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恩知恩教育的論文范文
有關感恩知恩教育的論文范文
感恩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營造感恩氣氛,培養(yǎng)感恩意識,讓我們學會感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感恩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感恩教育的論文篇一:《淺談感恩教育》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的古訓,據(jù)歷史記載,漢初韓信功成名就后,費盡千辛萬苦,尋到對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優(yōu)厚贍養(yǎng)以報其恩;諸葛亮感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盡管后主“樂不思蜀”,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感恩教育源遠流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古人尚且明白的淺顯道理,可是為什么在我們今天看來卻是如此的難以施行呢?
這主要源于感恩情懷的缺失,具體體現(xiàn)在對父母不孝,對師友不敬,對他人不愛。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學生太自我。
面對“同學,你愛自己的父母嗎?”這樣的一個問題,可能每個學生都會異口同聲地答“是”??墒聦嵣蠀s大有出入?,F(xiàn)今的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三代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家長的溺愛,學生的欣然接受,他們多以自我為中心,在學校跟同學談得火熱,回家卻連跟父母談談心的時間都很吝嗇,只愿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關愛,卻想都沒想回報別人。
其次,感恩體驗淺。
現(xiàn)在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在家大有除了學習,百事不理之勢,他們自主生活能力不強,根本不理解父母培養(yǎng)自己的艱辛,一篇《最讓我感動的事》的作文題目竟然難倒了許許多多學生,遺憾的不是學生不會寫,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動的事。 從父母、老師到同學,老師逐一點撥,有哪些事讓自己感動,而很多學生卻認為都是“應該”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動。
最后,教育缺實效。
以往教育方式上的高、大、全,教條式,口號式,往往使學生知道感恩的道理,卻不知道該怎么做,該做什么才是感恩。
當今孩子感恩意識的缺失,其影響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導致學生品質的自私自利、導致人情的冷漠、導致社會道德的滑坡。而學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騖遠,而要教育學生從實在小事做起,諸如: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對師長有禮貌,尊重老師;關心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學會自理,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與同學友好相處,互相幫助。這些看似樸素的事中卻蘊藏著深刻的人情味和感恩情懷。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將感恩教育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中。要從拓展學生生活半徑,引導學生自主生活,充分體驗,細致的要求,即通過學會生活來學習感恩,從生活出發(fā),在生活中進行并回到生活中去。
一、牢固知恩:引導學生認識生活,豐富情感
(一)宣講傳統(tǒng)美德
學校利用班隊課、晨夕會談話,學習感恩古語古訓、詩歌,每天中午利用小白帆廣播站進行了以感恩為主題的廣播,播出同學們的感恩演講稿和感恩行動日記,對學生感恩宣傳教育。
(二)挖掘點滴小愛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假期以感恩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有多少人為了我”,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調查,有多少人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己。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會體會到在自己的身邊原來有這么多的人時刻在關注著自己,愛著自己,并為自己付出了許多,會進一步感受到要更加地尊重和愛戴身邊的每一位關愛自己的人。
(三)樹立身邊典型
學校積極收集學生身邊的典型人和故事,從全國道德模范吳天祥、黃來女到校園中每逢五月,十月都要評選出的感恩之星,如孝順小明星、自理小明星、禮貌小明星等,留下他們感人的故事,以身邊人的典型做法,告訴學生學會生活、懂得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我們,讓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一次真正的洗禮。
二、深刻感恩:鼓勵學生自主生活,豐富體驗
(一)開展小白帆生活學校
我們以小白帆生活學校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從感受最深的身邊人、身邊事開始,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再引導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感激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在“小白帆生活學校”,學生能學會生活、感悟生活的陣地里,學生通過申請參加為期一周的生活訓練,在為期一周的活動時間里,將由自己推選的校長、生活部長、學習部長、文體部長分管各項工作。這些推選出來的同學就成了家長,獨生子女們成了一群兄弟姐妹,除了個體活動以外更多的是需要相互配合的集體行動。隊員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生活在學校,穿衣、穿鞋、鋪床、疊被等,一切自己能干的事情都有自己做,隊員們面對的一切都是全新的生活,連買菜、做飯都得自己動手。第一次面對小商小販討價還價,第一次拿著大勺在大鍋里一陣亂翻著炒菜。從生到熟,漸漸的,他們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體會到勞動的樂趣,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能技巧。
