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李白詩文打破“傳統(tǒng)寫法”評析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摘 要:從現(xiàn)存的李白詩文可以看出,李白有自己的藝術(shù)追求和審美理想。小到行文、遣句,大到篇章結(jié)架、藝術(shù)構(gòu)思,都渾然天成。那么其詩文在寫法上到底擺脫了什么舊套,與同時代甚至其它時代的詩文相比有何獨到的創(chuàng)新和特殊魅力,這是文章中要探討的問題。
關(guān)鍵詞:李白 傳統(tǒng)寫法 創(chuàng)新 藝術(shù)魅力
古有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對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高度頌揚,今有胡適《白話文學史》“樂府到了李白,可算是集大成了”的由衷贊嘆。的確,李白引領(lǐng)唐代詩文走向了文學藝術(shù)的巔峰。正所謂“沒有李白,我們今天對于盛唐高潮的認識就要降低;沒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為之減色”。
李白用他飄逸的美在盛唐文學中騰云駕霧,以他獨特的思維和風格來挑戰(zhàn)傳統(tǒng)詩文的束縛。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梢院翢o疑問地說,古詩之美在唐,唐詩之美在盛唐, 盛唐之美在李白。余光中《尋李白》贊云:“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的詩文等天地,齊日月,吞吐萬象,大氣磅礴,呈現(xiàn)出一種令人震撼、敬仰的壯觀之美。
一、形飄意渺顯奇思
相比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樸素直陳,柳永的婉轉(zhuǎn)纏綿,蘇軾的大氣豪放,陸游的愛國憂民來說,李白詩文顯示出獨有的形式和意象之奇美。
1.從雄奇的超常意象到生活化的普通意象應(yīng)有盡有
李白在創(chuàng)作中偏好碩大的意象,在詩中表現(xiàn)為對雄奇闊大、奇?zhèn)延^的意象的追求。他筆下的山峰高危壯險,崎嶇挺拔:“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他筆下的江河奔騰咆哮,雄渾壯闊:“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這些巨大的意象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視覺所能觀賞的程度,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同時,生活中的普通意象在李白詩文里隨處可見,如酒、劍和月。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他的酒可以“與爾同銷萬古愁”,也可以“且飲美酒登高樓”。在李白的筆下,劍象征著俠義,又代表濟蒼生、安黎元的犧牲精神。他“愿解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他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而月則表現(xiàn)出他的空靈與雋永,月光的清輝籠罩著大地。酒之狂放與劍之桀驁,在月下皆回歸于心靈的安寧與靜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在夸張變形的手法中信手拈來數(shù)字思維的轉(zhuǎn)換
李白詩中的事物與現(xiàn)實的事物不同,他擅長夸張變形手法,通過改變事物的大小、多少甚至形體規(guī)模,來獲取震撼的視覺藝術(shù)效果。例如:使數(shù)目變小為大,變少為多:“白發(fā)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桃花潭水深千尺”(《贈汪倫》),“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五絕·夜宿山寺》),“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這些形象超越現(xiàn)實而存在,人為地扭轉(zhuǎn)事物的本貌而鑄就壯美的效果。
3.強烈明麗的玄幻色彩呼之欲出
李白是詩文中大量出現(xiàn)鮮艷色彩詞匯的詩人,如“綠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秋浦歌》其十三)。在李白詩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這跟李白開朗的性格是不無關(guān)系的。正是這些明麗的色調(diào)和不加修飾的詞語,反映了李白不屈的高潔人格。
4.清新單純的語言使人眼前一亮
李白的詩歌追求簡潔美與純凈美,用筆簡潔凝練,欲寫小處而從大處落筆,簡筆勾勒刻畫細節(jié),展現(xiàn)具有強烈藝術(shù)效果的圖畫。每一個意象總是力求鮮明,耐人尋味。例如:“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獨坐敬亭山》),“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他的語言如清水芙蓉,不飾雕琢,脫口而出,《靜夜思》就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極佳例子。
5.節(jié)奏韻律的駢散交相輝映
李白對散文把握自如,骨氣剛健,內(nèi)容充實,情感充沛。他摒棄了六朝駢文過分追求形式,語言浮艷,內(nèi)容空洞的特點,創(chuàng)出自己的文風。他在《上安州李長史書》中寫道:“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晝愧于影,夜愧于魄,啟處不遑,戰(zhàn)局無地。”語勢加強,更能體現(xiàn)李白因誤闖長史儀仗誠惶誠恐的心情。
二、性直言白吐真情
李白的天性爽直暢快,行詩成文并無多慮,習慣把第一直覺抒發(fā)出來。他的氣質(zhì)灑脫不羈、傲世獨立,感情易于觸動而又爆發(fā)強烈,奔涌而出宛若噴溢的火山。但同時,他的思想又十分復雜,因為他受到了諸子百家的深刻影響。他心理素質(zhì)中的精華部分是人格獨立,對自由的熱愛和追求是最光輝的亮點。可以說,李白是一個個性十足的自由主義者,從思想到行為再到成作,無不體現(xiàn)出他飄逸奔放的氣質(zhì)。
