件,面對各類學生事件心理壓力陡增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大有裨益。同時要針對藝術院校大學生理性分析認知能力不足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要求輔導員參加相關心理調節(jié)方法的學習與培訓,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時發(fā)現和鑒別學生中的偏執(zhí)、焦慮等多發(fā)心理問題,積極有效地在大學生中普及心理調適的簡單方法。并能夠結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及今后工作實際,在高年級大學生中開展發(fā)展性心理咨詢?yōu)閷W生提供就業(yè)心理、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服務。
(四)靈活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等方法,增強藝術院校大學生的集體心理體驗藝術院校大學生思維方式偏于感性,對于偏于理性的理論學習或者討論有抵觸情緒,學習效果不佳。團體輔導作為一種參與性強、主題鮮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則能夠較好地切合藝術院校大學生情感豐富、善于表演等個性特征,利用自編自導心理劇、開展心理素質拓展等活動,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深化情緒體驗,了解他人所思所想,提高人際溝通,克服演出焦慮、理性認知等方面的能力,促使他們在自我意識領域不斷完善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為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動力和支持。(五)在日常工作中貫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大學生管理理念,提高大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增強其自制力和抗挫折能力藝術院校大學生雖個性獨立、不拘小節(jié),但其實他們同樣具備組織策劃、協調管理等方面的素質。關鍵是輔導員要采取有效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以社會實踐、參觀展覽、學術講座等為載體,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熱情參與,在具體實踐中提高他們適應社會、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使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趨于理性成熟,能夠較好地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
[參考文獻]
[1][英]格林•威爾遜.表演藝術心理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200.
[2]祁占平,李真.運用團體輔導增強藝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16):106.
[3]李曄.論藝術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及自我調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5):198.
大學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范文二: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學生的實際需要,脫離學生實際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空乏無力的。隨著貧困生數量的逐年增多,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凸顯,因此,要做好貧困生資助工作,必須把握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問題的特殊規(guī)律,在實踐中優(yōu)化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使其順利完成學業(yè)。
關鍵詞:單親;貧困生;心理健康;人文關懷
關注單親貧困生的心理狀況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是高校實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然要求,對于優(yōu)化貧困生資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單親貧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心理弱勢群體,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擴大,近年來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因此,關注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重視的一項工作。據了解,單親貧困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小城鎮(zhèn),有的來自城市下崗職工家庭,由于家庭有著不可逆轉的變故,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特殊的家庭背景使這些單親貧困生承載著更多的或父或母的期望,過早地背負起生活責任的重擔。高昂的學費、激烈的競爭、就業(yè)的壓力給單親貧困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單親貧困生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fā)群體,超過20%的單親貧困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要在實踐中優(yōu)化貧困生資助工作、促進單親貧困生在心理上脫困,有必要對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深入了解。
一、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必要性
貧困生中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具有更加特殊的情況,他們因為家庭的變故,只靠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供給學費和生活費,如果父親或母親喪失了勞動能力,單親貧困生就失去了全部依靠,生活、學習難上加難。高校在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過程中注重優(yōu)化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題中之義。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根本任務是解決長期困擾單親貧困生成長、成才的心理問題,消除影響其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就業(yè)的心理因素,使其與家庭生活條件好的大學生享有同等的發(fā)展機會。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遠遠落后于現實需求,高校易發(fā)、多發(fā)的單親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極少受到關注。因此,必須通過動態(tài)考察的辦法了解單親貧困生的心理狀況,采取深入的方式摸清單親貧困生以及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有意識地觀察他們的生活和消費狀況,做到心理問題早預防、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使單親貧困生盡快放下心理包袱,實現健康成長。
二、單親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基本特征