生活學校里,隊員們都會嘗試當老師的滋味,他們通過結對子,展現(xiàn)特長來展示自己的能力,發(fā)現(xiàn)自我的潛能。在這里,他們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感受集體的智慧,同時也能感悟到當老師的艱辛。
每一期生活學校都圍繞一個主題集中開展二至三個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思索而悟理,明理而導行。體驗賺錢艱辛的賣報活動是每一期隊員都要開展的。清晨五點,小隊員們就出發(fā)到武昌火車站去賣報,旅客們來去匆匆,很多人對我們的隊員們不屑一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們各施各計賣起報來,三個多小時的賣報經歷,累的背后隊員們體會到的是爸爸媽媽每天工作,還要照顧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他們掙錢多不容易,以后再也不能亂花零花錢了。
一周里,隊員們學會生活的技能,學會自我管理、學會服務同學、學會與人交往。家長們在一周之后反饋“現(xiàn)在孩子的動手能力變強了,會自己洗衣服,幫家里做點家務事,學習的自覺性也增強了,同時在家里也不任性了”。隊員們在體驗社會生活中,感悟生活道理,懂得感恩的真諦。
(二)倡導家庭施教
感恩教育的引導者、接受者要多元化。教師、家長的感恩行為是孩子的榜樣模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有的家長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樣;有的家長只求付出不計回報,很小的孩子就學會了索取,不知道回報。家長是孩子學會感恩的第一責任人,每個成年人心里,也應當深深地刻下“學會感恩”四個大字。所以,對學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導者要多元化,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還要開發(fā)家長資源,共同教育學生。
1.開家長夜校,轉變家長觀念
學校以感恩為主題,開展了一次讓學生唱主角的家長夜校,在這次家長學校里,展示了一年多以來開展感恩教育的成果。學生在各班班主任的精心組織下,或表演,或演講,他們的一篇篇感謝愛的演講,一封封表達愛的信件,還有一次次實踐愛的行動日記,感動了家長。家長們紛紛表示對這樣的活動感到滿意,對學校開展的感恩教育交口稱贊:感謝學校,感謝班主任,感謝老師,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懂得用自己學習的進步、關愛的言行回報父母。而且,教育孩子的我們更加明白:在我們的這個社會中,無論是感恩教育的引導者還是接受者,都不是單一的角色扮演者,每一個人不僅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導者,同是也要做一位感恩教育的接受者。只要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像郁郁蔥蔥的森林,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2.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感恩教育活動
為了讓學生擁有一個意義深刻的入隊儀式,學校邀請了一年級的家長們也來參與活動,在起義門城樓上進行入隊儀式,讓家長親手為自己的孩子系上紅領巾并為他們送上入隊禮。剛入隊的一年級的孩子們也獻給爸爸媽媽一份感謝禮和感謝話。一句句發(fā)自孩子們內心對父母為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心血與艱辛的感恩的話語,潤澤了家長們的心田。
三、學會報恩:細化學生養(yǎng)成教育,增強能力
(一)確立細則,引導報恩
學校擬定了感恩教育的主題詞:“做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學習上的事獨立做;做一個自主能干得好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做一個孝順聽話的好兒女,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主動做。”
(二)強化評比,鼓勵報恩
學校利用不同的節(jié)日,如: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有意義的勞動節(jié),讓學生通過節(jié)日,為媽媽做飯,為媽媽洗洗腳,給父母寫感謝的心里話,策劃、參與一天生活情況。同學們受到教育后,深深地懂得了他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等很多人的關心,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小事中為父母著想,從行動上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多個班級以感恩、愛心為主題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二(4)班“感恩父母”、六(4)班“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主題班會,四(2)班學生已經兩次給福利院的孩子送去御寒的衣物。
學校還通過讓每一名學生擬定一份感恩行動計劃,每一個班級有一本“一傳一”的接力式的“感謝愛,傳遞愛”之感恩行動日記,通過這本日記,將每名學生的感恩情感和行動一傳十、十傳百,像鏈子一樣傳遞下去,并評比出一批批校園感恩之星。他們的行動起到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效應。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聽到了同學們發(fā)自內心的聲音,看到了一個個性格發(fā)展和諧、懂得感恩的新一代正在成長。
(三)營造和諧,向往報恩
開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心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能體諒他人,原諒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愛護他人,從而形成道德感。這樣,教育就不會停留在靠紀律制度來強迫維持,而是從學生的心里流淌出,使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上升到心靈的自覺要求和對生活的熱愛。隨著學校感恩教育的深入開展,學生逐步認識到在自己的成長生活道路上,得到的幫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要求學生即刻學會感恩似乎不很現(xiàn)實,但希望他們懂得感恩,從自己平日看似平常的生活經歷上體會感恩的力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溫暖的家庭、多彩的校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讓他們覺得幸福的事越來越多,自然就領會了感恩的真諦。