李白自由思想的內(nèi)容具體明確,以自我為中心,特立獨行,不受限制。他有崇高的理想,向往自由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在當時是超前又不可想象的。當他自信十足時,則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當他應(yīng)詔入京求官,則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當他政治失意,則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雖然后者寫于他被貶后,有點“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的味道,但同時也反映了他隨遇而安、心胸豁達、不戀功名的一面。
三、尋根溯源探成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李白詩文這種獨樹一幟的獨到美呢?我們在古籍中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線索的。
首先,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記載了李白神話般的出生情形:“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且不論真實與否,但它確實為李白的出身蒙上了一層神秘和浪漫色彩,也暗示了他與凡人的與眾不同。
其次,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在《贈張相鎬其二》中也寫出“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天資聰穎,觸類旁通,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儒佛道等諸家之學都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涉獵,有著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足見其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度與深度。這樣的教育、熏染,使他從小就兼收并蓄,使其思想無所不包,而又擺脫了任何一家思想的束縛,從而造就了狂放的胸懷、雄偉的魄力和曠達的性格。
綜上所述,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與自信,狂傲不羈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chuàng)造的浪漫情懷,為詩成文,都站在盛唐詩人的前列。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李白的詩文和思想人格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其詩文不拘泥于“傳統(tǒng)寫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注釋:
在李白詩中,這些字出現(xiàn)的頻率為:“白”463次,“金”333次,“青”291次,“黃”183次,“綠”128次,“紫”128次。參見(日)中島敏夫《對李白詩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觀百家”,即指習讀諸子百家之學。
“觀奇書”,則指誦讀正統(tǒng)儒學之外的諸子典籍,多為佛、道、黃老、縱橫之學的書籍。
參考文獻: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6.
沈松勤等.唐詩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陳文華.詩酒李太白[M].北京:中華書局,2004.
葛景春選注.李白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ㄖx佩珍 南寧 廣西大學文學院 530004)
關(guān)鍵詞:李白 傳統(tǒng)寫法 創(chuàng)新 藝術(shù)魅力
古有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對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高度頌揚,今有胡適《白話文學史》“樂府到了李白,可算是集大成了”的由衷贊嘆。的確,李白引領(lǐng)唐代詩文走向了文學藝術(shù)的巔峰。正所謂“沒有李白,我們今天對于盛唐高潮的認識就要降低;沒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為之減色”。
李白用他飄逸的美在盛唐文學中騰云駕霧,以他獨特的思維和風格來挑戰(zhàn)傳統(tǒng)詩文的束縛。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梢院翢o疑問地說,古詩之美在唐,唐詩之美在盛唐, 盛唐之美在李白。余光中《尋李白》贊云:“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的詩文等天地,齊日月,吞吐萬象,大氣磅礴,呈現(xiàn)出一種令人震撼、敬仰的壯觀之美。
一、形飄意渺顯奇思
相比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樸素直陳,柳永的婉轉(zhuǎn)纏綿,蘇軾的大氣豪放,陸游的愛國憂民來說,李白詩文顯示出獨有的形式和意象之奇美。
1.從雄奇的超常意象到生活化的普通意象應(yīng)有盡有
李白在創(chuàng)作中偏好碩大的意象,在詩中表現(xiàn)為對雄奇闊大、奇?zhèn)延^的意象的追求。他筆下的山峰高危壯險,崎嶇挺拔:“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他筆下的江河奔騰咆哮,雄渾壯闊:“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這些巨大的意象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視覺所能觀賞的程度,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同時,生活中的普通意象在李白詩文里隨處可見,如酒、劍和月。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他的酒可以“與爾同銷萬古愁”,也可以“且飲美酒登高樓”。在李白的筆下,劍象征著俠義,又代表濟蒼生、安黎元的犧牲精神。他“愿解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他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而月則表現(xiàn)出他的空靈與雋永,月光的清輝籠罩著大地。酒之狂放與劍之桀驁,在月下皆回歸于心靈的安寧與靜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在夸張變形的手法中信手拈來數(shù)字思維的轉(zhuǎn)換