“人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人的思想狀態(tài)、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關注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高校貫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必須重視的一項工作。”在民辦高校,單親貧困生心理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民辦高校學生貧富差距懸殊,給單親貧困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心理狀況的任務更為艱巨。據了解,與家庭生活寬裕的學生相比,單親貧困生最突出特點是小群體意識濃厚。單親貧困生從小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當中,長期的生存危機與孤獨感,使單親貧困生走入大學校園開始獨立生活后特別渴望安全感和依靠感,因此產生了小群體意識,對身邊的同學特別是室友產生了心理依賴,所以單親貧困生往往在宿舍“畫地為牢”“抱團取暖”,這必然束縛他們的思維空間和橫向開拓能力,也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仇富心理嚴重是單親貧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在生活水平差異顯著的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多數學生的每月生活費在1200元左右,一些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每月生活費能達到2000元甚至更多,而單親貧困生的每月生活費僅有700元左右。在巨大的貧富落差面前,有的單親貧困生能夠理性地面對,認識到當前的貧困是暫時的,堅信憑著自己不懈努力和真才實學總有脫貧致富的一天;有的單親貧困生能夠坦然面對、量力而行,不與別人攀比;但是有的單親貧困生意志脆弱,經不起艱苦生活的考驗,在高消費的誘惑下心理失衡。自尊心與自卑感交織是單親貧困生心理問題的突出特點。當前,大學生之間的生活水平差異顯著,由于貧富差距的懸殊,導致了大學生在生活消費上互相攀比,這種現象加劇了單親貧困生的自卑心理,表現得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沉默寡言。據了解,單親貧困生雖然生活貧苦,但是他們當中多數人自尊心強,在學習中爭強好勝,不甘落后,害怕被別人瞧不起;但是由于單親且家境貧寒的特殊狀況使這些單親貧困生具有較強的自卑感,特別在意同學、老師和身邊的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甚至老師和同學無意間開玩笑都可能引起他們的變化,使他們感到這是在議論、譏諷自己。正因為如此,單親貧困生在勤工助學的選擇上都愿意選擇家教等體面的兼職,不屑于從事幫廚、推銷、打掃教室衛(wèi)生等體力勞動。不少貧困生寧可打工維持生計也不愿意申請助學金,原因在于不愿意讓同學知道自己單親的家庭情況,無形之中為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單親貧困生或多或少都有愛慕虛榮的心理,單親貧困生多數羞于言貧和懼怕別人瞧不起,不愿被貼上貧困的標簽,不愿讓同學、老師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為了讓同學瞧得起,維護自己的“尊嚴”,不惜四處借錢擺闊:買高檔平板電腦、買蘋果智能手機、吃穿講名牌,在聚會時大把花錢強裝“老大”,這種自欺欺人的文飾心理雖然滿足了自己一時的虛榮心,但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一旦事后平靜下來,往往會導致更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
三、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策
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要滿足其多方面的精神、心理和情感需要,高校要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的工作來解決,不僅要通過心理輔導改善其心理狀況,而且要通過思想上的勵志教育,使單親貧困生能正確認識自己,以奮發(fā)有為的態(tài)度經受住考驗、克服困難,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咨詢體系、教育引導措施、家校合作、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等多個方面加以改進,不斷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斷改進貧困生資助工作方式方法,促進貧困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高校要從學情實際出發(fā),下大力氣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使單親貧困生能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促進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帶著對學生深厚的感情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積極關注單親貧困生的心理狀況,唯有如此,才能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的心理狀況,使單親貧困生實現心理脫困的目標。在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心理狀況過程中,高校要特別注重家校結合,在與家庭聯系的基礎上摸清單親貧困生的實際家庭生活狀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園界限,把心理輔導、心理危機干預延伸到家庭中去,使單親貧困生正確對待自己的處境,并樹立或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其次,高校要做到經濟資助與學生本人自立自強精神的培養(yǎng)有效結合起來,注重對單親貧困生進行自信、自立、自強精神教育,激勵他們奮發(fā)成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在開展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將社會支持與貧困生對社會的回報有效結合起來,與長春歐亞集團合作設立勤工助學崗位,遴選多名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單親貧困生采取工讀結合的方式完成學業(yè),不僅幫助單親貧困生實現了經濟上的脫貧,更實現了精神上的勵志,促使單親貧困生較快地融入社會。高校要滿足單親貧困生的經濟需要,加大勤工助學的力度,使之能夠通過誠實勞動解決生活困難。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始終注重勤工助學與成才有效結合,將勤工助學與教學、科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遴選品學兼優(yōu)的單親貧困生到教學單位、機關職能處室擔任助教、助研、助管職務,“讓貧困生參加到教學和科研活動中,提高貧困生的勞動價值,使貧困生通過自身努力將社會、學校的關愛轉變?yōu)槌砷L成才的動力,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高校要教育單親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使之理解家庭、理解社會、理解學校,“把有限的生活費花到該花的地方——首先解決自身的溫飽,不必追求時尚,不要與別人攀比吃穿,時刻牢記貧困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總有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的那一天”。再次,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關鍵在于育人環(huán)境的好壞,高校要下大力氣改善整體育人環(huán)境,構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要在班集體建設中狠下功夫,增強基層黨團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互助活動為單親貧困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使單親貧困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體會到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深切地體會到社會的支持,培養(yǎng)起他們積極、主動地利用社會支持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從而消除經濟困難可能給他們帶來的精神上的消極影響??傊?,高校在優(yōu)化單親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過程中,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基本要求,正確認識單親貧困生的心理特點,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嚴格執(zhí)行《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的要求,使單親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使單親貧困生及早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實現又好又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文娟,仲晨星.略論傳媒類專業(y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為例[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2,(03).
[2]魏嬌.民辦高校增強學生資助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對策[J].學理論,2014,(36).
[3]張釗,趙貴臣,仲晨星.關于城市困難職工家庭學生資助工作的幾點思考[J].理論觀察,2014,(11).
[4]廖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yè)大學,2012.
[5]王祖?zhèn)b,鄭燕.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特點分析與健康教育措施[J].中國科技信息,2005,(17).
[6]劉仙菊.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探討[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