我們相信,從學會生活開始,從而懂得感恩,這些學會感激、經常心懷感激的莘莘學子,他們在人生道路上邁出的腳步將會更加堅實。
感恩教育的論文篇二:《教育藝術課堂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當今社會正處于多元化發(fā)展的轉型期,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呢?如何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課堂呢?筆者認為,當代中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身邊的生活情境出發(fā),真正喚起學生內心的良知,并與學校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行為,實現(xiàn)德育目標。
關鍵詞:感恩教育;課堂教育;教育藝術
感恩教育源遠流長。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常用“感恩圖報”一詞來教育學生為人處世之道。中國古代各流派都認為將“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等理念育人。在封建社會中,一直占據(jù)正統(tǒng)思想的儒家學說則把感恩教育發(fā)揮至極致,如“忠為報君恩,孝為報親恩,節(jié)為報夫恩,義為報友恩”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類千年。而當代社會,西方很多國家都有“感恩節(jié)”。因此,筆者認為目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認知上的缺位
如果意識不到別人的付出,如何能產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父母過于疼愛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獨生子女者更為甚之。凡事把孩子擺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員和其他事情都必須以孩子的利益為首。學生在這種長期溺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獲得的只有物質條件的無限滿足,而忽視了感恩意識的形成。以至于很多學生認為,父母為他們提供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無須感恩戴德,反而會變本加厲地索取,導致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產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沒受到過鼓勵
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謝的時候,父母往往回答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等類似的話語。在學習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很多父母認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是對父母付出的全部回報。長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經就會麻木,學生頭腦中潛移默化地認為父母對他的愛是應當?shù)?,無須回報的,教師再開展相關的教育,其影響力會大打折扣。
3.受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
父母如果不關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一些孩子不知道感恩,根本原因還在于父母。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時刻傳遞給孩子無限量的信息,它是一本無字的教科書。而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也往往重視學習成績的評定,忽視了沒有客觀評價體系的德育教育。“唯成績論英雄”成為對學生褒貶的決定因素。這種重學習成績輕道德人倫的教育方法,是“啃老族”滋生的根源,也是和諧社會中最不和諧、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1.要學會理解他人
感恩教育要始終抓住達到學生“內省”這條主線,將感恩教育中內省的自我發(fā)展要求部分放大,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意識,從“要我做好”的初級階段發(fā)展到“我要我學好”的高級階段,促進學生的感恩主體性的發(fā)展。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和學生經常一起討論父母和教師的辛苦與勞累、壓力與待遇以及最大的人生期望等,讓學生感同身受,使學生尊敬父母、老師,主動表達回報父母、老師,使學生心存感恩之心。
2.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責任緣于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的相互幫助與彼此的承諾。在組織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曾經開展過一次活動:讓我們來做一回賬房先生,這里有一張調查問卷,關于你父母一個月掙多少錢,而你一個月要用多少錢,希望每個學生認真如實地填寫讓他們體會父母掙錢的艱辛,且為自己的父母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讓他們懂得家務就是義務,不要在做家務后向父母索要報酬和獎勵。爸爸、媽媽和孩子既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此外,鼓勵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如訪問敬老院、參加社會公益植樹、打掃衛(wèi)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
總之,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空洞地講大道理,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要讓學生懂得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我們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認同,能獲得別人的贊賞,能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范詠梅.簡論師生關系[J].考試周刊,2008(23).