李白詩中的事物與現(xiàn)實的事物不同,他擅長夸張變形手法,通過改變事物的大小、多少甚至形體規(guī)模,來獲取震撼的視覺藝術(shù)效果。例如:使數(shù)目變小為大,變少為多:“白發(fā)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桃花潭水深千尺”(《贈汪倫》),“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五絕·夜宿山寺》),“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這些形象超越現(xiàn)實而存在,人為地扭轉(zhuǎn)事物的本貌而鑄就壯美的效果。
3.強烈明麗的玄幻色彩呼之欲出
李白是詩文中大量出現(xiàn)鮮艷色彩詞匯的詩人,如“綠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秋浦歌》其十三)。在李白詩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這跟李白開朗的性格是不無關(guān)系的。正是這些明麗的色調(diào)和不加修飾的詞語,反映了李白不屈的高潔人格。
4.清新單純的語言使人眼前一亮
李白的詩歌追求簡潔美與純凈美,用筆簡潔凝練,欲寫小處而從大處落筆,簡筆勾勒刻畫細節(jié),展現(xiàn)具有強烈藝術(shù)效果的圖畫。每一個意象總是力求鮮明,耐人尋味。例如:“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獨坐敬亭山》),“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他的語言如清水芙蓉,不飾雕琢,脫口而出,《靜夜思》就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極佳例子。
5.節(jié)奏韻律的駢散交相輝映
李白對散文把握自如,骨氣剛健,內(nèi)容充實,情感充沛。他摒棄了六朝駢文過分追求形式,語言浮艷,內(nèi)容空洞的特點,創(chuàng)出自己的文風。他在《上安州李長史書》中寫道:“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晝愧于影,夜愧于魄,啟處不遑,戰(zhàn)局無地。”語勢加強,更能體現(xiàn)李白因誤闖長史儀仗誠惶誠恐的心情。
二、性直言白吐真情
李白的天性爽直暢快,行詩成文并無多慮,習慣把第一直覺抒發(fā)出來。他的氣質(zhì)灑脫不羈、傲世獨立,感情易于觸動而又爆發(fā)強烈,奔涌而出宛若噴溢的火山。但同時,他的思想又十分復雜,因為他受到了諸子百家的深刻影響。他心理素質(zhì)中的精華部分是人格獨立,對自由的熱愛和追求是最光輝的亮點。可以說,李白是一個個性十足的自由主義者,從思想到行為再到成作,無不體現(xiàn)出他飄逸奔放的氣質(zhì)。
李白自由思想的內(nèi)容具體明確,以自我為中心,特立獨行,不受限制。他有崇高的理想,向往自由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在當時是超前又不可想象的。當他自信十足時,則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當他應(yīng)詔入京求官,則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當他政治失意,則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雖然后者寫于他被貶后,有點“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的味道,但同時也反映了他隨遇而安、心胸豁達、不戀功名的一面。
三、尋根溯源探成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李白詩文這種獨樹一幟的獨到美呢?我們在古籍中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線索的。
首先,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記載了李白神話般的出生情形:“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且不論真實與否,但它確實為李白的出身蒙上了一層神秘和浪漫色彩,也暗示了他與凡人的與眾不同。
其次,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在《贈張相鎬其二》中也寫出“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天資聰穎,觸類旁通,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儒佛道等諸家之學都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涉獵,有著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足見其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度與深度。這樣的教育、熏染,使他從小就兼收并蓄,使其思想無所不包,而又擺脫了任何一家思想的束縛,從而造就了狂放的胸懷、雄偉的魄力和曠達的性格。
綜上所述,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與自信,狂傲不羈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chuàng)造的浪漫情懷,為詩成文,都站在盛唐詩人的前列。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李白的詩文和思想人格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其詩文不拘泥于“傳統(tǒng)寫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注釋:
在李白詩中,這些字出現(xiàn)的頻率為:“白”463次,“金”333次,“青”291次,“黃”183次,“綠”128次,“紫”128次。參見(日)中島敏夫《對李白詩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觀百家”,即指習讀諸子百家之學。
“觀奇書”,則指誦讀正統(tǒng)儒學之外的諸子典籍,多為佛、道、黃老、縱橫之學的書籍。
參考文獻: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6.
沈松勤等.唐詩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陳文華.詩酒李太白[M].北京:中華書局,2004.
葛景春選注.李白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ㄖx佩珍 南寧 廣西大學文學院 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