[2]黃艷飛.讓學生積極地評價自己[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3]梁志軍.用愛搭起師生心靈的彩橋[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感恩教育的論文篇三:《淺談大學生感恩教育》
[摘 要]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但當前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本文從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種積極情緒,是受惠者在接受到他人、社會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內心產生的一種沖動,它促使受惠者為所獲得的恩惠做出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大學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的人文教育。[1]從感恩教育的內涵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屬于道德教育范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開展德育工作就要加強感恩教育,通過教育讓青年大學生知恩圖報,能夠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能夠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其實開展感恩教育就是培養(yǎng)青年學生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一種體現(xiàn)。
一、當前大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1.對待父母、親人缺乏感恩之心
當代青年大學生多數(shù)都是90后獨生子女,他們是家庭的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筆者對當代青年大學生對父母感恩教育方面作了調查,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都能記住父母的生日,只有極少一小部分同學不記得父母的生日,還有一小部分同學能記住母親的生日;對于青年大學生多長時間給家里打一次電話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shù)同學主動往家里打電話基本上一周或者半個月,而電話內容基本上是關心父母的近況和需要寄錢等,也有的同學說基本上不怎么主動往家里打電話,因為父母會主動給他們打電話。
在中國古代社會,“感恩”主要是以孝道的方式得以體現(xiàn),比如孔子《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鬃釉凇墩撜Z・里仁》中也提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些都說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當代大學生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者應該懂得知恩圖報,“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百善孝為先”,當代大學生應該懂得孝敬父母。但有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以考研學習等為理由和父母要錢,卻用于上網、玩網絡游戲,購買高檔化妝品和服飾。還有的同學在家里不但不幫父母做家務,在大學期間卻定期把自己的臟衣服和襪子等寄回家讓父母代洗,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能做,何談孝敬感恩父母?
2.對待同學和他人缺乏感恩心態(tài)
與人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是人與人交往的道德準則。要做到這一點,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時就應該以欣賞和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什么都是應該的,比如認為同學提供的幫助是應該的,誰讓你是我的同學呢?
3.對待老師缺乏感恩之情
筆者對部分大學生作了調查,當被問到:“你經常會對辛勤培育你的老師表示感謝嗎”,有部分同學選擇“偶爾會,心里有,但從未表現(xiàn)出來”,還有部分同學認為從來都沒有對老師表示過感謝,認為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沒有必要感謝,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認為應該感謝老師,并會經常去看望老師。這表明大部分大學生都對老師缺乏感恩之心,認為老師教書育人是本職工作,不需要感恩。在教師節(jié),很少有畢業(yè)后的學生發(fā)短信給老師送祝福。
4.對待國家和社會缺乏感恩意識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應該感謝中國共產黨的關心和培養(yǎng),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國家每年都會投入巨額資金培養(yǎng)大學生,還會在政策上扶持幫助青年大學生完成學業(yè),比如設立的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捎胁糠执髮W生只關注自身利益和前途,不去考慮回報黨恩,回報社會。
二、造成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弱化了感恩教育
從家庭教育層面來看,父母一味注重孩子的成才教育,忽視成人教育。中國的父母有一種傳統(tǒng)意識,認為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許多父母補償心理過重,總是把自己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沒有按照一個合格社會主義公民的要求去塑造和培養(yǎng)子女,而是把子女當作實現(xiàn)自己意愿的“私有財產”,在生活上大包大攬,一味地寵愛、溺愛子女,卻從不要求子女感知自己付出的愛,感知自己生活的艱辛,也從不要求子女回報。使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成為僅是父母對兒女無私奉愛的“單邊行動”。[2]家長對感恩教育的不重視,就會影響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他們得到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正常不過的事情。
2.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應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但很多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沒有把感恩教育作為必要內容開展。
3.社會環(huán)境中的不良思想,影響感恩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自主創(chuàng)新開放的思想文化意識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效率效益觀念、法制觀念等文明進步的社會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受到來自西方社會“資產階級”思想的嚴重挑戰(zhàn),形形色色的觀念沖擊著人們的思想,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一些不良思想也趁機而入,比如人與人之間真情誠信少了,一切唯金錢利益最大化,感恩意識淡薄,導致人際關系的功利化現(xiàn)象嚴重,而當代青年大學生置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自身也會受到影響,會淡化感恩意識,淡化家庭、學校和社會對自身的關懷幫助、教育培養(yǎng)。
4.青年大學生自我辨別能力相對較弱
青年大學生在大學時代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穩(wěn)定時期,自主意識強烈,責任意識淡薄。只注重關心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對自身缺乏反省,感恩意識淡漠。我們做了關于大學生認識感恩教育的調查,調查情況如下:(1)經歷挫折能鍛煉我們的能力,增長我們的才干,你會感恩挫折嗎?認為經常會,挫折使我變得更加強大的同學只有極少數(shù);認為偶爾會,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的同學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數(shù)同學都對挫折充滿恐懼,從來都不會感恩挫折。(2)你會經常想到自己所受的各種恩情而教育自己做個知恩圖報的人嗎?有一部分同學會偶爾想起要做個知恩圖報的人,而大部分同學都對此沒有什么想法。由此看出,多數(shù)大學生自我辨別能力較弱,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不強,胸懷不夠寬廣,感恩意識淡薄。 三、構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途徑
感恩是一種美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通過教育讓人們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品德和責任。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要做好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chuàng)設家庭教育的濃厚氛圍
在對大學生施行感恩教育過程中,家庭承擔著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關鍵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啟蒙老師,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他們?yōu)槿颂幨缿B(tài)度都會給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還要充當孩子的榜樣,當孩子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學會感恩,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別人的幫助之恩,并學會知恩圖報。
2.高校應建立感恩教育的長效機制
高校應將感恩教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十八大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這些都說明,感恩教育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高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在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中肩負著重要責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服務理念,加強感恩教育,從思想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引導青年大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組織以“感恩”為主題的充滿愛意的班會,以“我心中的感恩故事”為主題開展感恩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濃郁的感恩氛圍,并通過感恩教育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大學生學會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感謝師長的教誨,感恩國家和社會的培養(yǎng),形成熱愛祖國和社會的情懷。
3.發(fā)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建立社會感恩教育系統(tǒng)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應充分發(fā)揮電視、報刊、廣播、網絡和媒體的輿論陣地作用,大力宣傳感恩教育,為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建立社會感恩教育系統(tǒng),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將感恩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中,比如在學生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進社區(qū)等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他人提供的幫助,感受到感恩無處不在,并將感恩意識轉化到回報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在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活動,給家里打電話問候父母等,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讓學生感受教育,通過這些細小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情懷。試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常懷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這對于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4.青年大學生應該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重視感恩教育
一個社會道德素養(yǎng)的高低關系到社會的秩序,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程度。一個人道德素養(yǎng)的好壞主要受到后天的教育影響,而在所有的道德體系中,感恩則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道德,中國是一個講究仁愛、注重孝道的國家。尊老、敬老、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倫理觀念和道德品質的精華與集中體現(xiàn)。感恩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個人類的精神美德。[4]
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應好好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以欣賞和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多看他人的長處,反思自己的不足??鬃釉?ldquo;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充分說明修身養(yǎng)德的重要性。通過對感恩教育的學習認識和實踐,知榮明恥,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促進自身的心理健康,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問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總之,要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在家庭教育中創(chuàng)設感恩教育的濃厚氛圍,建立高校感恩教育的長效機制,國家和社會應建立感恩教育系統(tǒng),大學生自身也要提高道德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成為每個人都具有的基本道德標準。
參考文獻:
[1]黎進曾強《新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意識教育的幾點思考》湘南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P108
[2]羅禮會鄭偉姚濤《新時期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缺失與對策研究》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P60
[3]趙春霞眭國榮《高校有效開展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思考與對策》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11期P54
[4]陳景賢《以感恩促和諧》科教導刊2010年12月(上)P17